培养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四窍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u2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思维能力是学习、研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它主要包括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能力对学生不作要求)。平时注意培养记忆、理解、分析和应变能力,考试时学生就可以取得较好成绩。
  
  一、记忆能力的培养
  
  1.要求学生采用分散记忆法。学生往往把某一段教材一次背上七八遍或十几遍,当时记住了,过几个月差不多就忘光。我要求学生分开进行学习:当天看一遍,一周复习一次,一月重复一次,考试前巩固一次。总费时少而记忆的效果好。
  2.要求学生采用趣味记忆法。我传授一些,也要求学生自己创造一些。如清朝先后12个皇帝在位,时间跨古代近代两段,学生往往理不清顺序,我要求学生记“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押韵上口,学生念一两遍就记住。
  3.引导学生记忆纲要。让学生先把大量内容归纳为纲要,使用时由纲要再扩展为详细内容。如康有为的活动归纳为“上书、变法、保皇、复古、复辟”5个词,反映出康有为历史活动的演变过程;再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抓住莱克星顿枪声、组建大陆军、《独立宣言》发表、萨拉托加大捷、约克镇战役和英美和约6件事即可。学生记忆纲要也易于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理解能力的培养
  
  理解能力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础能力之一,理解不了就难以应用。我在教学中注重讲清基本的历史概念和史学理论,同时注意各学科知识间的渗透,引导学生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分析思考,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1.讲清基本概念。如在讲授君主制、民主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民主革命、民族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革命;论述、叙述、评述、分析;改革、变革、沿革等基本概念时,就必须将其内涵讲清。对××世纪中期前后,×届×中会议,×大,×屆人大等也要同样讲清。此外,教师平时也应该让学生区分历史概念的内涵,如试题里要求回答某一历史事件的后果,这就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后果与结果、成果的不同。并且在具体问题的指导下,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提高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能力。
  2.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史学理论。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必须给学生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个性与共性,原则与策略,必然与偶然等的辩证关系。像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尺度,人民和英雄人物的作用,历史发展的规律等问题,教师应该在举例说明后,让学生再举同类例子加以说明以巩固基本理论。
  3.引导学生将各学科知识互相渗透,以促进历史课的学习。现代的考试是大文科和大理科的考查,一科试题也涉及其他学科的知识和能力。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如《五人墓碑记》、《改造我们的学习》、《最后一课》、《母亲》等都可加深学生对历史相关知识的理解。政治中的理论(如民族形成的4个要素)可指导历史的学习(考虑美利坚民族形成的要素),地理上的山川地形知识、英语上的词语知识、数学上的统计比例知识等都会促进历史学习。反过来,历史学科也会促进其他学科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其他学科知识恰当灵活地运用到历史学习中来。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要学好考好历史,分析能力是相当重要的。学生往往不会分析,或无从下手,或东拉西扯不切中要害。我在平日教学中主要从历史地分析、阶级分析法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三个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1.要求学生历史地看问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评价人和事。学生若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用现在的标准衡量历史事物,就难以得出正确结论。如用现在“打破大锅饭”、反对绝对平均的经济标准去衡量洪秀全的绝对平分土地和产品的主张当然不行。用现在中学生就掌握对数和三角函数去和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比较,以为祖冲之不伟大当然错误。教师平日应多强调,潜移默化,这样学生就会有历史的目光。
  2.用阶级分析的方法。这里并不是套用极左时期的“阶级斗争为纲”,而是引导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要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即注意人民性问题。例如,地主阶级或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改革或政策调整有利于当时人民生活和国家的发展,就应肯定;前苏联牺牲波兰人民利益与德国法西斯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就应否定。隋炀帝奢侈腐化、滥用民力就应否定;而主持开凿大运河、派人去西域和台湾就应肯定。
  3.引导学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历史材料就得看出处、提示语,看懂材料的时间、地点、类别和具体要素,充分提取有效信息。问答题则要逐字逐句,默读三遍,找出关键词,列好提纲,绝不能瞅上一眼,草率答题。否则学生就有可能把“俄国”答成“我国”,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答成“二次革命”,把“近代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共4次)误认为“法国大革命”(1次)等。又如,马克思《资产阶级和反革命》中有:“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学生不认真分析就会在理解上出现偏差,误认为“1648年革命不是英国革命”,而实际上正是英国革命。马克思的意思是强调英国、法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四、应变能力的培养
