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先后经历了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2015年,《创新行动计划》提出开展优质学校建设,目前,有11省市公布了140余所优质高职创建单位,优质高职具体又可以归纳为高水平学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建设,创建优质高职院校就要完成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即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两个大的指标体系即申报遴选指标体系和验收评价体系。
关键词:优质高职;内涵;高水平学校;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高职先后经历了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总结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创建优质高职应运而生。
一、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2015年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并提出,开展优质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鼓励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扩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等,《行动计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也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确定了下一步奋斗目标。到2016年底,大多数省市和高职学院落实行动计划较好,效率较高,如各省份及有关行指委共启动承接任务项目共1800余项,启动率近80%,项目布点广泛,共1万多个点,相继制定实施方案,启动优质高职院校创建工作。目前,全国有11个省份公布了本省优质高职院校名单,140余所高职院校入选。
二、后示范时期的优质高职建设
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办学发展对于创建优质高职学院具有重大的探索指导作用。优质高职的指标体系繁复,交叉影响较多,又可以归纳为高水平学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包括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师资人才队伍、科研社会服务、开放合作办学、校园文化等内容,高水平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群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成果、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内容。
(一)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有1300余所,高职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分析存在的困难及制约发展因素,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现为“双师素质”教师短缺,能工巧匠人才缺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层次不高,进出不平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专业设置大而全,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同类专业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合,没有差异化进行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不明显等。同时外部制约因素也大量存在,在行业中缺乏话语权,对行业的影响力不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所承担成本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学生层次低,水平良莠不齐及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这些因素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创建优质高职需要创建高水平学校
创建高水平学校首先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提升办学条件,完善基础实施建设,符合教育部指标体系,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到企业行业引进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一个职能,高职院校要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要面向企业行业,开展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同时要积极联合一些大国工匠、技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推动技术技能积累发展。高职学院还要不断满足企业需求。要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水平,与国外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创建优质高职需要创建高水平专业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来分析《行动计划》中关于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容,5个方面的举措、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可以确定为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和两个大的指标体系。
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可以概括为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建立专业调整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群建设,让专业群服务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深度校区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设定课程结构,共同开放校本教材。
两个大的指标体系是申报遴选指标体系和验收评价体系。根据《行动计划》要求,申报优质校首先要符合教育部办学基本条件,这相当于基本门槛,遴选标准既有好的做法又包括负面清单,包括内涵建设水平、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创业水平、办学基础、产教融合情况、社会影响力、国际合作办学等指标,要逐项对照,对存在不足及时整改。验收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出创建优质高职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注重优质增效,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通过专家考核、专家评价、分值累计、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评价。
优质高职院校如何创建,正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所说:“示范校抓的是工学结合的重点专业建设,骨干校建设重点抓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优质校则要实现真正的产学融合。”产教融合是创建优质校的关键,除此更要国家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这样才能建成更好的人才培养、更好的社会服务、更好的社会影响力的高职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
[2]郑小明.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背景、内涵与标准[J].江苏教育研究,2016(1).
[3]王晓东.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14(35)
作者简介:
趙聪(1985.08—),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领域:职业教育、大学语文。
本文章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优质高职院校创建研究-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编号:2016XJKTYB01)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优质高职;内涵;高水平学校;专业建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的提出,国家对高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对高职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新要求。高职先后经历了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总结骨干校和示范校建设的经验和做法,创建优质高职应运而生。
一、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背景
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2015年出台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并提出,开展优质学校建设。《行动计划》提出:鼓励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扩大开放办学力度,提高培养人才质量等,《行动计划》为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也为大多数高职院校确定了下一步奋斗目标。到2016年底,大多数省市和高职学院落实行动计划较好,效率较高,如各省份及有关行指委共启动承接任务项目共1800余项,启动率近80%,项目布点广泛,共1万多个点,相继制定实施方案,启动优质高职院校创建工作。目前,全国有11个省份公布了本省优质高职院校名单,140余所高职院校入选。
二、后示范时期的优质高职建设
高职院校后示范时期办学发展对于创建优质高职学院具有重大的探索指导作用。优质高职的指标体系繁复,交叉影响较多,又可以归纳为高水平学校建设和高水平专业建设,高水平学校建设包括学校办学硬件条件、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师资人才队伍、科研社会服务、开放合作办学、校园文化等内容,高水平专业建设包括专业群结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成果、教学团队及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方面内容。
(一)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主要因素
目前,全国高职院校有1300余所,高职教育在蓬勃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晰的分析存在的困难及制约发展因素,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制约因素表现为“双师素质”教师短缺,能工巧匠人才缺乏,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国际合作交流办学层次不高,进出不平衡;专业服务产业能力不足,专业设置大而全,同质化现象严重,在同类专业竞争中优势不明显,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不符合,没有差异化进行人才培养,办学特色不明显等。同时外部制约因素也大量存在,在行业中缺乏话语权,对行业的影响力不强;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所承担成本的补偿机制不健全;学生层次低,水平良莠不齐及一些政策落实不到位等,这些因素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
(二)创建优质高职需要创建高水平学校
创建高水平学校首先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依法治校,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要提升办学条件,完善基础实施建设,符合教育部指标体系,加强师资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高水平人才,到企业行业引进能工巧匠充实教师队伍,强化教师培养,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兼职,挂职锻炼。科研和社会服务是高职院校重要的一个职能,高职院校要积极对接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结合“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战略,创新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多样的社会服务,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还要面向企业行业,开展产品研究开发,技术创新推广,同时要积极联合一些大国工匠、技术大师、非遗传承人等合作建立大师工作室,推动技术技能积累发展。高职学院还要不断满足企业需求。要不断加强对外合作水平,与国外高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职业教育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三)创建优质高职需要创建高水平专业
围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来分析《行动计划》中关于创建优质高职院校的内容,5个方面的举措、65项任务和22个项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前瞻性和创新性。可以确定为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和两个大的指标体系。
一个大的任务体系可以概括为专业课程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根据行业发展及国家政策建立专业调整机制,优化产业布局,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专业群建设,让专业群服务对接产业链的发展。深度校区合作,校企双方共同制度人才培养方案,设定课程结构,共同开放校本教材。
两个大的指标体系是申报遴选指标体系和验收评价体系。根据《行动计划》要求,申报优质校首先要符合教育部办学基本条件,这相当于基本门槛,遴选标准既有好的做法又包括负面清单,包括内涵建设水平、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及创业水平、办学基础、产教融合情况、社会影响力、国际合作办学等指标,要逐项对照,对存在不足及时整改。验收评价体系应充分体现出创建优质高职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变化,注重优质增效,起到导向作用。可以通过专家考核、专家评价、分值累计、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验收评价。
优质高职院校如何创建,正如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马树超所说:“示范校抓的是工学结合的重点专业建设,骨干校建设重点抓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优质校则要实现真正的产学融合。”产教融合是创建优质校的关键,除此更要国家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这样才能建成更好的人才培养、更好的社会服务、更好的社会影响力的高职学院。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
[2]郑小明.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背景、内涵与标准[J].江苏教育研究,2016(1).
[3]王晓东.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专题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研究,2014(35)
作者简介:
趙聪(1985.08—),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教师,讲师,研究领域:职业教育、大学语文。
本文章系重庆商务职业学院校级课题“优质高职院校创建研究-以重庆商务职业学院为例”(编号:2016XJKTYB01)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