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孤独者的情绪世界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u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班就读的自闭症儿童,存在许多阻碍其发展的异常情绪导致的异常行为。特教老师探索着运用转移法,消退法,塑造法,努力让自闭症儿童适应随班就读生活,在融合教育中健康成长。
  关键词:自闭症;情绪管理;随班就读
  一.不能轻视的异常行为
  峰峰是个有明确诊断的自闭症患儿,从我接触他第一天,也是他独立上学的第一天开始,哭闹问题就一直伴随他。开始接触时,原以为他是一年级的小学生,需要对新环境有个适应的过程,换句话说,整节课哭闹着找爸爸对一年级的小孩子来说,也是正常的一件事情。鉴于这样的理解,起初我是用哄劝的方式亲近他。熬过一周后,不曾想哭闹行为不但没有消退,反而升级成为带有暴力性质的行为:双脚轮流踢人,双手推搡同学,用头顶墙。这些行为大概持续了几天,最后直到峰峰跳着脚的大声哭闹,重复的喊着“爸爸,爸爸”,我才意识到:他和其他的孩子不一样。
  我们知道,个体行为的表现会受到一些发展因素的影响限制,如生活规律的变化、社会环境的改变,等等。作为一名特教老师,我需要了解对于峰峰而言,诸如此类的因素是否存在。由于峰峰的自闭症导致没办法交流,我选择与家长交流,以期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经过成长资料的搜集,我了解到:峰峰出生以后一直由爸爸带着,几乎没有离开过,无论是生病,还是游戏爷俩一直形影不离。为了峰峰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爸爸甚至辞去高薪工作,开了一家自闭症康复机构。可以说,峰峰基本一直在爸爸设置的环境里生活学习。到了六岁上学的年纪,爸爸希望他能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学着掌握基本的社会技能,历经艰辛,爸爸
  把他送到普小里随班就读。从有爸爸陪伴的熟悉小环境到没有爸爸陪伴的陌生大环境,对峰峰来说,这的确是个挑战。在挑战面前,焦虑不安的情绪也就随之而来。
  就这样,安抚峰峰的情绪、矫正峰峰的行为,成了我做好融合教育工作的前提。与峰峰爸爸沟通后,我们一起制定了矫正计划及处理方法。
  二.孤独症独特的情绪表达
  作为一名孤独症儿童,峰峰的情绪表达沦陷在自己的世界中,如果我只是站在旁边看,会觉得来自完全不同的两个世界的人,在情绪表达和理解上,完全没有交集。与峰峰相处的初级阶段,我常常困惑于他到底在表达什么。有一次,他跳着脚,扭动着自己的身体,嘴里喊着“wocheng、wocheng……”我没法理解他的语言,也无法理解他的情绪,不知道他为什么一直执拗于“wocheng”两个字,也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好,会让他越来越激动,以至于最好躺倒在地下。我苦恼于自己没法全力应对一个7岁的孩子,那种无助感来袭,让人身心俱疲。突然,眼前闪现出自己读过的有关情绪的资料。情绪是个体对外界刺激的主观的有意识的体验和感受,具有心理和生理反应的特征。我们无法直接观测内在的感受,但是我们能够其行为感受到其情绪的变化。行为在身体动作上表现的越强就说明其情绪越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都能在我们行为中淋淋尽致的体现出来。如喜会是眉开眼笑、怒会是咬牙切齿、忧会是辗转反侧、悲会是痛心流泪等等就是情绪在身体动作上的反应。情绪是信心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信心中的外向认知、外在意识具有协调一致性,是信心在生理上一种暂时的较剧烈的生理评价和体验[1]。
  情绪是有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尽管孤独症与常人的感知系统不同,但有关情绪的感知和表达是不是也有类似之处?我开始回忆,在峰峰努力表达“wocheng”之前,我们一起经历的所有的事情。记忆把我拉回到刚刚结束的体育课,体育课上,老师带领孩子们做俯卧撑。其他孩子能很轻松地完成,而峰峰在完成动作要领时,有很大的难度,他不像别的同学一样用老师教过的要领进行动作,而是双手自己撑起,用独特的方式进行着“wocheng”。但通过观察,我能感觉出,他很兴奋,很乐意做这个动作。想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峰峰嘴中的“wocheng”意指“俯卧撑”,他的各种情绪表达是因为自己还没有做够这个动作,体育课就结束了。在体育课结束之后,我带着他跟随班级其他同学回到教室,没有停留、没有满足,使他最初的遗憾上升到不被理解的生氣抑或愤怒,所以,才会有刚才的行为。有了这样的联想,我突然觉得,以常人的眼光与峰峰的世界建立连接,也不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只要你足够用心。
