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跨界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学术用词,出现在各大媒体之上。行业跨界、学科跨界现象屡见不鲜。媒体需要知识阅历广博、专业经验扎实的媒体从业人员,跨界主持人已经成为一种流行。《演员的诞生》创新采取了跨界主持人与专业主持人搭档的主持方式,跨界主持人张国立的主持风格与优势凸显无疑。本文以《演员的诞生》节目为例,探讨跨界主持人在节目中的优势所在,从而引发对当下主持人行业专业素质要求的思考。
关键词:演员的诞生;跨界主持;优势;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一、《演员的诞生》节目定位及特色
2017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演技竞演类励志综艺节目,名为《演员的诞生》,节目的定位是:以演技为视角,为演员搭建一个与业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切磋的平台。节目采取“导师制”的竞技模式,演技导师同时也是被挑战者,每位挑战者需要通过演技打动评委,获得与导师零距离切磋演技的机会。节目通过对经典影视的IP的还原,将导师与挑战者的真实性与多面性展示到观众面前。浙江卫视将电视综艺、戏剧表演、电影拍摄三个独立的概念进行了创新融合,构建了一档容量丰富、内容立体的深度复合式“大综艺”节目,延展了综艺节目的内涵。
二、“跨界主持人”的流变
“跨界主持人”在当下媒体中早已不是新鲜词了,早在1983年首届春晚中,主持人团队就存在跨界现象,比如:马季、姜昆、刘晓庆等等。其他节目中,非专业主持人跨界主持、专业人士跨自身专业领域主持节目等跨界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相声演员郭德纲跨界主持《欢乐喜剧人》,舞蹈家金星跨界主持《金星秀》,影视演员王刚主持艺术品收藏领域节目《寻宝》等。一些节目直接采用选手或导师担任主持人的身份,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采用选手进行串场,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采用导师串场。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不断变革,为跨界主持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专业主持人的力量在节目中逐渐缩小,大众开始领略与接受跨界主持人带来的新鲜感与独特魅力。
三、“跨界主持人”在《演员的诞生》节目中的优势解读
(一)“演员推介人”张国立的主持风格分析
张国立,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制片人。自2005年,张国立成功跨界到了主持行业,先后担任过多档节目、晚会的主持人,2014年更是和朱军、董卿、毕福剑、李思思一起主持了央视春晚。张国立在主持界的成功,与他独特的主持风格密不可分。他流露出的沉稳大气、自然流畅、机智幽默,给节目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跨界主持人”张国立在节目中的优势
(1)演员的身份增加了节目的可信度
针对《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从演技出发,进行演技的交流与探讨”的宗旨,节目组设置了一个巧妙的组合:专业演员张国立与浙江卫视主持人伊一共同担任主持。张国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他以“演员推荐人”的身份加入到节目中,不仅吸引足了受众的眼球,而且增加了节目的“可信度”,让受众感受到了这个舞台“研究表演、探讨演技”的诚意。
(2)专业解读串场加强了节目的权威性
节目中,章子怡、刘烨、宋丹丹三位演艺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表演专业教师刘天池担任指导老师,多位导演、制作人组成“Boss团”,这无疑增加了节目的权威性。张国立对于剧本或演员的专业解读串场则更加凸显了节目的这一特性。如:第十二期中点评刘烨组的表演,对其真情流露给予肯定,张国立说到:“我们很难用现在的情感去理解当时的那段感情,你们给我感觉最好的一点是没有刻意去表演,因为对于已经让生活苦苦折磨了四十年的情感,如果刻意去演,那就错了。”再如:第十期蓝盈盈因为时间仓促而耽误了排练,造成作品呈现瑕疵。当众多点评矛头针对蓝盈盈时,张国立用下面一段话做了缓和与串场:“其实不是演戏出了问题,是没给这个角色足够的时间。演员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每一件事都要付出。”用这些专业角度的点评串场,体现出了主持人的专业性,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专业认知,更加增强了节目本身的专业色彩。
(3)“实话实说”的语言特色与受众产生共鸣
有时主持人为了节目效果,并非都能做到“实话实说”,但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张国立的语言并非规整、简洁的事先设定,其“实话实说”的特色着实让受众大呼过瘾。比如:第二期翟天临挑战刘烨的一场戏中,张国立总结到:“翟天临好在哪?没有着急。因为演员有时候戏一少了,观众会发现,这个演员演戏有些夸张,这往往是演群众演员演多了,总想在这一点戏里出彩,想让人记住他的好,而翟天临在这出戏里没有因为戏少而使劲演。”这段点评一语双关,不仅肯定了翟天临的演技,同时犀利地指出某些演员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再如:第三期,“Boss团”评价郑昊的表演,称其是“戏霸”,此词一出引起全场骚动,用这样的字眼去形容郑昊未免过于苛刻,此时张国立说道:“就这么一段戏,用‘戏霸’安在一个演员身上,稍微严重了一点。”一句话道出受众当时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张国立在节目中“实话实说”的特色与受众产生了共鸣,适宜的替受众发声,无形中增强了受众的话语权,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比赛结果,而是通过主持人的言语,间接倾吐了心中所想。
