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舆论导向重要性研究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lo_p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表现日益突出,就业舆论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尝试通过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就业心态调查,论证舆论导向在高校应届毕业生合理就业中的重要性,探讨正确引导就业舆论的途径,提出了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舆论;重要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文件中提到,“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力度,努力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舆论氛围”。这里提到的“营造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舆论氛围”正是我们要研究的就业舆论导向的问题。
  就业舆论是一种舆论,是社会公众对于就业问题所表达的态度、价值取向、情绪表现以及引导性意见的总和。就业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舆论,新闻传媒,网络舆论,校园舆论,教育舆论,舆论监督等。从存在形式上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的就业舆论,即传媒形成、反映、引导的舆论,如网络舆论;一种是基于历史传统、文化传承、家庭期望等因素自发自觉的舆论,如社会舆论。
  就业舆论通过就业案例所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政治观念、政治立场,直接影响和作用于在校大学生。要分析就业舆论对大学生思想观点等方面的影响,必须准确把握现阶段大学生就业期望和就业心态,了解影响和制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为此,笔者对某大学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对象涵盖了该校的5大学科门类、17个专业本科学生。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方式,共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38份,回收率92.3%,其中有效问卷720份,占发放问卷的90%。
  
  1.大学生就业期望值和就业心态调查分析
  
  1.1 能正视社会现实,就业期望值进一步趋向合理
  高校扩招和双向选择政策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许多机遇和挑战,人才供需矛盾,给就业增加了困难。在社会现实环境和社会舆论引导下,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经历从失衡到逐渐趋于合理的渐变。根据调查显示,就业城市选择西部地区占13.8%,选择中小城市及乡镇的占17.53%,两者占总调查人数的31.33%,比往年有大幅的提高;在月薪期望值调查中,期望值多在1500~3000之间,占总数的67.3%,总体上比较合理(图1)。
  图1
  1.2 择业目标呈现多元化趋势,非正规就业和继续深造比例明显上升
  图2
  在选择就业单位时,大多数学生把目光投向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三资企业,其选择比例分别为20%、31%、21%、25%,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选择了考研和非正规就业作为自己的出路。选择考研的学生占19.55%,选择考取公务员的占12.56%,选择不着急寻找出路暂时待业的占6.9%,选择自主创业的占4.47%,正规就业的人数比往年有了较大的下降(图2)。
  1.3 学生的择业心态更加合理,获得就业信息的渠道呈现多样化
  图3
  我校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因素趋于人性化,对就业城市、收入和福利、单位发展前景和自我发展空间综合考虑越来越受到毕业生的重视(图3)。
  毕业生获得就业信息和就业的渠道也呈现出多样化(图4),网络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对大学生的就业影响越来越明显。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合理、就业渠道的多样化也反映了就业难度的增大。
  图4
  
