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喜剧走向嘻剧的现象

来源 :名作欣赏·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RUIZH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徐峥和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和《人在囧途之泰囧》都获得了巨大成功,《人在囧途》可以称得上是一部成功的喜剧,而影片《泰囧》的文化内涵却不是喜剧所能涵盖的,我们用一个新名词“嘻剧”来概括电影《泰囧》。本文着重分析《人在囧途》的喜剧性和《泰囧》的嘻剧性,以及影视作品由喜剧向嘻剧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关键词:喜剧 《人在囧途》 嘻剧 《泰囧》
  由徐峥、王宝强主演的《人在囧途》于2010年暑假上映,创下了暑期档票房佳绩,被称为票房黑马。时隔两年,徐峥和王宝强再次联手,上演了《人在泰囧之囧途》。《泰囧》创下了中国电影界的票房奇迹,《泰囧》属于低成本、小投入的电影,却获得了高达13亿的票房收入。由徐峥导演的《泰囧》曾受到《人在囧途》的制片公司的起诉,理由是《泰囧》借用《人在囧途》续集的名义进行宣传,是一种变相的侵权行为,原告起诉中有一条理由是:“将《人在囧途》与《人再途之泰》两部电影进行比对,可以清晰地发现,无论从电影名称、构思、情节、故事、主题还是台词等N处,两部电影实质相同或相似。”笔者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泰囧》与《人在囧途》虽然在表象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实质上却存在着众多独创之笔。
  一、《人在囧途》的喜剧性
  《人在囧途》是一部典型的喜剧,以“成功人士”李成功和底层进城务工人员牛耿为主角,讲述了他们春运期间回家的艰辛。《人在囧途》侧面反映了中国的社会现状,传达了“人间自有真情在”的理想信念。下面我们对影视文本与结构的“喜剧性”进行具体分析。
  何为喜剧?喜剧最初为戏剧的一种类型,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以及喜剧性格的刻画,从而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人和事进行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进行肯定。亚里士多德在《诗学》里曾谈道:“喜剧模仿‘比我们今天坏的人’,并非指一般意义上的‘坏’,而是指具有丑的一种形式,即可笑性(或滑稽),可笑的东西是一种对旁人无伤,不至于引起痛感的丑陋或乖讹。”春运期间,一位社会精英和底层打工者在飞机场相遇,这种巧合的场景出现在银幕上,本身就是导演刻意为之。旅途中,二人不断遇到各种意外,不断变换乘车方式,种种意外又与牛耿“乌鸦嘴”的预言相符。
  《人在囧途》涉及很多社会现实问题,如“拖欠农民工工资”“婚外情”“乞讨行骗”“孤儿”等社会热点话题。这些社会热点问题,因牛耿坚信“人间自有真情在”,都有了比较好的结局,因此《人在囧途》是一部现实主义喜剧。
  (一)诙谐幽默的对话
  作为喜剧,《人在囧途》没有出现传统喜剧中对丑陋现象的讽刺与嘲笑,它引人发笑的地方在于主人公所处文化背景不同,由此而带来的戏谑、搞笑的场景。这“笑”的背后折射了一些现实问题,不是纯粹为了制造笑料。《人在囧途》中笑料多来源于牛耿与李成功对话时的情景错位,这种错位的对话,使二人的对话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效果。
  如在飞机场:
  牛耿四处问:“月台在哪里?”
  李成功:“哎哎哎,这里是飞机场,没有月台……到那边先去过安检,登机口2b座位号13c,去吧,再见。”
  牛耿:“哥,这2b怎么走?”
