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传统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改进,是更为趋于合理的,更为健全的,更符合中国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意义重大,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需要,我国需采取具体的措施加快预算制度的改进。
关键词: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财政制度;意义;措施
一、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涵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传统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改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指为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建立健全跨年度的、合理的动态平衡机制,实施依法征税,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现行单一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改进,其原理是顺应经济周期和社会发展周期编制预算,追求财政收支周期性平衡,而非短期静态平衡。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新旧对比
旧的法条分别为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和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新的法条为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 勤俭节约、 量力而行、 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意义重大
(一)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需要
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预算改革要助推重新塑造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增强各年度之间财政支出的连续性,进而确保国家社会发展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是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实现政府施政目标的需要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将预算安排与政府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安排结合起来,有助于保障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在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下,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切实保障国家重点发展项目,预警可能出现的与政府中期财政目标不容的政策。
(三)是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需要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较好地克服年度预算的短视性弊端,及早发现当前财政收支的长期执行后果,有预见性地鉴别和确认财政风险,从而及早做出相应安排。同时还可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引导,优化政府规划编制;加强预算的连续性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改善预算收支信息质量,实现逆周期调节,改善宏观调控的功能,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更有利的外部
条件。
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具体措施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财政内部深化改革,也需要外部配套改革跟进。有必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通过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弥补赤字
新预算法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因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国债予以弥补。新预算法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分项编制。
(二)建立健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时要确立预算收入年度间以丰补欠制度安排。新预算法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政府会计是指对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生的财政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实行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信息,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相关信息,进而为滚动预算的编制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
(四)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政府财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政府全面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其在增进财政活动透明度的同时,必将在加强政府预算中期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要真正实现财政部门内部、部门间信息共享。通过健全独立的国库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完成横向联网,实现财、税、库、行四部门的信息共享,为总预算会计提供系统的支付信息数据,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建立完备的财政数据库,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预测水平。积极开发财政统计数据信息库,把历年的决算、月报等历史数据,统计与税务等部门统计资料及各地有关资料一起纳入数据库管理,为滚动预算管理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
3.建立预算数据的动态优化系统。在项目库建设的过程中,开发适应预算动态优化的信息系统,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年度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滚动预算的动态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白景明. 依法加快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J].CHIAN STATE FINANCE.
[2]李慈强.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极其构建[J].法商研究,2015(01).
关键词: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财政制度;意义;措施
一、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内涵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传统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改进。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指为确保财政的可持续,在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等环节,建立健全跨年度的、合理的动态平衡机制,实施依法征税,硬化支出预算约束,更好地发挥财政宏观调控作用。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对现行单一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改进,其原理是顺应经济周期和社会发展周期编制预算,追求财政收支周期性平衡,而非短期静态平衡。
二、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新旧对比
旧的法条分别为各级预算应当做到收支平衡和各级政府预算应当按照国务院的规定设置预算周转金。新的法条为各级预算应当遵循统筹兼顾、 勤俭节约、 量力而行、 讲求绩效和收支平衡的原则。各级政府应当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各级一般公共预算按照国务院的规定可以设置预算周转金,用于本级政府调剂预算年度内季节性收支差额。各级一般公共预算的结余资金,应当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意义重大
(一)是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提高国家治理能力的需要
预算制度是现代财政制度的核心,预算改革要助推重新塑造国家治理体系,完善国家筹集、分配和使用资金的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增强各年度之间财政支出的连续性,进而确保国家社会发展政策、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二)是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实现政府施政目标的需要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将预算安排与政府近期和中长期工作安排结合起来,有助于保障政府施政目标的实现。在年度预算的制度安排下,有利于提高公共资源配置效率,切实保障国家重点发展项目,预警可能出现的与政府中期财政目标不容的政策。
(三)是有效防控财政风险,实现财政可持续性的需要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能够较好地克服年度预算的短视性弊端,及早发现当前财政收支的长期执行后果,有预见性地鉴别和确认财政风险,从而及早做出相应安排。同时还可通过中期财政规划管理的引导,优化政府规划编制;加强预算的连续性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性,改善预算收支信息质量,实现逆周期调节,改善宏观调控的功能,为增强财政可持续性提供更有利的外部
条件。
四、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的具体措施
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需要财政内部深化改革,也需要外部配套改革跟进。有必要处理好如下几个问题:
(一)通过债务余额限额管理弥补赤字
新预算法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因宏观调控政策需要可编列赤字,通过发行国债予以弥补。新预算法规定政府性基金预算按照以收定支原则,根据政府性基金项目的收入情况和实际支出需要分项编制。
(二)建立健全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制度
根据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和财政政策逆周期调节的需要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时要确立预算收入年度间以丰补欠制度安排。新预算法规定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超收收入用于冲减赤字、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执行中如出现超收,用于化解政府债务或补充预算稳定调节基金。
(三)推进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
政府会计是指对在预算执行阶段发生的财政交易进行确认、计量和记录。实行权责发生制基础的政府会计改革,能够为预算管理提供更为全面、丰富的预算会计、财务会计信息,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相关信息,进而为滚动预算的编制提供详实的基础信息。
(四)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政府财政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有利于政府全面实现预算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其在增进财政活动透明度的同时,必将在加强政府预算中期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要真正实现财政部门内部、部门间信息共享。通过健全独立的国库会计核算和资金清算系统,完成横向联网,实现财、税、库、行四部门的信息共享,为总预算会计提供系统的支付信息数据,提高预算管理的工作效率。
2.建立完备的财政数据库,提高预算执行分析和预测水平。积极开发财政统计数据信息库,把历年的决算、月报等历史数据,统计与税务等部门统计资料及各地有关资料一起纳入数据库管理,为滚动预算管理提供基础和技术支撑。
3.建立预算数据的动态优化系统。在项目库建设的过程中,开发适应预算动态优化的信息系统,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年度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为滚动预算的动态优化提供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白景明. 依法加快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J].CHIAN STATE FINANCE.
[2]李慈强. 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极其构建[J].法商研究,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