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环境周边:气候、能源及其他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uflon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底会议与高山会议:气候是最主要的议题
  
  2009年10月17日,马尔代夫开了一次堪称前无古人的内阁会议。这一天,数名内阁部长穿着潜水服、背着氧气瓶、戴着潜水镜,潜入4米深的海底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海底会议。无独有偶,一个月后,尼泊尔也宣布尼内阁全体成员定于本月底登上喜马拉雅山一处海拔5360米的营地召开会议。
  专家们从这两则消息中悟出了暗含的深意。在即将挂上电话结束采访的那一刻,翟崑再一次强调说,“气候是今年最主要的议题……气候问题向来是西方国家炒作,但今年以来气候问题在我周边大热,各种层次的地区应对机制似乎呼之欲出”。
  什么是气候变化问题?表面看这是个自然科学问题,更深层次的则涉及各国竞争能源创新和经济发展空间。因此,对于这个议题,政治家的热情节节高涨。有分析指出,像在该问题上表现尤为积极的欧盟,在技术转让与资金援助方面态度消极,其醉翁之意不在于“拯救地球”,而在于“增加环保、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和出口”。而美国的动机则更加一目了然,今年7月美国颁布方案决定对高能耗产品征收“碳关税”,在气候变化借口之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根据发达国家的要求,所有的国家,不管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应该承担均衡的减排任务。这就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必须为发达国家在过去100年间工业化进程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买单。由此一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作为碳排放大国的中国和印度,被推上了风口浪尖。胡仕胜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印这两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很大的压力,尤其是在今年。因为国际社会也希望利用气候问题限制你的发展速度。”在这种情况下,中印等发展中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拥有共同的利益要求,即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在应对全球变暖上承担更多的责任,在保护地球环境的同时也保证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于是,在今年10月,中印两国最终签署了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协定。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气候变化议题在亚洲的热炒也直接导致了一些相关国家之间的不信任甚至敌视。亚洲众多大江大河的源头皆在素有“亚洲水塔”之称的青藏高原,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中国水资源日趋紧张,自然会加快加大对这一地区水资源的利用,由此可能会增加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矛盾。近年来,外媒,尤其是印度媒体对中方的举动多有炒作,就连子虚乌有的“中国将在雅鲁藏布江修建大坝”的假新闻也在印度传得沸沸扬扬。但在另一方面,据称印度也相继出台了“北水南调”和“内河联网工程”,计划在雅鲁藏布江流经中印东段边界争议区内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河流段上修建水电站。分析认为,一旦水坝建成,将可能淹没中国西藏林芝地区的部分地段,并可能影响到孟加拉国近亿人的生存和生态环境。
  
  中国能源生命线
  
  除了气候环境问题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命运还连结在诸多的非传统安全领域,其中就包括能源资源领域。
  2009年的两则新闻引起了全球战略家的关注:4月,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在阿穆尔州举行管道建设开工仪式;10月,中缅原油管道项目码头工程正式开工。
  这两条看似独立的油气管道,加上中国原来的两条能源通道,勾勒出了中国能源生命线之图:东北线——起自俄罗斯远东原油管道斯科沃罗季诺分输站,止于大庆站,年输油1500万吨;西北线——西起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途经哈萨克斯坦,东至新疆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年输气300亿立方;西南陆地线——从中东、非洲抵达缅甸西海岸实兑港,而后从瑞丽进入中国,年输油2000万吨,输气120亿立方;西南海上线——从中东、非洲经过马六甲海峡进人中国华南地区。
  目前,中国80%的进口石油都经由马六甲海峡输送,但是该地区政治形势复杂,充满变数,而且国际上各方势力都试图染指、控制这条航运咽喉要道,再加上恐怖分子、海盗活动频繁,因此中国能源通道安全一向有“马六甲困局”之说。今年开建的东北线和西南陆地线被外界解读为中国突破能源安全困境的重要举措,眼尖的观察家还翻出了缅甸的能源储量——天然气储蓄位居世界第十,就此看来,这两条能源通道的战略意义不可估量。也有评论家认为,意义还不限于此。有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传统的“一洋”战略正在发生变化,必须依托大陆,一出太平洋,二出印度洋。中国希望缅甸国内形势保持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消除各种不确定因素,这也有利于中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良好的周边环境和可靠的缓冲地带。
  不过就目前看来,马六甲的战略意义仍相当重要。今年11月,时隔15年之后,中国最高领导人再次出现在马六甲海峡。胡锦涛在用望远镜遥望马六甲海峡后感慨:“我早已听闻马六甲海峡是最繁忙的国际海道,今天百闻不如一见。”据悉,全球有1/4的运油船途经马六甲海峡,每年通过该海峡的5万艘轮船中,近60%驶往中国大陆。有学者分析:胡锦涛主动提出访问马六甲,表明中国的战略触角已延伸至此。胡仕胜也指出,这是为了表示我们对这一地区的关注。
  