  李成功:“先过安检,过了安检,你就找到2b了,去吧。”
  在这段对话中,因王宝强憨傻老实的形象和词语“2b”谐音的运用,立刻呈现出诙谐幽默的效果。类似的对话,伴随着二人旅途的艰辛,在影片中有众多展现。
  (二)大笑之余的引人深思
  喜剧就是把人们心中的悲伤化为滑稽境况,用以隐喻人在社会现实中的尴尬处境。喜剧的最终目的不是纯粹地逗人发笑,而是在让人发笑的同时思考当下的处境,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坚信光明和正义总会到来。
  除夕夜,二人在野外度过,李成功说:“我以为我叫‘成功’我就成功了,但是,我不是一个好老板,我钩心斗角地赚钱,我容易吗?我下面几百号员工等着我养活,他们在背地里给我取绰号叫‘灰太狼’……突然发现我挺失败的。”在当今中国,李成功就是成功人士的代表,有自己的事业,自己做老板,有温馨和睦的家庭,还有年轻漂亮的小三,一个男人应有的他都拥有了。然而听了李成功的自述,我们感受到了普通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无奈和彷徨。
  在《人在囧途》的片尾,在李成功的帮助下,牛耿顺利地要回了拖欠的工资,作为小三的曼妮也知难而退,让李成功成为一个“成功”的丈夫。影片结尾,李成功与牛耿又在飞机上相遇,牛耿穿着西装革履,出现在镜头面前,这样的片尾,是正能量的传递,是人间自有真情在的温馨,是对一个美好的未来到来的信心。
  二、搞笑的时代文化
  《人在囧途》机缘巧合的剧情带给观众笑声,《泰囧》则更多的是刻意制造的搞笑片段,《泰囧》之所以取得将近13亿的票房,除了宣传力度、上映时间(作为贺岁片上映)、演员的选取等因素外,与“搞笑”作为一种当今人们的文化心理因素而流行是分不开的。
  搞笑的形式有很多种,恶搞、暴走、糗事是主要的几种表现形式。在影视领域,以困窘搞怪为题材的作品空前地受欢迎,《泰囧》的票房奇迹就是这种搞笑文化流行的表现之一。有学者用“嘻剧”来统称这类搞笑的文化现象,流行于当今的搞笑文化不仅仅作为一种发笑的机制,更作为一种时代的隐喻,具有意味深长的内涵。“嘻”,在汉语中是指带有调侃意味、戏谑的、开玩笑的嬉笑,有时也用来表示遇到了出乎意料的情景,所发出的惊叹之情。综合“嘻”字在汉语中的两个意思,可得出“嘻”具体可解释为满不在乎的吃惊、因吃惊而产生的肆无忌惮的笑。“嘻剧”这种搞笑文化现象不仅在影视领域大有市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比如网上流行的“段子”,大多都是“糗事”“事”的集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把自己所遭遇的“糗事”“事”说出来供大家娱乐,以获得一种释放的快感。
  21世纪是一个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消费文化时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物化”社会的到来。在资本可以为所欲为、个体必须遵循“物化”社会的游戏规则的文化背景下,人们失去了以往对美好未来一定能到来的信心和豪情,人们无力也不再试图去否定过去、去创造一种新的生活了,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寻找“传奇”、做“白日梦”,并在其中自娱自乐,以在“虚假经验”中获得某种满足感。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嘻剧”的诞生成为必然,《泰囧》能创造票房奇迹也是必然。   (一)《泰囧》的嘻剧性
  《泰囧》中,都市精英的代表者徐朗与高博,为了争夺油霸的授权,大费周章地去泰国找大股东老周。徐朗与草根阶层王宝在飞机上的经济舱相遇,二人“不分不离”开始了“泰国传奇”之旅。都市精英和草根王宝的相识本身就是公众幻想的结果。
  在这场旅行之中,都市精英徐朗由于运气不好机缘巧合地沦为弱势群体,一次又一次在王宝的帮助下化险为夷。匆忙之下,徐朗把护照落在出租车上了,在泰国需要人帮助。善良的王宝为徐朗送回了丢失的手机。他却不知,其实是徐朗得知自己被跟踪后,故意丢掉手机的。徐朗的行为与王宝送手机回来形成鲜明的对比,草根代表王宝在道德上战胜了都市精英代表者徐朗。
  后来,徐朗和王宝跟丢了旅游团,促使二人在泰国,必须相互帮助。在异国他乡,没有护照,徐朗融入不了泰国正常的社会运转机制。可以说没护照的他在泰国想找到老周,根本不可能,所以在二人组成的“泰国传奇”中,王宝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优势地位。从后面的剧情看,王宝的确帮徐朗做了很多事,比如住宾馆、偷高博的护照、王宝假扮泰国女人偷高博的汽车钥匙、帮徐朗对付高博请的泰国拳击手等等。这一系列不合常理的剧情都是导演为了满足观众的白日梦而设置的。
  (二)穷人道德上战胜富人的“公众假想”
  影片结尾处,徐朗和高博都找到了老周修行的寺庙,在徐朗和高博为抢到授权书而奔跑、斗争的同时王宝和泰国拳击手在奋力搏斗,但王宝不是泰国拳击手的对手。徐朗看着王宝被泰国拳击手往死里打时,他放手了,不顾什么授权书了,去帮助王宝完成打泰拳的愿望,用自己的身体为王宝施展他的绝招做平台,最终,“泰国传奇”完美地打败了泰国拳击手。《泰囧》利用影视艺术的慢镜头效应,为徐朗做出放弃“油霸”授权书的决定做了一个铺垫。徐朗看到王宝被泰国拳击手打倒的那一刻,徐朗的表情变得沉重了,这一慢镜头给观影者在那一刻留下了一丝悬念,徐朗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放弃争夺“油霸”的授权书,去救王宝?
