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有效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策略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hu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微博、社交类网站、视频类网站及移动通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变革。网络的普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颠覆了以往的舆论传播格局,造成传统把关人机制的弱化,网络舆论开始势不可当地进入社会层面,并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每个人都能利用网络信息手段发声,“人人面前都有麦克风”的现实,正将互联网变为一种全民化的舆论工具。在网上,一个普通人就有可能做到“一呼百应”,一件小事情在很短的时间可能会高倍放大为全国性事件。
   与现实社会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不同,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迅速,信息传播的渠道多元,其传递速度和扩散范围超越了以往任何时代,其蔓延常导致事态严重恶化,引发连锁反应,其走向具有模糊性、难控性、风险性。在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中,一些领导干部试图依靠封锁消息来消极应对危机,对媒体反应迟缓或者过度,舆论引导缺乏技巧,经常出现信息披露迟缓、沟通交流不畅的现象。其困境曾被《瞭望新闻周刊》形容为三个“进不去”,即面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武警、公安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
   实际上,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是一种危机沟通管理,领导干部对各类网络群体性事件要高度重视,要根据其新特征采取有效的新策略,特别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一、建立实时的舆情预警系统,快速发现网上舆情
   目前,随着第三代语义网技术的成熟和完善,网络舆情的监测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传统的关键字检索,而且能够自动分析、识别任意信息中的主要概念,对这些概念进行排序,并且可以根据新闻出处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内的热门话题和敏感话题。
   一旦网上出现易引发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负面信息,要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并迅速反映给相关部门和领导。越早发现苗头,就越接近于信息的源头,越能主动应对,越有胜算。第一时间内发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苗头,能及早对可能产生的现实危机的走向、规模进行判断,尽快做好应对准备。
   二、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
   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尽量在第一时间发布新闻,赢得话语权。可以先网上发布后见报,先简报再详报,必要时召开新闻发布会紧急发布消息,防止猜测性和歪曲性报道,不给小道消息和谣言以传播空间。特别要注意把握危机处理的时机,抓住危机处理和舆论风向进行引导的最佳时机,控制危机传播的源头,否则,一旦错过时机,再想改变难度会加大。面对网络群体性事件,英国危机公关专家里杰斯特曾提出著名的危机信息沟通“三T原则”: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your own tale)、提供全部情况(Tell it all)、尽快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及时公开永远是党委、政府信息发布的第一选择,及时启动新闻宣传应急机制、新闻发布应急机制,第一时间发布信息,才能先声夺人,赢得先机。
   近年来,各地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经验是“速报事实,慎报原因”。事件发生后,不要急于定调。只有调查清楚之后,才能确定事件性质。在原因没有搞清楚之前,可以先讲掌握的事实与情况,向公众展现一种“积极处理此事、给公众合理交代”的态度。
   三、真诚应对,重塑与网民的良好关系
   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须真诚应对,把对人的关怀放在首位,高扬社会公正、司法公正、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旗帜,争取公众的同情和理解。
   网络群体性事件爆发后,领导干部要及时出面表明态度。因为,在第一时间发出的声音,至少表明了有关方面的一种姿态,给老百姓一个承诺,让人们有信心。群众听到这种声音后,就会认为政府对这件事不会不管,从而起到安定人心的作用。观察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可以发现,大多数网民关心的往往不仅是事情本身,更是领导干部的态度。掌握受众的这种心理,对于我们引导舆论十分重要。
   对网民的呼声,要诚恳回应,处理结果要原原本本地告诉公众,不隐瞒,不偏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还要与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参与者进行坦诚沟通。坦诚的态度可以拉近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是化解危机最好的策略,而“史上最牛”等官僚式的言论与行为,只会将事态进一步恶化。