(4)主持人与节目风格定位完美契合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节目的定位、受众群体、制作模式、宣传手段等,其中主持人的选择也是重要一环。主持人的整体气质与专业素养要与节目的风格定位相契合。《演员的诞生》在节目主持人选取上采取专业主持与跨界主持搭档的形式:张国立在整个组合中起到主主持的作用,除了有大段的专业总结还有少许串场,而伊一的串词则是广告词与流程,风格单一,语言规整。目前看来,这样的组合符合受众对节目传统上的认知,同时也符合了受众的審美角度,做到了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完美契合。 四、从《演员的诞生》引发对专业主持人行业的反思
(一)“跨界主持人”个性优势更加凸显
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主持人要追求个性化发展,避免同质化,从《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反观“跨界主持人”现象,是适应了电视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节目内容定位,还是从节目主持人呈现,跨界主持人的个性优势比专业主持人更加凸显。然而在《演员的诞生》的舞台上,专业主持伊一并未凸显出自身专业优势,在与张国立的搭档中处于次要位置。让我们不禁思考,专业主持人应该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不被媒体淘汰,适应更多的节目类型。
(二)反思主持人行业专业素养的培养
针对以上困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从我国的高校培养机制出发进行改革。当代媒体的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内大部分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公共课程设置比例较大,专业性不够突出,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建议高校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专业特长进行方向划分,比如:综艺类、新闻类、配音类等等,因材施教,集中教学精力着重培养学生优势项目。第二,主持人不要单纯做声音的传声筒,应该赋予这个职业以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如:主持人董卿在央视春晚中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与《朗读者》节目中透露的文化底蕴,完美诠释了主持技巧、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的结合与统一。
虽然传统主持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专业主持人的吐字发音、节奏把握、全场掌控、即兴表达等主持技巧与素养是跨界主持人难以超越的。专业主持人要在基本功上把功夫下足,刻苦磨练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同时,注重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广泛涉猎,做到一专多能,在节目主持、专业采访之前充分准备,了解专业知识,减少领域跨度,这样才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真正适应当代媒体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曾志华.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珂莉. 电视节目主持人跨界主持的特色[J]. 新闻爱好者,2012(18):57-58.
[3]廖声武. 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功力[J].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4]李淼. 国内娱乐节目发展史[J]. 文化创意产业周刊,2007:7.
关键词:演员的诞生;跨界主持;优势;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2
一、《演员的诞生》节目定位及特色
2017年,浙江卫视推出了一档演技竞演类励志综艺节目,名为《演员的诞生》,节目的定位是:以演技为视角,为演员搭建一个与业界权威人士面对面切磋的平台。节目采取“导师制”的竞技模式,演技导师同时也是被挑战者,每位挑战者需要通过演技打动评委,获得与导师零距离切磋演技的机会。节目通过对经典影视的IP的还原,将导师与挑战者的真实性与多面性展示到观众面前。浙江卫视将电视综艺、戏剧表演、电影拍摄三个独立的概念进行了创新融合,构建了一档容量丰富、内容立体的深度复合式“大综艺”节目,延展了综艺节目的内涵。
二、“跨界主持人”的流变
“跨界主持人”在当下媒体中早已不是新鲜词了,早在1983年首届春晚中,主持人团队就存在跨界现象,比如:马季、姜昆、刘晓庆等等。其他节目中,非专业主持人跨界主持、专业人士跨自身专业领域主持节目等跨界现象屡见不鲜,比如:相声演员郭德纲跨界主持《欢乐喜剧人》,舞蹈家金星跨界主持《金星秀》,影视演员王刚主持艺术品收藏领域节目《寻宝》等。一些节目直接采用选手或导师担任主持人的身份,比如:湖南卫视《我是歌手》节目采用选手进行串场,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采用导师串场。互联网的发展,媒体的不断变革,为跨界主持发展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专业主持人的力量在节目中逐渐缩小,大众开始领略与接受跨界主持人带来的新鲜感与独特魅力。
三、“跨界主持人”在《演员的诞生》节目中的优势解读
(一)“演员推介人”张国立的主持风格分析
