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中的矮人族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yand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化石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不同时期的祖先,身高虽然有一定的差别,但是从来没有真正证明矮人族存在过,就是说,远古时代还没有发现存在过如此矮小的人种,那么,小矮人是怎么形成的?
  在今天的地球上,还真的生活着一群被称为“矮人”的人种。
  俾格米人
  在非洲刚果河畔的热带森林中生活着一群平均身高只有1.3米左右的人:俾格米人。他们依靠狩猎采集为生,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如今俾格米人泛指所有种族成年男子平均高度都少于150厘米或155厘米的种族。
  俾格米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以及亚洲的安达曼群岛、马来半岛、菲律宾和大洋洲某些岛屿。他们居住的屋栩只有1米多高,栩子的顶上盖着树叶,地上铺着芭蕉叶,俾格米人把森林视为“万能的父母”。他们不允许砍伐生长着的树木,枯干的树枝能用来取暖或做饭。
  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俾格米人8岁时即发育成熟,就可以结婚。
  布须曼人
  在非洲南部地区还生活着一群被称为“矮人”的人种:布须曼人。这也是一个靠原始狩猎生活的民族。布须曼人最高的女人只有1.38米左右,而男人最高也不超过1.60米。
  尽管布须曼人身材矮小,却能用自己制作弓箭,涂上森林中的一种植物的毒汁,用来捕获大象。他们过着游猎的生活,但也常被捕捉,然后送到别的种族的王宫中作为奴隶,或成为供人开玩笑的小丑,他们也有着自己的传统语言,主要生活在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和安哥拉沙漠中的干旱地区,文化程度只相当于我国的旧石器时代晚期。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布须曼人属于什么人种类型,截止到今天仍是一个没有解开的谜。
  尤卡斯人
  在南美洲哥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的交界处有一个叫作耶瓦的小村庄,这里住着罕见的小矮人,名叫尤卡斯人,这种人身高只有80到90厘米,最高的也只有一米左右,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森林里,以野果、兽肉为食,穿的是树叶和兽皮,他们有自己的语言,也有自己的原始宗教,他们崇拜太阳、月亮、星星和高山。
  延庆古崖居
  在延庆西北山区峡谷中有一百多个神秘的穴居地,被后人称为古崖居。这些洞穴房间高度在1.7米到1.8米之间,而且样式丰富:有单间,有里外套间,甚至还有上下相通的复式结构。
  洞内凿有石灯台、石灶台、石坑、排烟道、气孔等,布局合理;围绕着迷一样的古崖居,众多考古学家在不停地追寻着答案,不过在历史文献中,我国矮人族的传说似乎很少,没有任何与这些石屋相关的记载,石屋里几乎什么也没留下……
  矮人族是如何形成的?
  营养说。
  有些科学家提出营养说,他们认为小矮人是营养不良引起的人种退化造成的。例如布须曼人在历史上曾受到实力非常雄厚的强大邻近民族的侵略,他们被赶出家园,逃入森林,由于没有种植业,加上森林自然条件艰苦,他们长期缺乏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种发生了退化。
  为了适应食物贫乏。据考察,布须曼人有一种其他民族所没有的进食习惯,他们非常能吃,也非常能挨饿。探险家们在考察中发现,他们一顿饭能吃好几斤肉几十个香蕉。摄取这么多的食物,只能躺着让食物慢慢消化。
  人类学家认为,这种暴食现象正是为了适应食物经常短缺所造成的一种适应性行为,吃不饱的时候就挨饿,有东西吃的时候就拼命地吃饱,这样就比较容易熬过饥荒。
  同时,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食物短缺的情况下,身材矮小的人反而因消耗低而容易生存,因而身材矮小的人就得到了选择,而身材较高的人因消耗最大而被自然淘汰。
  因为生理机制。有些科学家主张,小矮人变矮是因为其内在的生理机制所造成的。美国盖莱恩斯维尔大学的梅里米研究布须曼人身体中的一种生长激素,发现这种激素与人类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小矮人血液中这种生长激素只有其他正常人种的三分之二。
  梅里米认为,这种生长激素的分泌功能障碍,是他们成为小矮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小矮人身体内部的生长激素为什么变少,是种族原因还是营养原因,还是生存环境造成的结果,目前无法确知。
  自古就有。有些人类学家认为小矮人是自古就有的,他们推测,在非洲南部和偏东部地区考古挖掘中个子较小的古人类化石代表着小矮人的祖先。民族学家乔治·西尔伯埃认为,小矮人的祖先在遥远的古代就生活在南非和東非。