  2.就业舆论在大学生择业、就业中的作用
  
  在分析大学生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值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一个问题,就是就业舆论对大学生择业观、大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起多大影响。调查表明,35.7%的学生认为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就业环境是提高我校就业率的有效途径。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的前提就是了解这些就业舆论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从图五中我们可以看出,就业舆论受到各种综合因素的影响,影响着大学生的择业就业观念、学校的学习风气,甚至大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2.1 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择业理念
  国家政策和社会舆论对大学生择业理念的影响是一种现实反应,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先就业再择业”作为一种新的就业理念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和大力提倡,经过学校的引导和教育,现在的毕业生不仅接受了这一观点,而且作为一种经验在同学中广泛交流。另外,不少用人单位在用人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误区,盲目追求高学历、重形象轻专业技能、重专业轻能力、重点高校优先录取等问题仍然突出。公司招聘把“英语四六级”作为敲门砖,导致学生盲目追求英语考级,认为“四六级”就等于“就业”,一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竟然走向极端。
  图5
  2.2 网络舆论对毕业生择业心态的影响不容忽视
  从2004年的“北航招生丑闻”、“妞妞事件”到2005年的“英语等级考试漏题事件”,网络舆论已逐步发展成为影响社会和政府决策的一种重要舆论力量;52%的学生通过校园网站获得就业信息表明网络舆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不容忽视。网络作为一个虚拟的世界,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主要通过新闻报道、跟贴评论、论坛争鸣、bbs、Blog(博客)等形式。网络作为反映民情民意的公共舆论空间,会拓宽毕业生的视野,为毕业生就业提供各种信息,使谋职就业更加公开透明;但情绪化的论坛使毕业生缓解就业心理的同时,也对毕业生的思想、情绪产生负面影响。
  2.3 学校就业指导和校园舆论是毕业生就业舆论的主导
  受传统教育和分配理念的影响,大学生对学校老师和就业指导部门的指导意见更为重视,特别是辅导员的指导意见。校园舆论同任何社会舆论一样,是由舆论主体、舆论对象、舆论内容等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是大学生作为舆论主体基于自身的某种利益,对校园现实或社会现实的反映和对自身意愿的表达。校园舆论的扩散主要以人际传播和网络传播等方式进行,往往带有相当浓厚的情感色彩,因而极易为人们所接受。由于校园里大学生相对集中,他们年龄、知识、经历相仿,他们一旦接受了舆论,就会加快把它加以扩散,尤其是校园舆论和个人的需要、愿望相接近时,其传播的速度和广度就急剧增强。所以大学生校园舆论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2.4 家庭环境和父母意见对毕业生择业的参考和保障
  据调查显示,76.3%的学生在择业时会征求父母的意见。由于计划经济下的“包分配”制度对上一代人的影响,在子女就业问题上父母总是千挑万选,希望找到安全稳定、收入颇丰的岗位,对子女的就业显得格外上心。有些家长情愿不能就业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离开自己身边,有的家长要求孩子考公务员等等,造成一些学生不能正常就业,有的甚至毁约。同时,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决定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主要因素,家庭条件差的学生主要考虑待遇和收入,家庭条件好考虑工作环境和自我价值实现。
  
