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侧方皮下组织蒂V-Y皮瓣重建指端缺损

来源 :中华手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qt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指侧方皮下组织蒂V-Y皮瓣重建指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V-Y推进皮瓣的组织蒂设计在皮瓣的侧方,从而增加该皮瓣的推进距离,用于修复长度在2.0 cm范围内的指端创面.1988年以来,临床应用22例,指端创面长度最短为1.0 cm,最长为2.0 cm.结果:皮瓣全部成活.术后获得1~2年随访者14例,指端外形及感觉恢复均较满意.结论:该术式适用于修复不能用掌侧V-Y皮瓣修复的、长度在2.0 cm左右的指端创面.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吻合皮瓣浅静脉的方法,解决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转移后静脉回流不畅的问题。方法1994年以来,在切取手部或前臂岛状皮瓣时常规保留皮瓣内1根浅静脉。术中皮瓣转移后如发现静脉回流不畅,则将此浅静脉与受区的浅静脉进行吻合,以助静脉回流。结果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4例,术后皮瓣获得100%的成活率。结论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手部及前臂岛状皮瓣转移后静脉回流不畅的问题。
期刊
目的研究机械性损伤对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影响,阐明机械性损伤在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及图像半定量分析的方法,对损伤区及损伤周边区内皮细胞在损伤1、2、3小时后Ⅷ因子相关抗原表达的差别进行了比较(静态培养细胞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损伤区及其周边区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的表达量均较静态对照组高(P<0.01),其表达量在损伤后3小
目的:进行臂丛神经根切断对肢体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并探讨其在治疗痉挛性脑瘫中的应用.方法:SD大鼠24只,分为3个实验组,各组8只,每组分别切断左侧1个神经根(C6,C7,C8).左侧神经根切断后,立即对双侧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和前臂屈肌群进行肌电检测,并对运动诱发电位波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切断C6~8神经根中任何一根对大鼠肢体功能均无影响.临床应用C7神经根切断治疗脑瘫所致上肢痉挛1例,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研究周围神经端侧吻合后远端神经的再生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用37只Wistar大鼠,分成A、B两组。A组:切断腓神经,在邻近的胫神经干外膜上开一1mm小窗,将腓神经远端吻合到胫神经干侧方开窗处。B组:切断腓神经后,在胫神经干和远侧腓神经干外膜上各开一小窗,取对侧相应的腓神经以端侧吻合的方式桥接于胫、腓神经干两窗之间。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作神经组织学、电镜及图像分析仪检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