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会议交流》课堂模式初探

来源 :出国与就业·就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xiaoq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初步研究了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会议交流》课程的构建模式,探讨了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式模拟会议及综合性评价在课堂中的实际运用及取得成效。
  【关键词】国际会议交流;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式模拟会议;综合性评价
  
  《国际会议交流》课程是本校研究生教学改革目标课程之一,是在当前国际学术交流增多,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参与度大大增加,而其整体交流能力亟待提高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课程设置之初旨在提高学生英语综合交流技能,特别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其他跨文化交际场合所必需的实际口语交流技能。目前国内开设这门课程的大学并不占多数,且有一部分是面向非英专博士研究生的,因此可以说非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国际会议交流》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课堂模式是大多数开课高校正在探索和寻求的一个方向。本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情况,探讨了这门课程的课堂组织形式和取得成效。具体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教改目标及开课构想
  本校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为研究生的英语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内容,满足不同语言层次学生对学术英语实际交流能力的渴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从而实现因材施教。因此我校根据学生及师资实际情况,除开设《研究生综合英语》和《研究生口语》必选课之外,还开设了《国际会议交流》、《科技英语翻译》和《科技英语写作》三门限选课。限选课每周2课时,共开10周。设置《国际会议交流》课程是考虑到本校研究生总体生源水平逐年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基本呈递增趋势,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有余力的同时已不满足仅从事英语口语日常交流,而是希望能获得跟本专业相关的实践英语交流能力。另外,我校与国外大学、会议机构的联系和交流越来越广泛、深入。发表在国外刊物及会议论文集的论文不断涌现,很多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带领下已经逐步走入科研领域。以上种种客观原因使得一部分非英语专业研究生愿意,并且能够从事国际会议论文写作及口头交流。
  《国际会议交流》课程与另外两门限选课相较而言,侧重的是学生对英文会议论文的宣讲和答辩过程,以及参加国际会议及其他跨文化交际场合的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因此,在课程安排上,教师采取课堂教授、课堂讨论,课后课题及小组式模拟国际相结合的方法。例如,班级人数为30人的情况下,前6周为教师授课,后4周为模拟国际会议。这样既能在课程前期让学生对国际学术会议的组织与主持,学术论文及演讲稿的写作,论文演讲的开场、展开与结束,即席提问与答辩等相关知识和实例有一定了解,也能保证后期模拟会议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和展示。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除传统的课堂讲授及演练的教学方式之外,教师在《国际会议交流》教学中更注重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teaching and learning)的应用。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特点是具有一定英语交际能力,但对比博士研究生而言科研基础还较为薄弱。选修这门课程的学生英语水平也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部分学生敏于思而讷于言。另外,每班学生分别来自不同院系和专业,这使得组织会议和论文撰写都存在一定分散性和复杂性。因此教师在设置任务时需充分考虑以上情况,在任务的难易程度、人员分配及完成时间等方面应合理安排,以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具体做法可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首先,任务难易相结合,小组任务和个人任务结合。较为基础的任务,如资料查找和撰写会议信件、征稿启事等由个人完成。而课堂报告及口头演练需要较高口语水平,可由小组共同完成。以30人班型为例,教师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情况将他们分成4-6组,一组5-7人。每组选一位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组长代表全组,要求他(她)带领、协调并督促本组成员完成教师要求的所有课内外任务。在分配课题或任务时,可由组长或教师根据组员的实际水平和特长合理安排,分解细化。口语较流利的同学可专门负责口头报告,写作基础较扎实的同学可负责资料搜集和整理,另外也需要专门安排同学制作报告PPT及影音文件。