   四、主动设置议程,有效牵引舆论的焦点和方向
   领导干部掌握着丰富的信息源,在新闻议程设置上具有独特的有利条件。当一个可能引发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网络群体性事件发生后,要敏锐地捕捉到相关信息,根据形势的需要,主动设置新闻议程,使事件的相关信息成为公众眼中的“头条”,使有关部门的应对措施“设置”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引导事件朝着最有利的方向发展。
   当网上出现网民集中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时,特别是就政府的政策、举措和决定提出质疑时,政府必须及时回应,主动引导舆论,以主流的意见引导非理性的声音,形成有利于政府开展工作、增进社会和谐的舆论导向。
   五、讲究传播技巧,消解流言的危害
   在应对网络群体性事件的过程中,信息发布应讲究技巧,详略得当,具有针对性。不要对流言进行简单否定,而要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在需要证据证实的一些关键环节,应尽可能详细、充分,做到“有理有据”;而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环节,则应该简略带过,防止出现“噪音”干扰,给公众以无限的想象空间。瓮安事件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只是对谣言进行否认,却没有提供更多的细节和证据,无法让人信服;而在叙说事件经过时,却把刘某在桥上做俯卧撑的细节加以披露,结果“噪音”干扰了“主音”,“俯卧撑”一词走红网络,成为年度流行语。
   当事人是事件的亲历者,是最权威的“证人”。当流言无法澄清时,当公众不相信你的说法时,请想到当事人,让他们出来现身说法,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话语不被信任时,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可以请权威的、中立的笫三方(专家或者机构)作证,还可以请与当事人关系较好的“中间人”牵线搭桥。对于网络意见领袖要及时地发现并加以“安抚”,可以考虑通过线下沟通方式,了解意见领袖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及利益诉求,做到有效、及时地沟通。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意见领袖的价值,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说理能力强的网友充当舆论领袖,积极参与讨论、互动交流、发表网络时评,进行舆论引导。
   六、网上问题网下解决,消除网络群体性事件的根源
   要增强网上网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易引发炒作的一些问题,要采取果断措施,迅速处置到位。对于已引发网络舆论危机的事件,要迅速采取善后措施,尽量亡羊补牢,防止媒体进一步关注。陕西“周老虎事件”持续了八个多月,网民从对老虎真假的质疑到对政府公信力的拷问,特别是针对国家和陕西省有关部门对事件处理的迟疑不决,掀起了持续不断的舆论审判,使一个边远小镇上发生的一起闹剧,演变成了轰动全球的舆论危机。其教训在于,处理网上舆论没有夯实网下解决问题的基础。只有解决问题,不留尾巴,才能彻底消除炒作的源头。
   总之,各级领导干部要以更前瞻的眼光、更创新的思维运用互联网,把懂网作为一门必修课,把用网作为一种基本功。唯此,才能适应数字化生存的新要求,提高网上执政能力,满足党和人民的新期待。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群体性事件及其防范和治理研究》〔0BZZ042〕、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项目《应对重大突发公共性事件危机传播策略研究》〔0910BZZ4〕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朝气即精神振作、奮发向上、力求进取的气概(与“暮气”相对)。一般多用朝气蓬勃来形容青年人有朝气。毛泽东青年时代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中午同学们都要午休,唯独他一人在学校操场上运动,绕护城河锻炼,似有无限的精力。冬天,同学们都裹得严严实实的,他却穿得很少,外露手臂,冻得红彤彤的,不畏严寒,时常蹦跳活动。后来他还回忆冬泳的经历:“那时初学,盛夏水涨,几死者数。一群人终于坚持,直到隆冬,犹在江中。当时有
2009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复了珠三角、海峡西岸、上海“两个中心”、辽宁沿海经济带、珠海横琴、江苏沿海地区、山东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海南国际旅游岛等八个沿海地区发展规划,标志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国家层面的新一轮开发开放格局正在形成。河北省委七届六次全会通过的《中共河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了加快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决策部署,就是要抓住国家沿海地区新一轮开
跛行是儿科医师碰到的常见症状之一,其特征为因一侧下肢疼痛或运动受限,而采取的身体向患侧倾斜的行走步态。由于病因众多,小儿又不能明确地诉说疼痛、麻木等主观感受,经常会误诊
期刊
2011年,“民间借贷风波”、“资金链断裂”、“老板跑路”……这些关键词语莫不与温州这一民营经济最为发达的城市紧密相关,长期徘徊在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灰色地带、处于自发无序状态的民间金融所蕴涵的风险集中爆发。一时之间,温州告急,民间资本告急,民营企业告急!面对金融市场分割、民间高利贷以及货币政策困局,中国的金融改革又走到了關键路口。  一、民间金融乱象凸显中小企业生存困境  民间金融,是相对于正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