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丹皑皑的雪山下,时任不丹皇室家庭教师的迈克尔·阿里斯向昂山素季求婚。
之后的16年,昂山素季是阿里斯忠诚的妻子,两个儿子的母亲,直到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她回缅甸短期探亲,陷入政治的旋涡之中,便再也没有回过家。
十年来,迈克尔·阿里斯一直多方奔走,积极活动,希望能确保妻子的人身平安。后来他得了癌症,但是他到死都没有获得缅甸方面的允许,和妻子当面道别。
昂山素季是缅甸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她两岁的时候,父亲遭暗杀身亡。昂山素季的成长伴随着一种强烈的信念——完成父亲未竟的民主事业。1964年,昂山素季的外交官母亲把她送到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她的监护人高布斯勛爵介绍她认识了迈克尔·阿里斯。迈克尔·阿里斯当时在杜伦大学读历史专业,对不丹很感兴趣。在昂山素季身上,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体现出更加浪漫的一面。当昂山素季接受迈克尔·阿里斯的求婚时,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缅甸需要她,她就必须回去。阿里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之后的16年,昂山素季收起了自己性格中的锋芒,极尽其能扮演一个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他们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金姆出生后,她又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这在她精心策划的儿童派对和精湛的厨艺上可见一斑。她甚至坚持给丈夫熨袜子,亲自打扫房间,令很多比她更有女人味的朋友相形见绌。
1988年一个安静的晚上,昂山素季和阿里斯在牛津的家里看书,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昂山素季的母亲中风进了医院。当时昂山素季的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12岁。
昂山素季迅速飞回仰光,她开始以为这事儿最多只需要处理几个星期,后来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一连串暴力反抗军队的事件让国家陷入停滞。她在仰光医院照顾母亲时发现,病房里满是受伤的学生,有的还奄奄一息。当时任何公共集会都是非法的,于是医院成了这场没有领导人的革命的据点。“昂山将军的女儿回来了!”这个消息像草原上的野火一般在民间迅速扩散。
一个由学者组成的请愿团体找到昂山素季,请求她成为民主运动的领袖,她暂时允诺了,她觉得一旦选举结束,她就有时间再回牛津。仅仅在两个月前,她还是个尽职尽责的家庭主妇,现在她却已经一跃成为反对缅甸军政府野蛮统治的起义领袖。
而在英格兰这边,迈克尔·阿里斯只能通过收听新闻,焦虑地获取关于昂山素季一点一滴的信息:她在缅甸全国拜票,她的人气直线上升,她在大选前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军政府的各种骚扰,很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党员被逮捕,还遭受酷刑,迈克尔·阿里斯担心昂山素季会像她的父亲一样,遭到暗杀,这种恐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1989年,昂山素季被军政府软禁在家,迈克尔·阿里斯觉得这事仅有一点值得欣慰,她好歹是平平安安的。
迈克尔·阿里斯开始行动,为提高昂山素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四处活动,他希望这样可以让军政府不敢伤害昂山素季。迈克尔为此无私地倾注自己的精力,以回报过去那些年昂山素季为他所作的一切。但是他非常小心,尽可能保持低调。因为当昂山素季站出来领导缅甸的民主运动,军政府可以利用她嫁给外国人这件事在缅甸的媒体上恶语诽谤她,而且经常还带有性歧视的羞辱。
之后的五年,当昂山素季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昂山素季依然被软禁在家,与世隔绝。她靠学习如何冥想、广泛涉猎佛学、阅读曼德拉和甘地的文字度过每一天。迈克尔·阿里斯在这五年里仅被允许两次探视。
