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思考

来源 :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zhin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离不开课程建设与改革,教学科研的引领促进了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全面推进,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了教学方法改革,使课程目标得以实现,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仍要用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关键词: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科研引领;实训基地;校企合作;问题解决
  
  “十一五”期间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的推进,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的水平,江苏省创建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示范专业,并且在职业学校星级评估中专业建设水平作为重要的条件之一,大大促进了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质量和品质,所有这些都得益于课程建设与改革的政策指导。2005年江苏出台了“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全面吹响了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号角,其根本的目的在于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教育的目标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对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要求。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作为一所江苏省首批升格成立的专门培养五年制高等职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学校,依照课程改革的政策条件与要求,在课程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全面提升了专业建设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地培养了一大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与好评的技能型人才,这些都离不开职业教育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实践与推进。
  1.科研引领促进了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
  为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除国家政策的引导之外,作为学校本身必须增强社会的影响力,首先要吸引企业的眼球,让企业需要用技能型人才时想到的是到职业学校来招人,学校正是在此思想指导下,以教育科研工作为抓手,扩大职业教育影响,树立学校品牌,吸引广大考生到学校学习就业技能,实现职教富民,解决平民的就业问题。因此,学校在2005年就向教育厅申请立项了两个专业(岩土工程技术专业与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改革实验与研究课题,结合社会用人单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开展实证性研究,研究的主旨是如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如何根据学生家长的期望来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在科研力量上专门成立优秀人员组成的团队,邀请了企业专家加盟促进研究,并且在经费上予以充分保障,经过广泛大量的社会调研活动和数据资料的汇总整理,用科学方法优化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其主要依据是用人单位的技术与生产发展水平要求以及科技进步的要求,听取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意见,让专业课程标准得以优化与修订。
  2.示范专业建设为抓手促进了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职业教育示范专业建设也是江苏省课程建设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体现,示范专业建设的标准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强的标杆性。学校在课程改革与建设中始终以内涵建设为目标,示范专业建设创建为抓手,促进了课程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示范专业创建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示范专业的基本要求,所有示范专业创建的成功都离不开专业建设专家团队的智慧和指导。每年,我们都会对专业课程体系作出梳理,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听取企业专家的咨询与指导,继而作出必要的调整与修订,尤其是在课程的具体内涵上一定要引进当前先进科技和生产力内容,让示范专业与生产实际紧密相连,教学内容紧贴生产先进的最前沿,以保持示范专业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3.实训基地建设促进了教学方法改革,课程目标得以实现
  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技能型人才,动手能力是技能型人才的基本标志,在技能大赛中优良表现的则是技能型突出人才,我们不但要培养技能型突出人才,更要培养大量技能型高水平的通用人才,以适应就业时“首岗适应,转岗有路”的发展型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职业学校教学基本条件的创设标准和基本要求是促进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保障,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是课程标准实施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动手相结合,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中教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
  学校为促进课程实施中教学方法的转变,下大力气,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校内实训基地,近两年,自筹资金1500万元,外加国家财政支持、省级财政扶持700万元,总共达到2300万元,建设了校内专业实训基地5个,实训实验场所(室)100多个,有力地保障了教学实训和技能训练的需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注意吸收兄弟学校和生产企业的建设意见,并且引进企业参与共同建设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商务管理专业实训基地结合商务活动建设成仿真企业型商务活动中心开展有效教学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仿真旅游餐厅开展实训与真实服务;岩土工程专业和工程测量专业实训基地开展生产性基地建设,并参加真实生产经营实践活动,降低材料消耗促进质量意识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功,每年形成产值100多万的经济效益;电子工程类专业与企业相结合,完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形成了企业的职业意识与职业氛围;计算机专业和企业结合开展动漫设计与创新活动(创新工作室模式)也取得成效;建筑类专业利用校内实训基地的设施设备成立模拟公司,为校内常规建设与建筑维护、保养提供服务,实现技能与效益双丰收。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的转变为专业课程建设与发展,教学实践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全面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
  4.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是要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校内教学实训基地解决基本能力的培养培训,要做到与企业相融合就离不开校企合作,这已是所有职业学校的共识,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性和经济社会情况的差异性,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有所不同,学校校企合作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形式是有些专业把企业引进学校的实训基地,将企业融入到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在满足企业生产的同时,无条件为教学实训服务,为技能考核服务。目前,学校有三个企业与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紧密相连,他们是电子类专业引进南京爱苏电子有限公司;建筑方面的江苏祥瑞检测试验有限公司;旅游管理方面的南京德高旅行社南京工程分公司,这种平台的构建解决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同时形成了企业文化与职业氛围的环境创设;第二种形式是企业提供一定的设备赞助,在学校设立培训中心,企业工程师到学校为学生授课,接受企业课程,提前让学生接受企业的文化思想和技术,与今后就业相联系。
  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为课程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改革了教学方法,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校企合作是职业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与必经之路,必须大力推广与实施。
  5.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问题要用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学校虽然在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加大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力度,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迎接“十二五”到来之际,如何在全面贯彻国家和地方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进程中,特别是适应江苏的实际,落实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要求,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仍有许多问题值得加以探索与思考,存在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对待和解决,笔者认为,课程建设与改革过程中的问题仍然要用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
  首先,要解决教育公平中的“大锅饭”问题。职业学校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各个层次的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基本建成,随着职业教育结构的优化调整,要让广大的适龄青年接受优质资源的教育,对于一些较差的教育资源由于当前生源的下降,必须通过结构调整加以优化,根据地区和专业类别的不同以及对人才需求的要求,加大重点投入,用教育质量这个尺子加以度量,发挥市场引导机制的杠杆作用,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其次,专业与市场的适应能力要不断加以提升,用改革的方式对专业不断加以改造,特别是企业的介入至关重要,企业的生产在不断地升级改造,专业的课程也必须给予优化与升级,这样让学校专业发展与企业生产发展同步提升。
  第三,教学改革与发展中,教师理念的更新与发展始终是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原动力,加强教师培训力度,开展教学研究与生产实践是教师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径,建立一支水平高能力强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力量。
  第四,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能力是促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有力保障,只有职业教育的发展,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才变得有意义,才有价值,否则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与改革将成为无本之木。因此在课程建设中要注重多元功能发挥的问题,职业教育体系中也包含职业培训与终身教育的范畴,专业功能的体现要有广泛性与课程结构的可变性相结合,真正实现模块化教育与培训结合的社会功能。
  第五,课程的建设与发展要切实解决好“平台”的建设问题,专业发展离不开社会行业与职业的发展与变革,课程建设与改革一定要与专业建设的平台相适应,课程结构是专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本身是与专业的发展要求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更是离不开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一切课程的建设标准均应与专业建设标准相“吻合”。
  第六,要不断探索示范性课程建设标准的有效性与实用性:课程结构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课程标准是否与专业标准相匹配?专业课程内容是否对专业应用领域有支撑作用?课程实施是否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发展路径的规律?课程组合是否有专业发展的前瞻性?课程评价是否有科学合理的权威性?等等。
其他文献
湖北武汉爆发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给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带来了巨大挑战.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结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2)受体激活经典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调
目的: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在我国,特别是大城市内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降低死亡率,提高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乳腺的细针穿刺细胞学(F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提取物对敲低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mTOR)表达的人胃癌SGC-790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