  中国“树大招风”?
  
  自从中国崛起以来,很多人一直都戴着有色眼镜,以复杂的心态看待中国的一举一动,误解和非议也接踵而来,尤其是在资源领域,动辄抨击中国“只重资源,不重责任”,往往看不到或拒绝看到中国的合作与投资给当地带来的效益。
  今年7月,由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和江西铜业公司共同投资的阿富汗艾娜克铜矿项目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期为五年,投资总额为43.9亿美元,包括公路、铁路、学校和医院等配套设施,直接创造一万个就业岗位,将给阿富汗卢格尔省及周边地区带来切实利益。但是外媒偏偏解读为,“在美军流血流汗的时候,中国人正在坐收渔利。”
  中国在湄公河流域影响力的增强,也颇令日本“眼红”。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说,中国对湄公河流域五国(泰国、柬埔寨、越南、缅甸和老挝)的影响力逐年提高。在湄公河主流域的约十个大坝建设计划中,中国至少参与了四个大坝建设计划。此外,中国还积极对老挝、柬埔寨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援助。中国与湄公河流域各国的贸易额早在2007年就超过了日美,成为这一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近年来日本对这种状况一直抱有危机感,不过有学者认为,日本对湄公河五国真正重视应该是从去年和今年开始的。今年11月6~7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主持召开了“日本与湄公河地区各国首脑会议”,会后六国联合发表了《东京宣言》。鸠山表示,参加这次会议的各国是“东亚共同体”的关键地区。与此同时,日本承诺在三年内向湄公河流域五国提供5000亿日元贷款和赠款,并深化与这些国家的关系。有评论认为,日本此举牵制中国的意图明显。此外,美国在湄公河流域的动作也开始加快。韩国《首尔新闻》报道称,美国担心一不留神就会在这一经济潜力巨大的地区落后于中国和日本。乐观人士还从另一角度看待三国的博弈:随着日美中等国竞争的日趋激烈,湄公河流域各国的开发将大大提前。
  面对这些出自不同心态和考虑的议论,中国应该如何应对呢?翟崑表示,中国应该做好宣传工作,告诉世界通过我们的援助和合作项目,该地民众得到了哪些实惠,增加了多少就业机会,将实际数字和现象摆出来,一目了然。而另一方面,我们的企业在外面也确实有做的不好的地方,需要改进。
其他文献
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建立自己民族家园的斗争已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由于客观上他们面对的是远比自己强大的敌人,主观上他们长期缺少全面正确的战略方针同时又能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思想路线,从而使得他们的斗争一直难以取得应有的胜利从一定意义上讲,其主观因素与条件更具决定性    有了和平却失去了建国梦    从上世纪60年代起,阿拉法特领导巴人民武装反抗以色列侵略,使得阿拉法特成为巴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一
据我所知,早在1995年北京举办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时,我国设置了三位礼宾大使,代表外交部礼宾司司长前往机场迎送政要。而像这次中非合作论坛这样,由礼仪大使参与接待众多的非洲贵宾,包括国家元首、政府首脑、部长以及国际和地区组织代表,在我国外交礼仪安排上,则是第一次。    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了备受世人瞩目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新中国外交史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个篇章。当时笔者作为我国礼仪大使之一,