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监禁,昂山素季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要求返回英格兰和家人团聚。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迈克尔·阿里斯清楚地意识到昂山素季是人类宏大历史的一部分,于是他不停地骚扰那些幕后的政客们,并向他们施压。在家里,他摆弄着昂山素季返回缅甸之前阅读的书籍,他用昂山素季获得的各种奖状装饰墙壁,包括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他的卧床上方,悬挂着一幅昂山素季的巨大照片。
很显然,这么长的时间,通信不畅,迈克尔·阿里斯自然会担心昂山素季是不是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一则来自路人的消息暂时安抚了他的心——昂山素季的家里传出了优美的钢琴声。然而东南亚的湿热天气最终毁了那架钢琴,唯一一个确认昂山素季是否平安的线索也断了。
一直到了1995年,迈克尔突然接到了昂山素季从缅甸的英国大使馆打来的电话,她说她重获自由了!迈克尔和两个孩子获得了赴缅签证。当昂山素季看到自己的小儿子金姆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非常吃惊。她承认如果走在街上,她肯定会认不出他来。而昂山素季自己在这五年中也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软禁造就了她更加坚强的性格,她也决心继续留在缅甸,即便这么做的代价是与家人更长久的分离。
1995年的缅甸之行是迈克尔·阿里斯和昂山素季最后一次见面,三年后,迈克尔确诊癌症晚期。他给昂山素季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坏消息,然后马上着手准备赴缅甸的签证申请,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当面和她告别,第一次申请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又申请了30多次,这期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著名人士为他写信请愿,包括罗马教皇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一名军官面见昂山素季,告诉她:“你可以跟丈夫告别,但条件是你必须返回牛津。”
昂山素季难以用言语表达出她的抉择,因为她接到的是明确的最后通牒:你的家庭和你的国家,只能选一个。昂山素季悲痛欲绝,如果她离开缅甸,迈克尔·阿里斯和她都很清楚这便意味着永久的流放,而他们共同为此奋斗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如果她能,她会从英国大使馆打电话给迈克尔·阿里斯征求意见,而他肯定会坚称这个问题她甚至不应该去考虑。
当昂山素季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迈克尔·阿里斯了,她穿上一条他最喜欢的颜色的裙子,在头发上插上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前往英国驻缅甸大使馆,拍了一段告别视频给迈克尔,她在视频中说他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这段录影被偷偷运出缅甸,却在迈克尔去世后两天才寄达。
2012年5月2日,缅甸内比都,缅甸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在下议院中走过军事代表席。昂山素季和民盟议员当天正式宣誓,成为议会成员。
昂山素季和迈克尔·阿里斯的民主之梦将最终成为现实,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
(摘自《晚报文萃》2012.8期)B③
之后的16年,昂山素季是阿里斯忠诚的妻子,两个儿子的母亲,直到一次非常偶然的机会,她回缅甸短期探亲,陷入政治的旋涡之中,便再也没有回过家。
十年来,迈克尔·阿里斯一直多方奔走,积极活动,希望能确保妻子的人身平安。后来他得了癌症,但是他到死都没有获得缅甸方面的允许,和妻子当面道别。
昂山素季是缅甸英雄昂山将军的女儿,她两岁的时候,父亲遭暗杀身亡。昂山素季的成长伴随着一种强烈的信念——完成父亲未竟的民主事业。1964年,昂山素季的外交官母亲把她送到牛津大学学习政治、哲学和经济,她的监护人高布斯勛爵介绍她认识了迈克尔·阿里斯。迈克尔·阿里斯当时在杜伦大学读历史专业,对不丹很感兴趣。在昂山素季身上,他对东方文化的热爱体现出更加浪漫的一面。当昂山素季接受迈克尔·阿里斯的求婚时,她也提出了一个条件:如果缅甸需要她,她就必须回去。阿里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在之后的16年,昂山素季收起了自己性格中的锋芒,极尽其能扮演一个完美家庭主妇的角色。他们的两个儿子亚历山大和金姆出生后,她又变成了一个溺爱孩子的母亲,这在她精心策划的儿童派对和精湛的厨艺上可见一斑。她甚至坚持给丈夫熨袜子,亲自打扫房间,令很多比她更有女人味的朋友相形见绌。
