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批评中“情理”观的流变分析

来源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69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与理是我国明清小说批评中占重要地位的一对批评用语。明代初期,瞿佑等批评们家的“情理”观念是“理”字当先,占绝对优势地位;明代中期至晚期,汤显祖、冯梦龙等主张以情反理,“情”至高无上;明末清初时期,人们的“情理”观念表现出两种倾向:一是以天花藏主人为代表的一部分批评家主张情理合一,二是出现了金圣叹、毛宗岗和张竹坡三大评点家,赋予“情理”新涵义;清代前中期,脂砚斋等批评家们的“情理”观更加符合小说的艺术规律,达到了“青出于蓝”的程度。
其他文献
农民工,就是一群,从农村带着各种希冀与最简单的行囊,踏进所谓的具有包容性和实现梦想可能性的大城市这片土地,去追求和寻找的人。“农民工”,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歧视性的自相
近年来,利用机体自身抗损伤机制和耐受性从而提高机体自身保护能力的观点13益受到人们关注。自1986年Murry等提出心肌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后,后续研究
近年来,青阳县充分发挥地处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等独特优势,坚持抓主抓重,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加快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
近年来,高校突发事件正在呈现原因复杂多样、危害增大、事件增多的态势,建立高校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已经是高校管理者的共识。本文主要是讨论辅导员与高校突发事件预警机制之间
当代新词大量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汉语词汇,使汉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同时,新词的大量涌现和消隐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与发展。本文拟对新词的来源、特征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