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区域产业的高职光伏专业课程体系探索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ia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专业建设必须与区域产业相结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衢州职业技术学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从区域产业特点、企业需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出发,提出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构建。
  关键词:光伏应用技术;课程体系建设;工作过程
  作者简介:廖东进(1979-),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讲师;黄云龙(1962-),男,浙江衢州人,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浙江 衢州 324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9-01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以促进专业与产业对接,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衢州市是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是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衢州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是浙江省第一所开设光伏新能源专业的高职院校,专业如何通过合理的课程体系建设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一直是该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本文从区域产业特点、学生职业能力的需求出发,对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思路提出了我院光伏应用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课程体系建设思想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核心思想。而作为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课程体系构建必须根据市场调查的行业需要,以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必须抓住区域产业特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要素,同时要瞄准市场,工学结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灵活调整专业设置,做到与时俱进,以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1.把握区域产业特征,构建服务区域产业的课程体系
  光伏产业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产业,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产业特征,学校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瞄准区域产业特征,把服务区域经济作为专业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作为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目标。
  2.从满足企业需求出发,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企业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是人才培养的依据。在人才需求上,企业一方面要求学生具有高技能,另一方面又要求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素质。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即要培养学生的高技能,又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
  3.从学生自我发展需要出发,构建面向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体系
  一方面,在职业教育中,学生的“做”是主要教学手段,在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职业能力课的实践课时已超过了50%,出现了学生“只会做不会说”的现象,这种现象对学生今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阻碍。另一方面,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一个学生不可能去掌握所有光伏类专业可能的就业岗位所对应的课程。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专业定位不能太宽,针对的岗位群应是1~2个,课程体系建设既要保证学生技能素质的培养,又要保证培养学生的专业系统性、完整性。
  二、瞄准市场、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浙江省是全国光伏电池生产大省。衢州市作为浙江省第一个省级光伏产业基地,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成为目前国内光伏产业链中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从市场调研情况来看,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影响,2011年下半年,硅材料加工、光伏电池市场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产量及价格受到了巨大冲击。但从光伏应用市场来看,由于光伏电池、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光伏发电市场越来越大。从国内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来看,2009年装机不到300MW,2010年装机约500MW,2011年装机约2.8GW,2012年预计将达5GW,而且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不断消耗和国家对能源不断增长的需求下,在未来的10年内,每年装机容量将急剧增加,可见光伏发电已进入市场,人才需求将非常急缺。
  综上所述,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及紧缺型人才的培养,把人才培养定位在光伏电池组价加工与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掌握光伏电池组件加工工艺、光伏系统集成等理论知识,能胜任相关光伏行业的生产运行、技术服务、产品检测与生产管理等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能力分析
  结合专业定位及企业调研,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光伏电池制造、光伏发电系统集成等领域的相关企业从事光伏生产、设备安装、调试、维护等工作,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有硅太阳电池方阵组合、光伏系统集成等相关工作岗位,经过1~3 年后,可升为技术员,或转岗至管理岗位,如车间班长、车间主任等。笔者对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工作进行整体化的分析与描述,梳理典型工作任务,明确职业能力如表1所示。
  四、课程体系构建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必须抓住区域产业、企业、学生三个要素,保证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具备大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因此课程体系的建立不能单单只考虑学生的技能提高,而应更关注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与提高。
  1.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课程构建
  职业能力课程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和职业能力核心课程。基础理论课程是为本专业核心技术提供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理论课程包括:“电工基础”、“光伏电池材料制备工艺”、“电子线路制图与制板”、“工程制图”、“电力系统分析”、“光伏逆变技术及应用”、“新能源发电技术”。职业能力核心课程为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的关键课程,必须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设置。主要课程如表1所示。
  2.职业素质体系构建
  职业素质体系构建主要包括学生第二课的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计及课堂素质能力培养。在学生的第二课素质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设计中,主要从企业需求出发,根据行业企业对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及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按照学生的活动分类构建第二课堂体系。主要包括:始业教育与学业规划、思政理论课社会实践、讲座活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体育与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学生社团、创新创业活动、文体类比赛活动等活动,每项活动都设置相关学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活动项目,以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在课堂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素质能力培养的目标。
  在整个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能力课程构建、职业素质体系构建及课程素质培养模式来达到高素质、高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
  高职光伏应用技术专业是近两年兴起的一门新专业,由于各地产业特色及人才培养定位存在差异,课程体系也存在差异。在建设光伏应用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把服务区域产业、企业端需求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相结合,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张继媛.依托地方特色产业构建工作过程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J].职业与教育,2010,(12).
