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折的青春: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缺失

来源 :青春期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小辉,24岁,从学校踏入社会,才两年的时间。2010年3月22日,朱小辉在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一家私人宾馆内自杀身亡。与他同时离开这个世界的,还有另外一人——刘黎,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人,今年也是24岁。此前两天,刘黎从数千里之外的云南曲靖赶到浙江缙云,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死去。
  朱小辉自杀的背后,是一个鲜为人知的平台——网络自杀群体。这个圈子里的人,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渴望死亡。朱小辉和刘黎共同加入了QQ群“最后的呼唤”,数位群友年龄都在20岁左右,试图自杀的主要原因,都是感情上遭遇挫折。
  对于这一个案,专家们的分析是:儿童式的思维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随着年龄和经验的增长,儿童的天真会慢慢消失,但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并不会完全改变。有的人甚至会保持一辈子。处在这种思维方式下的人容易把爱当成一种交换,一旦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便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采取一些过激行为,因为感情遭遇挫折而放弃生命便不足为奇了。
  近年来,青少年因不能承受挫折或学习压力而出走、自我伤害、伤人伤己、虐待动物案件时有报道,“高跟鞋踩猫事件”,清华学子“伤熊事件”、马加爵案、药家鑫案一次又一次刺激着人们的神经,这些都毫无疑问的暴露出了当代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的偏差和缺失,也暴露出现代教育中对生命价值观教育的缺失。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教育青少年懂得在生活实践中如何正确对待个体生命及个体生命的价值,如何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个体与客体关系的一种活动。生命教育是引导个体了解,体会和实践“爱惜自己,尊重他人”的价值的教育活动。
  目的就是要帮助青少年了解人生的价值,进而珍惜生命和人生、热爱生命和人生,能够尊重自己、他人、环境及自然,并使自我得到充分发展,做对社会有用、有意义的人。
  一、青少年生命价值观缺失的主要原因
  1、少数青少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有些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比较消极,生活没有激情,学习缺乏动力,又缺乏坚强意志和拼搏精神,一遇挫折便悲观失望、无所适从。他们常常把世界看得过于简单,这些青少年以有限的生命经历与经验,并不能真正认识与理解生命本身,不能意识到生命的价值,活着的意义,更不清楚结束生命的后果,因而不懂得珍惜生命、失去生活追求。
  2、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
  随着社会发展变化速度加快,竞争压力增大,社会上自杀等自我伤害事件发生率增高。由于青少年抗干扰能力低,极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这些无疑会给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负面效应。
  3、学习困难和压力增大
  随着学习竞争压力的增大,而现有独生子女大多是在大人们百依百顺的优越条件下长大,娇惯、任性,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的现象十分普遍,自我意识高涨,稍遇挫折就难以承受。加之,目前,学校教育中只重教书、考分和升学率,忽视德育和挫折教育。长此以往,难免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4、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
  还有少部分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年龄较生理年龄要低,情绪不稳定,冲动任性,自我克制能力差,容易产生情绪紧张和行动失调。
  5、青少年学生意外事故发生率增大
  青少年学生中思想麻痹,安全意识淡薄,是造成青少年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够,自我安全防范能力缺乏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各类意外伤亡事故的最大隐患。
  6、学校教育中对生命教育匮乏,尤其是死亡教育
  主要表现为一是正面的,理性的教育几乎不存在;二是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一种“扭曲”的生死教育,主要体现为以所谓的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死亡的“蔑视”教育;三是学校教育中对媒体等所揭示的各种死亡现象,缺乏有效的应急措施;四是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停留在常识教育范围。
  二、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1、开展情感教育
  用亲情,温情和友情去温暖青少年的情感世界,滋润他们的心田,让他们学会爱。
  学校德育要以人为本,就是要教会学生去爱,爱祖国、爱党、爱人民,爱自己的亲人、朋友、老师,爱自己、爱社会、爱生活。要教育青少年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学会宽容、礼让。教会青少年学生在自我尊重的同时,学会对生命的敬畏、欣赏,热爱;教会青少年学生感激生活,感谢父母辛苦的付出,从情感上关心他们的需要。
  2、开展生命教育
  让青少年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教育青少年学生要尊重生命,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对自己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负责,要赋予生命以崇高的价值,学会珍惜。教师要使青少年学生慢慢体会到:生命是美丽而脆弱的,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失去了就无法挽回,任何一种不负责任的伤害念头和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
  3、开展挫折教育
  磨炼青少年的意志品质,使青少年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告诉青少年人生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会遇到坎坷,要学会面对,正视困难,正视挫折与失败,要经得起批评,经得起委屈。甚至中伤与误会。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采用正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引导青少年培养广泛的活动兴趣,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心理健康的学生大多能主动地、直接地从事各种活动,具有广泛的活动兴趣,能真正从事对自己有意义的活动(工作、理想、目标等)。一个学生所参与的活动越多,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心理健康的学生对他人、社会都能表现出同情、亲密和爱心。
  三、构建立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网络体系
  1、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的支持系统
  生命价值观教育是一项学校,家庭和社会积极互动的系统工程,构建立体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网络,学校,家庭,社会都必须有意识地形成良好的生命价值观教育氛围,构建三方合力的生命价值观教育的支持系统,使各种教育形式在教育内容上保持适当的平衡和一致,给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一个全方位的良性教育空间。
  2、充分运用网络载体进行青少年生命价值观教育
  谈到教育问题,就不得不提到网络对当代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开放性、交互性,及时性的特点,构建具有人文关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在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受到生命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还可以快捷、准确地了解师生的思想情绪及他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相互沟通,及时获取大量有价值的信息,丰富生命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活动,增强当前学校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编辑 饶晓宇)
其他文献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一  十岁以前,我是开朗活泼的小女孩,那时,我特别依赖爸爸。爸爸是个军人,穿军装的样子英挺俊朗,他是个司务长。偶尔他会带着我到部队里玩儿,兵哥哥教我玩单杠,荡秋千,骑自行车,我玩得非常熟练,跟小朋友比赛的时候,男孩子也玩不过我。所以,我还有一个不太雅的外号“疯丫头”。  爸爸是很有意思的人,夏夜里会站在窗子边陪我看星星,雨后在梧桐上抓知了,带我去看露天电影,让我骑在脖子上逛夜市,有时还会给我做一碗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他刚刚读小学,父亲又从乡下为他找了个继母,还带了一个小他四岁的弟弟。父亲原来在乡镇企业上班,企业破产後便给另一单位当门卫。继母从乡下搬进城,给一家针织厂加工半成品,钩一天花边能挣3、4元,多的时候一月能拿几百块,加上继母的精打细算,生活过得还可以。  遗憾的是他怎么也叫不出妈妈,尽管继母用心良苦地讨好他。他想年满十八岁,考上大学就展翅高飞,再也不见这个老实巴交的继母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我的老家屋后,有一大片楠竹林,每到春天,竹笋就“噌”地冒出了头,粗而壮的身子,身披层层毛绒绒的外衣,就那么挺直地倔强地立着,一点也不害怕别人一锄头就挖了去,做了餐桌上的美食。  竹笋多得吃不完,母亲却从不拿去换钱。任凭熟识或不认识的人,在竹林里转悠,然后扛着麻袋满载而归,我小时候比较贪吃,对竹笋甚为喜爱,于是忍不住对母亲说,是咱们家的竹林,干嘛让他们采了去,多留点给自己嘛!母亲却笑呵呵地说,竹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