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国家,承受着不同的压力,又相互亮剑,随时准备刺向对方这两个场景,折射出中东的形势    眼下的中东很热闹:东边的伊朗和西边的以色列,出现足以构成鲜明对比的两个场景,一个是不断受到西方国家制裁压力,并面临可能来自外部军事打击的威胁,一个则主动“出击”,一面向周边国家和有关方面频频晃动橄榄枝,一面又发出要空袭伊朗核设施的挑衅这一东一西生活在阿拉伯世界的两个非阿拉伯
阅读背景  “力霸风暴”  今年1月,台湾力霸集团资不抵债申请破产,企业负责人携款潜逃海外,引起相关债权银行破产储户挤兑等连锁反应蓝营“立委”及绿营中志在2008者借机痛批“金管会”监管不力“证交所”预警性差,矛头直指“行政院长”苏贞昌,形成所谓“力霸风暴”  “苏修路线”  苏贞昌接任“行政院长”后提出开放大陆游客赴台准许人民币在台兑换扩大两岸货运包机和“小三通”适用范围放行高科技企业来大陆设厂
一拖经年,以重判告一段落;后续因素复杂,能否最终定案关键在二审。    9月11日,曾自诩“台湾之子”的陈水扁及其亲属因涉入多起重大贪腐弊案被台北地方法院一审判处无期徒刑等重罪,引发岛内社会强烈震撼和普遍反省。陈水扁自在台湾政坛崛起到最终因贪入狱,深刻地反映出台湾社会民主化尚欠成熟的一面,证实了不少政治人物高调宣扬的理想与现实作为往往存在巨大落差。“扁案”一审判决对岛内政治生态和政局发展产生重要影
前不久印度总理辛格访美让印度赚足了世人的眼球,奥巴马总统没有像往届总统那样把首次国宴用来款待近邻加拿大或墨西哥的领导人,而是高规格接待了远道而来的印度总理,这凸显出对印度的高度重视。而如此对待印度的并非只有美国,其他西方国家基本上也都对印度领导人热情有加,希望能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    一块“香饽饽”    辛格是奥巴马就任总统以来正式到访的第一位外国政要,为了做好接待工作,奥巴马特意命令在白宫
随着中国与非洲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更加关注非洲。人们注意到,4月21日,“非洲巨人”尼日利亚将拉开总统大选的帷幕,各党派候选人正紧锣密鼓地造势。而此前,不断传来尼日利亚绑架外国人质事件(包括中国人)和尼日尔三角洲产油区的流血冲突事件。    八年改革没有明显效果    尼日利亚一度被认为是“人为制造”的国家,在从传统部族社会向现代统一完整的民族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历经艰辛,其间民主化进程
谁也不会想到,英国首相托尼布莱尔竟也沦为“房奴”一族。  “房奴”在我国是新近流行的词,是指拿大部分工资收入来支付银行住房货款致使生活压力陡然加大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的购房人。  话说托尼布莱尔通过其夫人切丽的亲手操办,依靠庞大的银行贷款支持,从2002年起购下五处房产,为其日后退休生活作好了准备。  具体而言,2002年,布莱尔一家购置了布里斯托尔两处房产,由于切丽不谙房地产行情,据说那两处房价现
5月9日晚,胡锦涛主席应约就中美经贸合作等问题与美国总统布什通电话时,两国元首还就朝鲜半岛核问题交换了意见5月14日美国白宫发言人称,布什总统与日本首相安倍通电话时,双方对朝鲜未能如期履行今年六方会谈所确定的有关关闭核设施的承诺表示遗憾    2007年2月13日,在关于朝核问题的第五轮六方会谈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落实共同声明起步行动》文件,又称“2.13共同文件”该文件规定:“以最终放弃为目标
对学术史的倡导和研究,是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出现的中国学界新气象。  北大教授陈平原及其主编的《学术史丛书》(北京大学出版社)和《学人》丛刊(江苏文艺出版社),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开拓性工作。除了专著《中国现代学术之建赶》(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平原教授还开设“中国文学研究百年”、“现代中国学术”、“学术规范与研究方法”等选修课、曾结集出版《学术史课程与作业——以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史为例》(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