  但是,问题随之而来,小矮人历经多少历史年代才变成了小矮人?他们祖先的身高情况如何?这些都是人类学家正在努力破解的谜题。这些问题的解开,不仅将使小矮人的历史真相大白,而且对人种形成和变化年代具有十分重大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不齿”表示极端鄙视。“不齿”的本义是不按照年龄排座次前后,定尊卑之別。周代有党正的官职,职责之一是祭祀飲酒的时候,要负责“正齿位”,即按照年龄的大小来定座次。对于有官爵的人来说,还有这样的规定:“一命齿于乡里,再命齿于父族,三命而不齿。”意思就是:有一命这个最低官爵的人,要和同乡的众宾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再命这个官爵的人,要和父亲的亲族序齿,按照年龄排座次;有三命这个官爵的人,则“不齿”,因
四季有更迭,气候常变换。每逢季节交替的时候,人们就容易生病。和人类一样,动物也会生病。然而,人类病了可以去医院接受治疗,那么生活在海洋馆里的动物朋友们生病了该怎么办呢?也会有医生给它们看病吗?  其实,动物们也都有自己的医疗档案,而且定期接受体检。与人类相比,医生要让这些不会听话的“病人”乖乖地接受体检可吃力多了。如何让动物们乖乖地体检呢?体检过程中有哪些趣事呢?动物也有病历卡详细记录治疗史  为
有一天我开车从东乡回抚州,路过七里岗时,我看见路两边全是坟。这是一个有月亮的夜晚,我心里忽然就冒出了“明月夜,短松冈”的诗句。我有些害怕,不敢往两边看,只盯着路的前方。不一会儿,我看见前面路边上站着两个人,一男一女。车近了些,男人向我招了招手,示意我停車。我看见他们是两个人,就把车停了,然后看着他们说:“你们两个人要去哪里?”  男人吓了一跳的样子,说:“两个人,哪有两个人?”  我说:“你们就是
“嗨,希特勒!”从1933年开始,柏林、慕尼黑、纽伦堡的广场上,无数次,成千上万人群伸出右臂,朝同一方向声嘶力竭地呼号,喊声汇成海啸,响彻天地。众目聚焦的高台上,目光炯炯、踌躇满志的阿道夫·希特勒同样伸直右臂,用他自己发明的纳粹军礼,向欢呼着的蚁群似的狂热拥趸们回礼,摆出一副全球主宰者的架势,不可一世。  曾几何时,这个出生于1889年4月20日的奥地利人,把世界拖入空前深重灾难之后,在全球人民奋
想象一下,在一间大大的体育场中,一只鲸鱼就那么凭空从地板中冲出。鲸鱼和浪花不是现实,却与现实完美契合,而且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也不同——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   这难道是最新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 ,VR)? 并不是。我们知道所有的虚拟现实都需要戴眼镜才能观看的,而这个令人震撼的场景并不需要观众佩戴任何设备,体育场中央也没有类似屏幕的物体。   其实,我们还可以创造出更多
1000多年来,人们不遗余力去寻找尼斯湖水怪,结果一无所获。那么,为什么人们仍然锲而不舍,不愿放弃呢?  尼斯湖水怪真的存在吗?  千百年来,不断有目击者声称他们看到了尼斯湖水怪,并言之凿凿。归纳起来,它是一只大型水生爬行动物,而且不属于人类目前已知动物的任何一种,很可能是人类从未认识的一种史前爬行动物。从科学角度看,一只史前大型水生爬行动物,在尼斯湖深处生活的几率有多大?  首先,从生物体温来看
由于常年独自在外生活,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鬼故事。为了把鬼故事写得更加精彩恐怖,以达到某种刺激心理的超强效果来吸引眼球,我就特意选择午夜之后开始动笔,到早上第一缕阳光要出现时结束。据说这段时间群魔乱舞,鬼魅之物会自由出没于天地之间。在这个时间段里写鬼故事,不仅感觉有一种真实中的诡异和荒诞中的惊惧,还能够借助鬼魅之物活跃时产生的神秘气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来激发灵感。这种灵感就像太极阴阳图中那两条黑白鱼
在澳大利亚的一个树林里,一只雄蝉在树梢上唱响了求爱的“小夜曲”。它先来了一段明快的“吱喳”声作为序曲,接着开始反复吟唱“库克,库克”。这时,附近传来了“咔哒”声。雄蝉每次唱出“库克,库克”,这个“咔哒”声都会予以应和。这是雌蝉对雄蝉歌声的回应。于是,雄蝉慢慢地向声源方向移动。它越靠近,回应的声音就越响。终于,雄蝉确定了声源所在位置,它的“新娘”正在那里等着它。雄蝉开始冲刺。  几乎就在一瞬间,雄蝉
1995年4月的一天.英国退休邮递员托尼·内格尔带着他的狗在德比郡峰区国家公园中散步。他所在的位置是峰区国家公园北部一片名为“黑峰”的区域,这里有这个公园里的最高峰,还有大片的沼泽地。  突然,内格尔发现天色变得暗了一些,他下意识地抬头望向天空,却发现一架飞机正好挡住了他头顶的太阳。奇怪的是,那架飞机明明离地面很近,但是他却没有听到任何声音!更奇怪的是,飞机摇晃地落向不远处的树丛,但他跑过去看时,
“濒死体验”对普通人来说不但距离遥远并且总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实际上,许多人在面临死亡时,都或多或少地有过这样的感受。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其新版自传《我的生活》中就提到,他在接受心脏手术时产生了濒死幻觉,处于麻醉状态时见到许多像戴着死亡面罩那样的黑脸向自己飞来,然后撞得七零八碎。当然能够叙述这种感受的,只能是那些遭受严重创伤或疾病但意外地获得恢复的人,或是处于毁灭性境遇中预感即将死亡而又侥幸脱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