  3.营造良好就业舆论氛围,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推进就业工作
  
  3.1 宣传国家就业政策,加强社会舆论引导,转变学生就业理念
  由于国家人口基数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学生又希望在大城市就业,就业难是一种必然的社会现象。社会舆论是社会大众对现代社会就业形式的客观反映,是人们对就业形式的感性认识。国家就业政策是国家决策部门对就业问题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也是国家解决目前就业难问题的宏观策略。大学阶段正是学生“三观”形成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毕业生思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毕业生准确把握就业形势,确立符合实际的就业期望,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我们应该遵循国家就业政策,理性利用社会舆论,让学生正确理解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舆论,引导学生结合学校和自身的实际,理顺就业的思路,转变就业理念。
  3.2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调整大学生就业心态
  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应本着多形式、多手段综合运用的原则,针对网络传播的特点来进行。第一,信息要透明,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生命力的源泉。主导网络舆论,坚持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真实、公开、透明是十分关键的。对于不实招聘信息,特别是新闻跟贴或“BBS”上出现的猜臆性、不实的信息,应该用最鲜活的可信的真实事例加以澄清,增强就业舆论引导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第二,公开要周延,是做好网络舆论引导工作的客观需要。社会学研究表明,要维护公众的正常心态,保证公众获取信息的对称、周延、充分是十分关键的。第三,说服要重情,是做好就业舆论引导工作的必然要求。我们应该提倡相关领导亲自上网就当前热点就业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在网上师生平等对话交流,本着关心学生成长的原则,以个性多样化的就业服务,促进网络信息交流的健康发展。第四,互动要充分,是增强网络舆论引导工作实效的重要保证。在网络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与电视、广播、报纸、橱窗等校内舆论媒体保持一致。
  3.3 加强就业指导机构的建设,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
  在西方发达国家,就业(职业)指导工作一般都由专家来进行,就业指导已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在我国高校,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大多数是党政干部,他们是在从事学生工作的同时兼做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工作。但是现在就业市场完全放开了,就业市场的变化日益复杂,显示出专业性的特色,靠兼职来做就无法完成如此重要和复杂的工作,无法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几个月临时的事务性工作,它要研究社会就业市场的变化,要研究人才供求关系,要研究人才资源使用的最佳原则,需要有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职业队伍来完成这一任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大学生求职的需求,才能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意识。要加强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建设。这个中心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熟悉学生工作和就业市场的人才,必须经常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功能要齐全,能开设一定的讲座和课程,帮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能和知识。就业指导中心要有一定的硬件工作条件如信息查询室、资料阅览室、洽谈室、招聘工作场所、信息网站以及必要的设备和经费。就业指导中心应继续拓展就业指导信息平台,通过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印发就业指导手册、丰富就业网站、开辟宣传橱窗、举办就业讲座等多种方式宣传就业政策,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要在典型的引导上下功夫,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观。鼓励毕业生多渠道就业,优化就业市场结构。
  3.4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形成良好的校园就业舆论
  校园就业舆论中人际交往因素主要来自毕业生交流、社团活动、经验交流会、日常人际交往等方面。加强校园就业舆论引导,除了加强对校园电视台、广播和校园网络的管理外,就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毕业班同学的教育和引导,让他们给低年级同学希望,鼓励低年级学生学习,形成良好学风。毕业生之间要互帮互助,避免在用人单位面前彰显自身而诋毁学校或同学,形成公平竞争、合理就业的舆论氛围。
  3.5 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健康的就业心理
  随着人们对心理健康认识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高校的重视,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活动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并在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就业心理咨询则是针对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遇到的某些心理上的困惑而提供的一种服务,它不仅是就业指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就业心理咨询工作,加强就业心理指导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助于缓解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紧张状态,及所带来的压力,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排除心理危机;有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所面临的困难,树立信心,从而顺利就业。
  3.6 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提高毕业生的质量
  加强就业舆论引导的同时,我们要明确毕业生的质量是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毕业生的质量是学校教育和学生学习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提高学生质量问题,关键是学校适应毕业生就业市场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转变思想观念,科学定位,加大改革力度,办出特色,提高质量。紧紧抓实第一课堂,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管理和监控体制,不断完善第二课堂建设。良好的基础知识使毕业生在工作中后劲十足,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体现学生的适应性和学校的行业特色,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毕业生在工作中成功的关键。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通过就业指导,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通过素质拓展计划,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我校要以市场为导向,用就业来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或行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
  殷春宏(1979—),男,供职于中国民航大学学工部,助教,主讲课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武晓霞(1981—),女,供职于中国民航大学航空自动化学院,助教,主讲课程《形势政策》,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市场纵据上海服装行业协会网络定期统计报表显示,2014年3月,上海十大商场服装大类商品共销售97.3万件(套),环比增长56.7%,同比下降2.9%.2014年3月,服装大类商品销售额为4.13亿
在医院的档案管理中医疗设备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医疗设备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保障,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和诊断的正确性和及时性有着重大的联系,本文主要从医疗设施管理的主要
具体来讲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主要是对整个企业在进行物流活动时所涉及到的财务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物流企业的具体工作中包括运输、加工和进行物品配送等不同流程。这个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政路桥工程量逐渐增多,同时也产生了相应的问题和施工管理的难点.为了保证相关工程能够顺利实施,需要强化对于市政路桥工程的过程管理,及时发现施
2012年12月20日,在美丽的祖国南方依山面湖的碧桂园凤凰城酒店内,被誉为“棋坛奥斯卡”的首届碧桂园杯全国象棋冠军邀请赛圆满落下帷幕。“姜太公”广东许银川不负众望。以七连胜的优异成绩在首届碧桂园杯全国冠军邀请赛夺冠,获得60万元奖金,上海孙勇征以4胜2负1和的成绩夺得亚军,获得20万元奖金,湖北洪智以4胜2负1和的成绩获得季军,获得10万元奖金,北京蒋川以3胜3负1和的成绩获得殿军,获得6万元奖
2015年11月1日晚8时,上海交响乐团在该团音乐厅举办“陈燮阳从艺五十周年纪念音乐会”。朱践耳、吕其明、陆在易、许舒亚等知名作曲家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界代表莅临现场,听
近日,已连续举办9届的2014SIUF中国(深圳)国际品牌内衣展在广东深圳完美落幕.逾12万名专业观众,参展品牌达500余家,业务辐射内衣、内裤、泳衣袜业、ODM/OEM、面辅料配件、设
党政工作是为了保证基层组织党政建设的重要工作.而对医院进行党政工作的建设,是保证医疗工作者廉洁奉公,救死扶伤的基础.新时期背景下,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带来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