  试题千变万化,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能力)相当重要。我在平日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
  1.培养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学生要多思考相关问题。如:1935年中共发表《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我引导学生思考当时国际形势、共产国际七大、国内形势与影响和国共二次合作形成等。再如,19世纪末,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摆脱了民族危机,我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明治维新、甲午战争、垄断形成、《马关条约》、八国联军、瓜分狂潮、英日同盟、日俄战争等。如此,加深了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2.一题多用,即把一个题当几个题用。例如:(选择题)19世纪晚期,郑观应的代表作品是什么?(?摇?摇 )
  A.《变法通议》 B.《盛世危言》
  C.《革命军》D.《孔子改制考》
  学生一般做练习答出B就结束了。我要求学生思考A、C、D三项是谁的作品?内容是什么?与郑观应成就相似的还有谁?以此训练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要求学生确定所给试题的时间、地点、人物、类别(政治、经济、文化或原因 、性质、影响等),答题技术性要求(如对比、分析、归纳、叙述、引用原文等),教师加以补充。经常练习,学生能培养解题技能,提高审清题意能力。学生即使不会回答,也不浪费时间;若乱答一气,就会一分不得,还花费不少时间。
其他文献
传统PLC在自动控制领域中一直占据着垄断地位,但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和IEC61131-3标准的出现,软PLC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工业控制
摘要: 教育发展到今天,开放教育越来越受大家青睐,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必修课,更受到大家的关注。本文从开放教育计算机教育、教学的特殊性出发,阐述现代开放教育中计算机教学存在的几个方面的问题,以及找到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开放教育计算机基础教学    一、引言    为应对世界挑战,我国政府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为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的社会,
超宽带(UWB)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容量大、抗多径干扰能力强、功耗和成本低等优点,已经逐渐成为无线通信领域研究开发的一个热点,并被视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尤其是VLSI技术和微细加工工艺的发展,嵌入式微处理器(EMPU)凭借其性能高、功耗低、体积小的优点,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通信产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机械控制产
摘要: 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是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根据无锡地区建筑行业调研结果,人才需求空間大,高职院校应找准定位,仔细斟酌人才培养方案,加强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实现双证融通,紧密联系行业,培养建筑业需要的实用人才。  关键词: 五年制高职 无锡地区建筑行业市场调研 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模具专业因社会的生产需求而增设,至今已有7个年头了。如何开展技工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受到学校和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诸如学校设备的投入、生源的质量、学校师资水平、领导的重视程度和学生就业形势等。从各个学校模具专业名称就可见一斑,诸如“模钳”专业、“数模”专业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那么如何开展模具专业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所需要的人材就至关重要。在此我总结近几年来有关模具专业教学的经验,与大家切磋,
《机械制图》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能力。其中“识图为主”是我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制图教学一贯的教学目标,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是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且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点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    一、提高读图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职业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不高,思维方式单一,空间
粒子辐射可以引起丰富的生物学效应,在生物诱变育种方面有重要的用途。现在,离子束生物工程学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其中关于离子束作用机理问题是其中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解
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能力的多功能前体细胞,是成体脊椎动物血细胞的原始祖细胞。其发育过程受到多种转录因子、信号通路以及细
镍是植物体内一种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它是脲酶的金属辅基,脲酶的作用是催化尿素水解,广泛分布于细菌、真菌、藻类及高等植物中。此外在某些微生物中,镍还是镍铁氢化酶、一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