  从这个角度看,孤独症的情绪管理也是有必要的。而关于孤独症的情绪管理我们可以借鉴常人对于情绪管理的一些方法,又需要探索出适合孤独症的特有策略。有研究指出,情绪管理并非是消灭情绪,也没有必要消灭,而是疏导情绪、并转化之后的信念与行为。这就是情绪管理的基本范畴【2】。对于孤独症的孩子而言,他们更需要情绪调整,因为他们不懂得在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怎样去释放自己的情绪,便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这些符合其身心认知又不是那么正常的行为一经出现,都是很出乎意料,大喊大叫,疯狂摇头,用力扭动身体,不让人靠近。如果我们老师一味的压制或忽略,那么由此产生的情绪就会像不断涨高的洪水一样,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决堤,一旦到那时,情绪行为会更严重,更难控制。所以,我们要关注孤独症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学会调整情绪,只有这样孤独症儿童才会在良好的情绪下快乐康复。
  三.孤独症情绪管理的策略
  (一)转移法建立安全感
  转移法是指,利用迁移手段转移儿童的注意力,增加自我控制能力。研究指出,当儿童出现情绪行为时,指导者立即将其注意力转移到他们感兴趣的物件上,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要求。同时,还要随时间推移或发生次数的变化而延长发生情绪行为与满足其要求之间的时间,进而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3】。根据前期与峰峰爸爸的谈话,初步判断是孩子为了达到出去找爸爸的目的,而逃离教室这个环境。根据这个判断,就要想方设法梳理他的情绪,继续坚持让他留在教室里,哪怕什么也不做,尽可能不出教学楼。每天峰峰爸爸在他书包里装上,他喜欢和爸爸一起玩的魔方和爱吃五颜六色的棒棒糖。我也准备了一个魔方,钻研了几个晚上,基本能转全六面。一切都有备无患,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峰峰能安静下来势在必行。不出所料,进教室不久峰峰又哭闹起来,我胸有成竹的拿出魔方在他面前玩,一边玩,同时发出一些“好玩”“太好玩了”来引起他的注意,从而转移他的注意力。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有效果,他的哭声戛然而止,带着一脸的泪痕,目不转睛的看着我手里翻飞的魔方。我顺势从他书包里拿出他熟悉的魔方一起玩起来了。感觉时间过得好快,一节课安静的过去了。有时峰峰在地上躺着哭闹的时候,峰峰根本不理会旁边发生的事情。我就升级用剥开的糖块放到他面前来引诱他,这种他平时爱吃的食物刺激,会很快能引起他的注意,有效控制坏情绪泛滥。经过一段时间的用玩具与食物转移注意力的迁移教学,峰峰已经喜欢来学校了,喊着找爸爸的呼声日益减弱。   (二)消退法解决问题行为
  消退法是指,当儿童表现出某种不良行为时,不给予其强化或处罚即不予理睬、不予关注,从而导致该行为的出现频率下降,直到儿童的这种不良行为消退掉【4】。在峰峰用暴力把我逼到墙角时,或者哭闹反应强烈时,转移法不十分奏效。在没有更好的转移办法时,用这种消退的方法,让我看到解决行为问题的曙光。斯金纳 “小白鼠操作杠杆”实验,就是消退法的理论基础。小白鼠压杠杆得到食物,就再次表现压杠杆的行为。小白鼠压杠杆,虽然没有遭受电击,却也得不到食物,压杠杆的行为就会消失【5】。在个体训练教室里,峰峰在哭闹发泄,我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尽快安静下来,事与愿违,他变本加厉的闹着,一会儿踢墙一会儿转圈,我只能耐心的等待他的异常情绪消退。接下来的一次教学活动,让我觉得消退法,还是很有作用的。那天,峰峰在个训教室的地板上哭闹着打滚,我待其安静平稳。果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的他烦躁情绪在消退,一点一点稳下来。没想到这时他突然就起来了,迅速脱裤子,我就对他有了回应,马上跑过去带他去厕所。结果他配合着尿完尿,还没走出厕所,又躺在了厕所地板上大声哭闹。但是这次,他把哭闹升级到脱裤子,然后就开始脱鞋子和袜子。而且还把脱了的袜子放在鞋子里。通过这个动作我已经得出他有了故意的嫌疑,因为真正有情绪的孩子是不会注意到这些细节的。我继续采取消除法,最终解决了他的这个升级版的哭闹行为,乖乖的回到了个训教室。
  (三)塑造法实现行为目标