1988年一个安静的晚上,昂山素季和阿里斯在牛津的家里看书,一个电话打破了平静——昂山素季的母亲中风进了医院。当时昂山素季的两个孩子大的14岁,小的12岁。
昂山素季迅速飞回仰光,她开始以为这事儿最多只需要处理几个星期,后来却发现自己置身于一个动荡不安的城市,一连串暴力反抗军队的事件让国家陷入停滞。她在仰光医院照顾母亲时发现,病房里满是受伤的学生,有的还奄奄一息。当时任何公共集会都是非法的,于是医院成了这场没有领导人的革命的据点。“昂山将军的女儿回来了!”这个消息像草原上的野火一般在民间迅速扩散。
一个由学者组成的请愿团体找到昂山素季,请求她成为民主运动的领袖,她暂时允诺了,她觉得一旦选举结束,她就有时间再回牛津。仅仅在两个月前,她还是个尽职尽责的家庭主妇,现在她却已经一跃成为反对缅甸军政府野蛮统治的起义领袖。
而在英格兰这边,迈克尔·阿里斯只能通过收听新闻,焦虑地获取关于昂山素季一点一滴的信息:她在缅甸全国拜票,她的人气直线上升,她在大选前每走一步都会受到军政府的各种骚扰,很多缅甸全国民主联盟的党员被逮捕,还遭受酷刑,迈克尔·阿里斯担心昂山素季会像她的父亲一样,遭到暗杀,这种恐惧在他的脑海中挥之不去。1989年,昂山素季被军政府软禁在家,迈克尔·阿里斯觉得这事仅有一点值得欣慰,她好歹是平平安安的。
迈克尔·阿里斯开始行动,为提高昂山素季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四处活动,他希望这样可以让军政府不敢伤害昂山素季。迈克尔为此无私地倾注自己的精力,以回报过去那些年昂山素季为他所作的一切。但是他非常小心,尽可能保持低调。因为当昂山素季站出来领导缅甸的民主运动,军政府可以利用她嫁给外国人这件事在缅甸的媒体上恶语诽谤她,而且经常还带有性歧视的羞辱。
之后的五年,当昂山素季的两个儿子都已经长大成人,昂山素季依然被软禁在家,与世隔绝。她靠学习如何冥想、广泛涉猎佛学、阅读曼德拉和甘地的文字度过每一天。迈克尔·阿里斯在这五年里仅被允许两次探视。
这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监禁,昂山素季实际上可以在任何时候提出申请,要求返回英格兰和家人团聚。
作为一名历史学家,迈克尔·阿里斯清楚地意识到昂山素季是人类宏大历史的一部分,于是他不停地骚扰那些幕后的政客们,并向他们施压。在家里,他摆弄着昂山素季返回缅甸之前阅读的书籍,他用昂山素季获得的各种奖状装饰墙壁,包括199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在他的卧床上方,悬挂着一幅昂山素季的巨大照片。
很显然,这么长的时间,通信不畅,迈克尔·阿里斯自然会担心昂山素季是不是已经不在人世了,但是一则来自路人的消息暂时安抚了他的心——昂山素季的家里传出了优美的钢琴声。然而东南亚的湿热天气最终毁了那架钢琴,唯一一个确认昂山素季是否平安的线索也断了。
一直到了1995年,迈克尔突然接到了昂山素季从缅甸的英国大使馆打来的电话,她说她重获自由了!迈克尔和两个孩子获得了赴缅签证。当昂山素季看到自己的小儿子金姆已经长成一个小伙子的时候,非常吃惊。她承认如果走在街上,她肯定会认不出他来。而昂山素季自己在这五年中也已经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政治家,软禁造就了她更加坚强的性格,她也决心继续留在缅甸,即便这么做的代价是与家人更长久的分离。
1995年的缅甸之行是迈克尔·阿里斯和昂山素季最后一次见面,三年后,迈克尔确诊癌症晚期。他给昂山素季打电话,告诉她这个坏消息,然后马上着手准备赴缅甸的签证申请,希望在有生之年可以当面和她告别,第一次申请以失败告终,之后他又申请了30多次,这期间,他的健康每况愈下。有很多著名人士为他写信请愿,包括罗马教皇和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但是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最后,一名军官面见昂山素季,告诉她:“你可以跟丈夫告别,但条件是你必须返回牛津。”
昂山素季难以用言语表达出她的抉择,因为她接到的是明确的最后通牒:你的家庭和你的国家,只能选一个。昂山素季悲痛欲绝,如果她离开缅甸,迈克尔·阿里斯和她都很清楚这便意味着永久的流放,而他们共同为此奋斗的一切将化为乌有。如果她能,她会从英国大使馆打电话给迈克尔·阿里斯征求意见,而他肯定会坚称这个问题她甚至不应该去考虑。
当昂山素季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迈克尔·阿里斯了,她穿上一条他最喜欢的颜色的裙子,在头发上插上一朵美丽的玫瑰花,前往英国驻缅甸大使馆,拍了一段告别视频给迈克尔,她在视频中说他的爱是她坚持下去的精神支柱。这段录影被偷偷运出缅甸,却在迈克尔去世后两天才寄达。
2012年5月2日,缅甸内比都,缅甸民盟领导人昂山素季在下议院中走过军事代表席。昂山素季和民盟议员当天正式宣誓,成为议会成员。
昂山素季和迈克尔·阿里斯的民主之梦将最终成为现实,这是他们一直以来的坚定信念。
(摘自《晚报文萃》2012.8期)B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