  整部影片都是快节奏的,不给观众留下任何思考的空间,观影者只沉浸在徐朗、高博、王宝三人“糗事”、“事”带来的快乐中。这一段慢镜头的展现完成了“穷人”在道德精神上战胜“富人”的假想,从而为观影者的精神上带来一次想象。观影者在观影的同时体验贫富差异、社会地位等在现实中不可改变的事在一次传奇的旅行中可以随时、随意地被改变,即“公众假想”在影视艺术中得到了实现。
  三、由喜剧向嘻剧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
  喜剧《人在囧途》和嘻剧《泰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如二者可以称得上是公路片,主演徐峥和王宝强是笑料的制造者。但我们通过前面两部分的分析,可得出两部影片背后的文化内涵是不一样的。作为喜剧的《人在囧途》现实意义比较明显,通过李成功和牛耿两个“美丑”人物的对比,来嘲笑和讽刺丑的事物,强化美的力量,对美好未来充满信心。而《泰囧》则不一样,它没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的目标就是让人发笑,而这种笑主要来源于徐朗、高博、王宝三位主人公遇到的“糗事”“事”。为了吸引人们的眼球,《泰囧》中出现了流行一时的社会热点话题,比如故事发生在泰国、人妖情节的设置、泰国独有的文化景观等等。这些刻意设置的搞笑情节在“糗文化”流行的今天,为《泰囧》赢得了巨大的市场。我们不禁会思考,由《人在囧途》到《泰囧》,或者说由喜剧到嘻剧,获得重大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先来搞清楚一个词,“糗文化”。当一种现象成为一种文化,代表着主流的大众的思想观念,当今社会无论是在影视作品中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倾向于从自己或者别人所遇到的“糗事”“事”中获得某种快感和满足感。当这种现象成为一种主流的大众文化时,我们不得不思考其背后的社会文化原因。前文提到,我们处于消费文化主导的物化社会,处于底层的人们无力也没有信心改变自己当下的处境。在富人们的“糗事”和“事”中获得吊诡的快感是他们对社会贫富差距的一种微抵抗,这种微抵抗可以说是在物化社会中人们无力对抗社会不公的一种精神涂鸦。涂鸦的最大特点是在公共空间随心所欲地乱写乱画,以宣泄自己内心郁积已久的压抑情绪。糗文化的出现正是人们面对强大的资本社会无力对抗时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涂鸦。在“糗事”“事”带来的快感中人们可以暂时逃避残酷的现实,获得短暂的满足感,同时又是对当下无聊、琐碎、庸俗、不公的现状的一种抵抗。《泰囧》中徐朗和高博遇到的“糗事”“事”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快感,正是建立在“糗文化”流行的基础上。影视作品不论是出于商业目的还是为了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打造出《泰囧》等嘻剧作品都是必然的现象。
  四、结语
  从喜剧电影《人在囧途》到嘻剧电影《泰囧》,影视作品很好地把握了当下流行的“糗文化”给大众带来的娱乐、快感、满足感。从喜剧《人在囧途》到嘻剧《泰囧》,侧面反映了消费文化主导的时代大众文化的走向,对我们研究影视等大众文化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喜剧走向嘻剧的“糗文化”现象的出现,也让我们意识到娱乐影视行业对于“伪经验”的强烈生产欲望,在富人道德上输给穷人等“白日梦”的虚假情感的制造上拥有强大的叙事、言说的动力。这种“伪经验”的大量制造导致了真实经验的贫乏,本雅明在《经验与贫乏》中提到,在资本主义时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生产体系不断生产掩盖其现实处境的经验,构成了人们在日常生活层面上经验的贫乏。这种“虚假感情”和“伪经验”的大量制造成为资本主义时代大众文化的必然走向,其原因无非是资本的占有者通过影视等大众文化为途径,制造“伪经验”和“虚假情感”,以弥补现实生活中真实经验的缺乏,让大众从日常琐碎的生活得到暂时的解脱、逃避,精神上得到一定宣泄,以缓和物质社会的矛盾,同时也表明了大众对物质横行的时代,社会分化、社会不公的一种微抵抗。
  参考文献:
  [1] 泰侵权案: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220168.htm...
  [2] 喜剧: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0196/12254897.htm?fr=aladdin .
  [3] 周志强:嘻剧和嘻剧的时代[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3(6).