这样有利于组员间分工合作,各自发挥所长。其次,在同等基础上完成任务及相关评价,促进小组之间的良性互动。教师在布置任务时要求每组完成相同或相类似的课题,并依照任务完成情况和讨论结果对每组统一点评打分,这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小组荣誉感,在组与组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模式,学生完成任务及课题的水平逐年提高,学习及参与小组活动的热情不断增强。再次,丰富任务内容,不断推陈出新。考虑到《国际会议交流》属于英文交际能力培养范畴,教师在设置任务时不妨加入一些文化因素,如要求学生就会议所在地(国)的简介,对演讲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和表现,对某一社会热点话题的即席演讲等都可酌情设置在任务之中。教师可在课堂中先作一示范,引导学生完成相关课题,同时给学生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丰富了学生的相关知识,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稍稍降低了学术英语交流的难度,给学生以足够的缓冲,循序渐进,逐步适应学术英语这种较高层次的表达方式。
  总之,任务型教学法在《国际会议交流》课程中的应用使得教学摆脱原来较为枯燥的说教式,变为学生自主集思广益、进行发散性思维的启发讨论式课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作用,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平台。
  三、小组式模拟会议提供的仿真会议环境
  《国际会议交流课程》核心内容是组织模拟国际会议,是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把课堂会议化、社会化的有力手段。每次课程后期的模拟国际会议是整个课程的重中之重。可以说,模拟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整个课程的灵魂所在。教师在此前之前要花费很大的心力进行会议的组织,任务的布置,评分的标准设定,在会议进行期间不但要充当评委,还要对每一位论文宣读者提出相应问题来模拟真实的会场提问。很多相关教材中筹划模拟会议部分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要求学生分别充当主持人、论文宣讲者、秘书等。但为了锻炼每位同学的论文宣讲能力,笔者在课堂中采用的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模拟会议形式。每位同学既是论文宣讲者,也可分别充当主持人、秘书等。具体操作如下:
  依照每班4-6组,一组5-7人左右的小组模式,会议由专业不同的小组分别负责承办,组员根据本组专业实际内容设定不同的会议主题和会议名称。每个模拟会议小组中设主席1名,秘书1-2名,主旨发言人1名,模拟对话人2-3名。主席负责主持会议召开,介绍发言人,主持论文答辩阶段和会议闭幕;秘书负责会议前期征稿启示、会议来往信件、会议日程安排及活动;主旨发言人是每个模拟会议的核心,要求对本学科较为前沿的技术进行较为全面的发言陈词,一般发言在20分钟左右;模拟对话人结合本组会议主题模拟不同会议场景会话,如宴会对话、会间休息和会后交流等。每位小组成员在承担这些工作的同时,也是本会议的论文宣读者,接受别组成员及教师的提问。会议基本流程为:会议介绍(秘书)→开幕式(主席)→主旨发言(主旨发言人)→提问与回答(教师和别组组员)→情景对话(模拟对话人)→其他论文宣读、提问及解答(各组员、教师)→闭幕式(主席)。这样既真实地模拟了整个会场的氛围,让每一位同学都有机会宣读论文,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创新,积极参与中全面提高英语环境中的学术交流能力。
  四、综合性评价的应用
  在评价方式方面,因为本课程偏重口语,所以没有设立笔试考试,而是采取平时成绩和模拟会议表现综合评定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评估。平时成绩占30%,为教师打分制,其中既有每个学生的作业成绩,也包含小组任务完成得分。模拟会议评分占70%,采取教师打分和学生总体打分相结合的方式,即在一组进行模拟会议的同时,其他组对每位发言人和主席的表现进行全方位的评分,在搜集每个人的评分平均后,再与教师打分平均,得出每位同学的模拟会议表现的综合评分。这样可以保证对每位学生的评分得到最大化的公平和公正,也调动了听众的積极性。同时,为了使学生在整个模拟会议期间能够真正实现能力和表达的提高,教师会在此前下发演讲自评表,通过这样自评、他评和师评相结合的方式,来真正促进学生的口语水平,以期在短短的20课时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自评表可设为分级式评价,他评和师评可采用量化评价,使得评分更为公正直观。
  另外,教师对有能力自行撰写英文论文全文并在模拟会议宣讲答辩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分数奖励,促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会议论文写作及模拟会议中来,在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同时也提升了个人的科研能力。
  五、教学成效
  随着教师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学生参与课堂程度不断加大,我校选修《国家会议交流课程》的学生逐年递增,教师在历年打分中也获得了较高的评分,去年研究生打分总评优良率接近100%,可见这门课程已经初步获得广大学生的认可和赞同。从课堂表现来看,学生的参与度高,对模拟会议非常重视,对会议的设计和组织也有不断的创新:有的小组模拟会议准备极为充分,不但有会标,名牌,还有模型展示;有的小组模拟会议经过多次排演,在论文宣讲时甚至可全体脱稿。会议进行中有些班級气氛十分热烈,掌声不断,学生频频拍照留念。总的来说,模拟国际会议成为真正意义上学生的舞台,他们在尽情展示自己才华和才干的同时实现了英文交流能力的突破。
