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多媒体教学引导着感悟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che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的影响日益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日益相关的电脑科技更是迅猛发展,各行各业纷纷借助电脑迅速提高生产效率,以至于日渐离不开电脑。相比较,我们教育行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的首要行业,在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步上差距日益明显,原因众多。但可喜的是,我们也认识到并已开始利用电脑为教学服务,制作多媒体课件,取代以前简单粗糙的教具,吸引学生,活跃课堂气氛,“润物细无声”,我们刻意追求效果将会轻松实现。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以前的教学模式很难做到,除非教师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语言技巧,丰富的应变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否则要实现在课堂上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掌握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只能是示范课的策划,而在课后进行超量的作业训练、反复的讲解,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而这种质量与现在的素质教育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引入多媒体手段则可对这种情况有较大改观,诸多优点不再赘述。我们探讨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引入多媒体课件,尤其在欣赏散文、诗词所表现出意境上,让学生感悟将不会再无以名状。教师主导,学生为主体,实现课堂互动,都将让多媒体课件为线索,贯穿于整个课堂。
  语文教学之所以在应用课件落后其它学科,主要是制作课件难度较大。如果制作关于写景散文的课件,譬如新编教材初一《春》,首先要求教师充分阅读课文,根据自己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文章中所述的五幅画面,然后利用PHOTOSHOP搜集出各种有关素材,拼合出画面,组成课件基本框架。然而就是对文章理解出的画面,仁者见仁,各有理解,图画是否优美,气氛是否符合,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现在的课件不能再是简单的画面展现,要实现互动,就应利用AUTHORWAER等软件以每幅画面为基础,设置细节,在春风图画中,就“钻”字所表现的神态则可利用FLASH制作小动画进行演示等。(具体制作就不讨论了)
  课件制作只是备课一部分,而课堂教学中紧密运用课件则更细密设计,不让课件只是单纯吸引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华丽装饰品。语文教学中,凡涉及到意境、意象,即文学性较强的文章,教师往往用大量长篇大论竭力描绘,以期望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感性认识,并会用自己的语言述说出来。而文学性的东西,我们总有“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搪塞。而只能意会者,是不能言传,言辞之不足,表意之不明,所以语言苍白无力。但我们不能搪塞学生,必须用语言将作者所描绘的景象表述出来,所抒发感情用最准确的措辞注解。要做到很好,对教师的要求就高,何况我们的理想是最好。就前制作《春》之春花图中“钻”字一解,我想大部分教师都会以大量词语描述小草生长得突然及大地绿在不经意之中,还有那清爽、温柔的气息,但讲完后,谁能保证学生理解就是教师所思维。此时若将课件中小动画一展示,教师只须简要强调一下,那小草强劲的生命力,迎接春天的喜悦,就会在学生头脑留下深深的印象。反过来,对“钻”的运用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们的作文中,也会将现实中的景象,经推敲也能精练出属于自己的语言。多媒体课件中属画面展示的,切忌变成解说,要指出精彩,留给学生有大量余地,让他们思维鉴赏。制作课件可以说是根据课文写实,学生毕竟所见所闻有限,语文教育改革反对文字游戏,强调与生活相联系,这样加强了课文的信息量,同时也使学生感悟文学作品实现感性认识,不再无感而悟,空悟,教师空讲了一番,过后只能硬背“之乎者也”了。优秀的课件不但有准确优美的画面,更要有让学生参与的互动设计,《春》之中,即可“春花图”中预设几个画面组件,让学生参与搭配,最终在组成图画的过程中理解了本段的写作顺序,同时也理解了文章的气氛。在实际使用中,关键之处,也是实现师生互动的课件设计与课堂运用,幸运的是,有几个软件足以胜任,就看我们使用的功底了。
  新教材共有十首诗词,比重之大为旧书所不及,加强审美欣赏能力,继承古代优秀文化遗产。除此之外,用精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事物、抒发感情也为现代所借鉴,而这些均基于对诗情画意的具象。对于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古诗词是如此抽象,而阅历限制画意的形成,更不要说诗情的共鸣。所以,古诗词教学应有由文字的抽象到画面的具象,再由画面的具象到诗情的抽象,即“抽象——具象——抽象”。诗是流动的画面,最终溢出的满满的情怀。用电脑多媒体手段便可制作课件加以展现,或许制作出的画面和诗词内容差别较大,但抛开诗词中情感因素,还是较容易完成,毕竟这是实现由抽象到具象的再创作过程。暂时剥离情感因素,或许会陷入到庸俗、枯燥的境地,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再从世俗的具象回到诗情画意的理性认识上了。如果是《观沧海》,制作出有苍茫大海、小岛林立、巍峨大山的一幅或几幅画面给学生(尤其是没有见过大海的)以感性认识,再有日月从大海中若隐若现、海市蜃楼般星河在激荡的大海波涛声中浮浮现现,那么,再讲到作者的抱负、理想、胸襟,将不会再怀疑学生是否理解了。学生观看过程就是思维的过程,会自发地产生联想了,必然也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种印象,又是何等深刻。看似图解诗词,实为感悟奠定基础。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完完全全的感悟。
  所以,语文诗词、散文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除了激发兴趣,活跃气氛,丰富内容,扩展信息量外,至少教师能用尽可能少的语言讲明白抽象而文学的欣赏,引导学生思维,真正实现课堂互动了。