其他文献
摘 要:小说《一个人的战争》中,在遭遇种种突围的失败之后,多米只能无奈地逃离,将欲望的满足由外在客体转求于内,最终演变成了一个女人与自我心灵的战争。多米由突围到内转的这一历程真实地呈现了女性个体生存的种种艰难困境,其命运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一则女性个体的生存寓言。  关键词:突围 内转 女性 主体意识  林白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一面为读者展现现代女性生存的镜子。在多米的成长过程中,童年时期的快
期刊
摘 要:路遥是来自陕西的一位“农民”作家,他以特有的朴素语言向读者讲述着一个个农民的故事,而路遥用时六年耗尽心血撰写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代表着路遥的文学艺术特色。本文试图通过管窥《平凡的世界》中对人生价值、爱情真谛、官场追求等方面的描述,来进一步研究路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进一步探求他内心世界潜藏着一个怎样的精神家园。本文主要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作品塑造的精神家园特征、作家塑造精神
期刊
摘 要:本文把小说文本与文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人物的戏仿、情节的戏仿、主题的戏仿和场景的戏仿四个方面,研究《幽灵之家》与《百年孤独》之间的互文关系,探索该小说在女性地位、个体发展、个人信仰等主题方面所做的思考和反省,探索女性是如何颠覆父权中心、建构自我、寻找主导权,从而揭示女性书写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百年孤独》 《幽灵之家》 戏仿 女性意识  戏仿(parody,又被译作“戏拟”),
期刊
摘 要:《给艾米莉的一朵玫瑰》是威廉姆·福克纳最有名的短篇小说之一。学者们已对该小说进行了各个角度的分析。虽是短篇,但因其经典深邃,我们今天依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并欣赏它。本文即尝试从小说主角艾米莉人格养成的角度,分析其恐怖行为的悲剧所在,并试图发掘其中对我们当下社会、教育以及人生的启示。  关键词:艾米莉 变态人格 环境基础 四重门 爱情悲剧  一、引言  美国学者艾伦·布鲁姆在他的《走向封
期刊
摘 要:生态批评是生态危机背景下介入性、预警性、批判性较强的前沿批评方式,生态维度下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重审与重评是生态批评的重要任务。《呼啸山庄》在自然价值、人的自然属性的诗意体认;人与自然关系的探索与理性建构;对人类反生态文化根源的揭示与批判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为生态批评提供了多重的研究视角与切入点。  关键词:生态批评维度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重审 重评  经典名著在人类的意识形态中
期刊
摘 要:王维晚期山水田园组诗《辋川集》有一种禅趣之美。为了构建这种禅趣,王维选择一种淡雅、清冷、静态意象,营造一种虚静、空寂、无我的诗歌境界,而这空寂的诗境又是契合禅宗“空寂”“无我”的义理精神,于是,诗境达于禅境,诗趣通于禅趣。  关键词:山水田园诗 诗境 禅趣  王维早年因为太乐署中伶人舞黄狮子,被贬为济州司仓参军。中年因张九龄被罢相,渐觉仕途之凶险和龌龊,退隐山林之意越来越强烈。王维购得前人
期刊
摘 要:艺术与情感的关系,一直是文艺界格外关注的问题。在我国,自古就有“诗言志”的说法。可见,情感在文艺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乐记》作为我国较早的一部艺术专著,详细地阐述了“乐由心生”的观点。后世的诸多文艺作品,如《文赋》《文心雕龙》《诗品》等,都深受《乐记》的影响,认为艺术是情感的真实显现。作为艺术的一个分支,戏曲也体现着诚挚的情感。  关键词:《乐记》 艺术 情感 汤显祖 《牡丹亭》  
期刊
摘 要: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时间的味道》用光影呈现鲜美食材,用镜头捕捉风味记忆,其影像呈现美轮美奂,具体表现在纪录片的构图美、光线美与色彩美等方面。纪录片构图美,美在多彩画面与多样景别;光线美,美在自然的效果与唯美的风格;色彩美,美在饱满的色泽与丰富的色调。  关键词:纪录片 《舌尖上的中国·时间的味道》 影像分析  一棵棵鲜绿嫩白的大白菜,一串串火红娇艳的红辣椒,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在朝
期刊
摘 要:迟子建与萨娜都出生于大兴安岭地区,两位女作家以鄂温克民族为题材的小说在创作上有诸多相似之处。本文通过两篇小说中家园变迁的主题,对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和萨娜的《敖鲁古雅,我们的敖鲁古雅》进行对比分析。两部小说都在略带哀伤的叙述中描绘了鄂温克民族的历史与生活现状,并表达了作者对如梦幻般美丽的桃花源逐渐消失的反思:在现代文明与本土文明的激烈碰撞间,人们受到了巨大冲击,产生了人与自然、人与人
期刊
摘 要:金庸武侠名作《雪山飞狐》情节曲折,历史背景丰富,向读者呈现了中国武侠文化之精髓。学者莫锦屏在将其译成英语向西方世界译介的过程中,采用了归化、增译、改写等翻译策略。这一系列策略有利于西方读者理解并接受这部名作中的中国元素,让它更好地“走出去”。同时,这些“走出去”的翻译策略也为其他金庸武侠小说更好地向西方译介传播带来启示。  关键词:武侠小说 翻译策略 《雪山飞狐》  武侠小说是中国传统文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