  塑造法是指系统地、及时地对儿童所表现出的那些接近目标行为的一系列相似行为进行强化,从而使儿童最终建立起目标行为的方法【6】。斯金纳用训练小白鼠压杠杆试验,来说明有效的划分各个中间行为,组织好各个中间行为之间的替代对最终实现目标的必要性。小白鼠望着杠杆,望着杠杆并鼻子靠近杠杆,鼻子靠近杠杆且前肢离开地面,前肢离开地面并碰着杠杆,抬起前肢且完全压下杠杆【7】。峰峰喜欢听音乐,我最终确定此作为让他安静下来的起点。很快,我在ipad上下载了两只老虎,拔萝卜两首简单童谣,上课时间我就带他一起坐在教室里听,跟他一起跟着节奏拍手,给他讲画面的内容。从他聚精会神的状态中,我知道他一定很喜欢。看到能安静下来的峰峰,我把他喜欢的棒棒糖送给了他。几天的歌谣与棒棒糖的学校生活,让他能较安稳的坐在个训教室里,哭闹明显减少。进而我带他走进随班就读的课堂,开始只能几分钟与同学们相处,然后烦躁不安的情绪,导致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这时,我便把他带到个训教室听听儿歌看看动画片,吃颗棒棒糖,安抚下来,再去班级的课堂。就这样循环往复着,慢慢增加與同学们一起听课的时间,减少在个训教室的时间。一年级毕业时,峰峰已经有了四十分钟在教室里与同学们一起安静听课的记录。
  四.小结
  随班就读不是随班就坐,峰峰情绪稳定了,可以进入课堂与同学们一起听课,但是如何能学习知识,提高技能,还要特教老师多多关注。对峰峰哭闹问题的纠正,大概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过程既长又复杂,也着实的考验了一下我的耐性。通过我上述的辅导方法,孩子现在情绪基本稳定,每天来到学校能主动进入教室,完成随班就读。转化特殊学生的一个行为,真是一个漫长的、考验人耐心的过程,是向教育工作者肩上责任发出的挑战。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成功都是来之不易的。一切好的东西背后都是巨大的劳动。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我们所从事的活生生的教育工作。一天从一堆沙土中淘出一粒金子,一千天就能淘出一千粒金子。
  参考文献
  [1]方言.情绪管理论述[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2]杨小玲,揭秘孤独症[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7
  [3]刘显英.增加控制力的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4]张扬.如何改善孤独症儿童行为的几个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5]斯坦利·格林斯潘.特殊需要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6]张扬.如何改善孤独症儿童行为的几个方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7]斯坦利·格林斯潘.特殊需要儿童智力和情绪发展指南[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5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一贯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的衔接性问题、“面向全体与个性化指导”问题,我校将心育作为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发展的试点领域,成立学生发展促进中心,建立了“纵向衔接”、“横向多元”的“心源”心育体系。  关键词:纵向衔接;横向多元;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一贯制学校办学过程中,学校发现教育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对学生的发展起到重要影响。  (一)衔接性问题  衔接性问题包括两方面:
期刊
摘要:学生在成长中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班主任的本职工作,我们应当对这些问题认真分析,找出原因,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科学、合理的解决。本文以小学三年级学生王某为例,通过教师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加强其情绪自控能力,从而有效帮助她解决了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等问题,取得了可喜的进步。  关键词:心理学;情绪自控力;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做好德育工作非常
期刊
摘要:心理健康指导对于高三学生岗前培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就业心理标准、就业心理培养策略三个方面阐述了岗前心理健康指导的方法、作用。同时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还应通过校内各个部门的共同努力,齐抓共管,使学生顺利上岗,并在岗上认真学习、工作,毕业后使学生的专业对口率、就业率提高。  关键字:心理健康;标准;策略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在学制上与普通高中一样,都是三