  [2]赵哲.辽宁高校服务地方产业集群的现状及推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1,(10).
  [3]马中宝.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1,(1).
  (责任编辑:李杰)
其他文献
摘要:根据几年来“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整合和优化,提出“启发式”、“对比分析式”和“多视角”等多元化课堂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运用他们拥有的知识和能力去正确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概括、归纳和解决问题。并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流体力学;多元化;课堂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张明辉(1972-),女,河北沧州人,山东科技大学
期刊
摘要:论述了情感因素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指出教师对课程的情感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气氛,培育学生情感,并据此对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关键词:情感;高等数学教学;好奇心;学习兴趣  作者简介:陈宏宇(1981-),女,山东泰安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理学院,讲师;戚建明(1981-),男,江苏盐城人,上海电机学院数理教学部,讲师。(
期刊
摘要: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智能感知、识别等技术发展起来的信息新产业,社会对物联网技术方面的人才需求巨大。为适应物联网市场对网络人才的需求,培养出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对“计算机网络”课程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创新能力;就业  作者简介:杨冰(1981-),女,湖南益阳人,湖南城市学院通
期刊
摘要:“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是机电、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课。如何在紧凑的课时内让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基础知识并能较好地应用到相关专业课程是工科教学的主要目标。针对工科学生的特点结合作者的切身体会,阐述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练习等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复变函数;积分变换;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曹海涛(1979-),男,江苏大丰人,河海大学常州校区数理部,讲师
期刊
摘要:实效性是衡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标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显现的一面可采用“学生满意度”这个指标来做出基本评价。“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目前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教学在“师生平时交流”、“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贴近学生”、“史论有深度”和“课堂互动氛围”四个方面感到较不满意。课程教师应在内容的现实性和针对性、历史学术素养以及营造良好互动氛围方面做
期刊
摘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是我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目标不仅是对执政党党史的宣讲、大政方针的解读,更为重要的是在宣讲的过程中提高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大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对执政党及其政策有较高的认同感。  关键词:概论课教学;实效性;启发式教学  作者简介:邱永建(1971-),女,布依族
期刊
摘要:以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类专业为例,对该专业以技术工程中心引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建设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将学生“学业—就业—创业”和教师“授业—精业—拓业”有机结合,建立以科研、生产能力为核心的教师考评机制及以创新、应用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考评机制,探索并实践动物科学类实训基地建设运行和校企合作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  关键词:教育改革;工程中心平台;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甘黎
期刊
摘要:在分析总结当前力学教学中的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学生特点和当前的教学条件,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与工程相结合等方面对提高力学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力学;教学;新特点;改进措施  作者简介:张庆华(1977-),男,河南郑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讲师。(河南 郑州 450011)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
期刊
摘要:为顺应怀化学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一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的地方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模式,通过近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培养模式的实施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作者简介:姚敦红(1972-),男,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研室主任,讲师。(湖南 怀化 418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怀化学院“专业
期刊
摘要:在对“数据结构”课程实验教学环节的探索与实践中,在课程内容体系安排上增加了“数据结构”应用实例讲解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大了实验部分的内容和考核力度,提升实践环节的比重;通过结对编程、代码重构等方式,提升学生的编程能力;通过统计、及时反馈学生实践环节的各项信息,督促学生进一步提高编程积极性。针对实践环节的各项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造和分析能力,实践证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