  现代教学改革,崇尚素质教育。尤其语文这一学科,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具有独立自主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全面综合能力。再不是从前捏一支粉笔,拿几本书,演讲式的语言能够完成的任务了,要针对信息社会的学生实际,充分利用科技成果,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具体到实处,首先实现课堂现代化,运用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
其他文献
【案例背景】  教材作为文化的显性体现,是一种继承传统与与时俱进的统一,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打下精神的底色。也就是说,通过教材使得文化被继承、传播和创造,促进人的社会化、文明化、个性化。譬如《胡同文化》,虽然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版的第一册教材中有,又在苏教版里被删去,但是还是被《语文读本》(浙江文艺出版社)收录。几经增删,可见端倪。  《胡同文化》的学习重点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好材料。文章结构清晰,可视
期刊
问题提出:  每次上《荷塘月色》的时候,学生都反映:老师,这篇课文没意思,你不觉得作者的生活离我们很远吗?什么大革命失败,知识分子的苦闷!……我总是表现出很悲哀的样子,感叹了一声:现在的学生啊……但,静下来想想,也许是我忽略了学生的感受。  教学构想:  从语言入手,寻找突破。以文章的第四、五、六三段为载体,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营造语言涵泳品味的情境,调动学生情绪体验,感受语
期刊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诗歌历史。从《诗经》到《楚辞》,从魏晋风度到唐诗宋词元曲,名家辈出,精彩纷呈。诗人们或寄情山水举酒邀月,或俯仰天地纵论古今,或豪放洒脱风流不羁,或沉郁厚重心忧苍生,或缠绵婉约柔情似水,或纵横激越誓死报国;或醉或醒,或梦或狂,或凝郁或飘逸,或浓烈或淡远,千古流芳,万世余韵。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吸收这些精神养料,对于滋养性情、陶冶灵魂乃至重铸民族精神都具有其
期刊
摘要: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以其五律成就较高,《过故人庄》则是五律中的佳作,能很好地反映诗人的一贯风格——“淡”。本文试图通过简单介绍孟浩然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细析《过故人庄》的层次,最后达到对从“孟浩然的诗”到“诗的孟浩然”的一个较为全面性的理解这三个方面来论述。  关键词:孟浩然 《过故人庄》 淡    孟浩然是唐代诗坛上负有盛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王士源曾评价孟浩然“五言
期刊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53年)李清照在浙江金华避难时所作。当年她是53岁。那时,她处于金兵南下,国破家亡之中,所珍藏的书籍文物大多被焚毁,丈夫赵明诚病故。李清照为避难兵乱只身流荡无依,处境凄惨,境遇孤苦。所作词,情调极其感伤、悲苦。  这一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低沉忧
期刊
“错觉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对事物必然会产生的某种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黄希庭主编:《心理学导论》)然而,正是这种“歪曲知觉”,或者叫做“歪打正着”的文学表现,为文学作品开拓出一种独特的想象与感悟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错觉出名句”的文学现象。在我国的古典诗文中就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句,像一束束美丽的花朵一样绽开在错觉里,令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怦然心动,心醉神往。  情绪产生的错觉:当人沉浸在一种感情之中
期刊
“经纶外,诗词余事,泰山北斗。”(郭沫若《满江红·读毛主席诗词》)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无论是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时期,他都不忘写诗填词。他的诗词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让人意气风发,胸襟开阔,斗志昂扬,精神焕发,堪称“泰山北斗”!  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陕西清涧,正欲率红军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一场大雪笼罩了秦晋高原。毛泽东极目
期刊
俗语说“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其实,在中国古典诗词里,“落花”和“流水”都是很有“意”的,它们往往成为诗人创造意境、抒发情意的意象。对于初中生来说,了解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及其含义,是有助于提高他们鉴赏古诗词的能力。本文就想结合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古诗词,浅析“落花”和“流水”这两个常见的意象。    一、初识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它是鉴
期刊
先锋诗人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诗历来多被人解读为爱情诗,不光因为诗中多次出现情爱意象,而且甚至连最了解海子的密友诗人西川也认为如此。但笔者认为,该诗是一首生命哲理诗似乎更为贴切。  生命哲理诗必然要探讨人类灵魂的三种基本精神状态:生、死、梦。所谓生就是你为什么要活着,所谓死是如何面对死亡,所谓梦就是生和死都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只能做梦,借梦浇心中块垒。换句话说,它所探讨的基本人生哲学命题是:你
期刊
高考古诗文阅读中诗歌以唐宋诗词为主,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现代散文以写景、叙事和抒情散文为主,虽然文体不同,古今各异,但笔者从教学实践中发现诗歌散文阅读和答题方法有很多相同之处,如果把相关概念理解透彻,可达到一通百通之效。    一、感情基调要找准    根据考纲要求,出题者总是围绕内容、主旨和表达技巧来命题。其实,这也正是我们通常阅读时必须要把握的,即诗文“写了什么”、“为什么写”和“怎么写”这三个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