期刊
摘要:每个幼儿是不同的个体,成长的速度各不相同,需要教育者因材施教,慢教育是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之一。接纳孩子,悄悄的帮助孩子,让孩子美丽绽放。解决了教师带班中的困惑和难题。“慢”教育让教育更温暖。通过孩子你慢慢来,我懂你的现在 ,表达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接纳。通过孩子你勇敢的走,我在悄悄的帮,帮助幼儿树立自信,自主成长。通过孩子你大胆绽放,我在静静的欣赏,体现了教师对孩子欣赏,静等花开的良好教育观念
期刊
摘要:教育的重要任务应是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作为孩子们人生初始之师的我们,要满足学生爱与归属的需要,实现人性的关怀;满足学生尊重的需要,培植与挖潜学生的自信心;用满怀的期待与信任,给学生重塑自我的机会。  关键词:爱与归属;人性关怀;尊重的需要;自信心;期待与信任;重塑自我  心理学研究表明:需要是人的积极性的原动力。每个生命体的基本心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直接关系着一个人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因此,教
期刊
摘要: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这个小世界中,它容纳着性格迥异,发展水平不同,爱好独特的形形色色的孩子,而班主任,则是这个小社会的领头人,一个好的班级,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管理。作为管理者的教师就必须掌握孩子发展的脚步,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处处有教育,营造健康向上、个性张扬的班集体。  关键词:师生关系;班级常规;家园联系;谦虚平等;爱心;玩伴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的社会缩影,在这个小世
期刊
摘要:17年,我用真诚、尊重、创造抒发着我对学生的热爱和执着,用坚守、坚毅、坚定表达着我对教师、对班主任的追索之举、情怀所在!对我来说,班主任应该有的精神就是工匠精神,就是执着专注,就是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匠心筑梦——引领学生锤炼品格;匠心授业——引领学生学习知识;匠心独具——引领学生学会创新。  关键词:匠心;引领;健康成长  很多东西说出来只需要一句话,但做到却需要一辈子,这一辈子的坚守恐
期刊
摘要:人的情绪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本文通过简单阐述情绪的产生、发展、表现以及影响情绪的因素,力求达到正确认识情绪、有效调节情绪,优化自己的情绪的方法,以求身心健康,对学习、工作、生活有着积极的影响,拥有幸福快乐的人生。  关键词:情绪;管理;调节  一、情绪的产生(认识情绪)  我们平常所说的喜、怒、哀、乐等表达心情的词汇在科学上称之为情绪。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在有关情绪如何产生的理论中情
期刊
摘要: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个体,适用于每位学生的教育方法也是不同的,唯一的共同点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热爱。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要通过有效地沟通交流,挖掘学生问题背后的家庭因素、心理因素,运用心理咨询理论和技术,家校协作,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  关键字:心理辅导;家校协作;心理素质  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差别是普遍存在的。同一事物的这一秒和下一
期刊
摘要:家是每个人的港湾,但是对于航航来说,却找不到回家的路。因为家里没有人,不能获得应有的温暖;因为父母无休止的争吵、打架,使得家中没有安全感;因为父母对教育的轻视,没有正确陪伴在孩子身边。真切的希望航航可以真的扬帆起航,找到回家的路,感受家的温暖和幸福。  关键词:陪同;关爱;成长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又出发……一番番春秋冬夏,你尝尝酸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