  更为可喜的是,学生自撰英文会议论文并积极参与国际会议的情况在今年获得了较大进展,已有多位同学撰写或合写了英文论文全文,其中有一部分已经投稿并被录用,还有的同学已经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过自己的论文。作为非英语专业一年级硕士研究生,能够在学术上达到这样的高度,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成绩,也是开设这门课程以来最大的一个成果。几年中,教师采取课堂讨论和课下座谈的方式了解学生心理,听取学生意见,集思广益,不断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最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整体呈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师生互动良好的形势。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合理发挥学生潜力,进一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进一步量化细化评分标准。同时需增加模拟会议摄像和展示,以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样板和依据。
  
  参考文献
  [1]胡庚申.国际会议交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曾蕾,林泽铨,傅晓玲.Herbert Pierson国际学术会议英语[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
  [3]Adrian Wallwork,English for Presentations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M].Pisa,Italy,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LLC,2010.
  
  作者简介:尹宇,华北电力大学英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
其他文献
期刊
开展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公民的精神世界,也可以提高公民的文化素养,培养青少年思想道德修养以及爱国主义思想,把其培育成国家的栋梁之才,促进全方位发展.
【摘要】本文详细梳理了我国地方债发展的“前世今生”,对地方债务“隐性化”存在的主要形式及风险暴露进行了阐述,重点分析了城投债的起源、发展及其背后的风险;对地方债务“显性化”的发展之路做以系统整理。  【关键词】地方债 融资平台 地方政府 风险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最初源于地方政府的各种财税收入来源不能满足其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的中央财政曾陷入严重危机状态,当时财政收入
一、包衣种子应具备的条件rn种子包衣是一项技术性强的工作,用于包衣的种子应具备以下条件:(1)包衣的种子必须是经过机械精选加工的优良品种.(2包衣的种子纯度、水分、净度、
【摘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是保证其合理融资并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因此,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也成为了现代企业的追寻目标。本文通过对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提升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满足其持续发展需求。  【关键词】现代企业 财务管理 提升路径  随着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运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是企业运营的命脉,只有保证资金充足,才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课题研究已正式“登堂入室”;已列入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已成为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其研究成果也已成为教师评先选优、职称评定的“敲门砖”和加分项
《新刻幼科百效全书》为明代太医院医官江西旴江名医龚居中所撰,是研究我国明代儿科学及儿科推拿按摩学不可多得的专著。是书集儿科证治、推拿按摩及常用方药之大成,其中辨治小
【摘要】股权分置的存在导致了一个公司同时拥有非流通股股票与流通股股票的局势,阻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完善和规范,因此非流通股的解禁是不可避免的,尽管解禁可能会对股票市场带来巨大冲击。本文主要运用事件研究法,对非流通股股票解禁对于相应公司的股票价格带来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希望能够加深了解非流通股解禁会造成的影响。通过分析研究,本文认为非流通股的解禁会改变股市原有的供求关系,在短时间内大量增加股票的供给量
峰会  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在杭州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与会领导人合影。
近代以来,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大致产生了三种政府职能模式.在近代早期,与自由主义的有限政府相伴随的是保护型政府职能模式;到了20世纪30年代,干预型政府职能模式开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