张国立,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制片人。自2005年,张国立成功跨界到了主持行业,先后担任过多档节目、晚会的主持人,2014年更是和朱军、董卿、毕福剑、李思思一起主持了央视春晚。张国立在主持界的成功,与他独特的主持风格密不可分。他流露出的沉稳大气、自然流畅、机智幽默,给节目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二)“跨界主持人”张国立在节目中的优势
(1)演员的身份增加了节目的可信度
针对《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从演技出发,进行演技的交流与探讨”的宗旨,节目组设置了一个巧妙的组合:专业演员张国立与浙江卫视主持人伊一共同担任主持。张国立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表演艺术家,他以“演员推荐人”的身份加入到节目中,不仅吸引足了受众的眼球,而且增加了节目的“可信度”,让受众感受到了这个舞台“研究表演、探讨演技”的诚意。
(2)专业解读串场加强了节目的权威性
节目中,章子怡、刘烨、宋丹丹三位演艺界专业人士担任评委,表演专业教师刘天池担任指导老师,多位导演、制作人组成“Boss团”,这无疑增加了节目的权威性。张国立对于剧本或演员的专业解读串场则更加凸显了节目的这一特性。如:第十二期中点评刘烨组的表演,对其真情流露给予肯定,张国立说到:“我们很难用现在的情感去理解当时的那段感情,你们给我感觉最好的一点是没有刻意去表演,因为对于已经让生活苦苦折磨了四十年的情感,如果刻意去演,那就错了。”再如:第十期蓝盈盈因为时间仓促而耽误了排练,造成作品呈现瑕疵。当众多点评矛头针对蓝盈盈时,张国立用下面一段话做了缓和与串场:“其实不是演戏出了问题,是没给这个角色足够的时间。演员没有随随便便成功的,每一件事都要付出。”用这些专业角度的点评串场,体现出了主持人的专业性,给观众带来更深层次的专业认知,更加增强了节目本身的专业色彩。
(3)“实话实说”的语言特色与受众产生共鸣
有时主持人为了节目效果,并非都能做到“实话实说”,但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看到,张国立的语言并非规整、简洁的事先设定,其“实话实说”的特色着实让受众大呼过瘾。比如:第二期翟天临挑战刘烨的一场戏中,张国立总结到:“翟天临好在哪?没有着急。因为演员有时候戏一少了,观众会发现,这个演员演戏有些夸张,这往往是演群众演员演多了,总想在这一点戏里出彩,想让人记住他的好,而翟天临在这出戏里没有因为戏少而使劲演。”这段点评一语双关,不仅肯定了翟天临的演技,同时犀利地指出某些演员存在的问题,并给以建议。再如:第三期,“Boss团”评价郑昊的表演,称其是“戏霸”,此词一出引起全场骚动,用这样的字眼去形容郑昊未免过于苛刻,此时张国立说道:“就这么一段戏,用‘戏霸’安在一个演员身上,稍微严重了一点。”一句话道出受众当时的心理状态。由此可见,张国立在节目中“实话实说”的特色与受众产生了共鸣,适宜的替受众发声,无形中增强了受众的话语权,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接受比赛结果,而是通过主持人的言语,间接倾吐了心中所想。
(4)主持人与节目风格定位完美契合
一档节目的成功与否,应考虑到各种因素,如:节目的定位、受众群体、制作模式、宣传手段等,其中主持人的选择也是重要一环。主持人的整体气质与专业素养要与节目的风格定位相契合。《演员的诞生》在节目主持人选取上采取专业主持与跨界主持搭档的形式:张国立在整个组合中起到主主持的作用,除了有大段的专业总结还有少许串场,而伊一的串词则是广告词与流程,风格单一,语言规整。目前看来,这样的组合符合受众对节目传统上的认知,同时也符合了受众的審美角度,做到了主持人与节目风格的完美契合。 四、从《演员的诞生》引发对专业主持人行业的反思
(一)“跨界主持人”个性优势更加凸显
我们多年来一直倡导主持人要追求个性化发展,避免同质化,从《演员的诞生》这档节目反观“跨界主持人”现象,是适应了电视传播的需要,无论是从节目内容定位,还是从节目主持人呈现,跨界主持人的个性优势比专业主持人更加凸显。然而在《演员的诞生》的舞台上,专业主持伊一并未凸显出自身专业优势,在与张国立的搭档中处于次要位置。让我们不禁思考,专业主持人应该如何完善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不被媒体淘汰,适应更多的节目类型。
(二)反思主持人行业专业素养的培养
针对以上困惑提出以下建议:第一,从我国的高校培养机制出发进行改革。当代媒体的发展,对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國内大部分高校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公共课程设置比例较大,专业性不够突出,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教学的要求。建议高校针对不同的学生的专业特长进行方向划分,比如:综艺类、新闻类、配音类等等,因材施教,集中教学精力着重培养学生优势项目。第二,主持人不要单纯做声音的传声筒,应该赋予这个职业以丰富的内涵,深厚的底蕴,广博的专业知识。如:主持人董卿在央视春晚中沉稳大气的主持风格,与《朗读者》节目中透露的文化底蕴,完美诠释了主持技巧、专业素养和文化内涵的结合与统一。
虽然传统主持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是专业主持人的吐字发音、节奏把握、全场掌控、即兴表达等主持技巧与素养是跨界主持人难以超越的。专业主持人要在基本功上把功夫下足,刻苦磨练自身素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同时,注重其他领域专业知识的广泛涉猎,做到一专多能,在节目主持、专业采访之前充分准备,了解专业知识,减少领域跨度,这样才能在节目中游刃有余,真正适应当代媒体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曾志华. 中国电视节目主持人文化影响力研究[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徐珂莉. 电视节目主持人跨界主持的特色[J]. 新闻爱好者,2012(18):57-58.
[3]廖声武. 形象塑造与语言表达功力[J]. 北京: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6
[4]李淼. 国内娱乐节目发展史[J]. 文化创意产业周刊,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