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氯化碳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差异蛋白质组的动态变化

来源 :中华肝脏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g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肝组织蛋白质组的变化,部分解析肝纤维化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 方法 采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双向凝胶电泳技术分离大鼠肝组织总蛋白质,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图像分析、识别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串联质谱及数据库查询鉴定差异蛋白质点.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细胞角蛋白(CK)8、CK18进行蛋白质表达水平的验证.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LSD法或非参数检验中的H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大鼠造模后,随时间的推移,肝纤维化评分逐渐增加(3周组<6周组<9周组),建立了正常大鼠和大鼠CCl4肝纤维化形成过程3、6、9周肝组织双向凝胶电泳图谱,质谱鉴定了44种差异蛋白质;采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CK8、CK18的验证结果与双向凝胶电泳结果基本一致.正常组及3、6、9周模型组CK8/CK18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113±0.005/0.170±0.030、0.473±0.046/0.530±0.070、0.682±0.087/0.780±0.080、0.837±0.096/1.390±0.130,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96.085/74.088、13.870/16.115、75.800/75.900,P值均<0.01). 结论 CCl4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差异表达蛋白质的功能主要涉及细胞生长、发育与分化,细胞增殖与凋亡,血管新生或重构,氧化应激,物质代谢及转运,信号转导等。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所分摊HBsAg表达的动态变化. 方法 对89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免疫清除期患者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进一步用相同肝实质细胞体积分摊并且两两比较肝纤维化S1、S2、S3和S4期血清HBsAg的水平.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组间用两两比较,采用ANO
结合斜沟矿艾柯夫SL750型采煤机的实际应用情况,在分析其结构组成的基础上对常见故障与排除开展探究,并就如何更好地保障采煤机的高效运行提出几点见解,以期能为SL750型采煤
目的 探讨内镜辅助下经高位颈前咽后入路治疗颅颈交界区脊椎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10月,治疗19例颅颈交界区脊椎病变患者,男9例,女10例;年龄16~62岁,平均41.6岁;陈旧性齿突骨折合并脱位5例,单纯寰椎脱位2例,游离齿突6例,Marfan综合征1例,Kippel-Feil综合征合并颅底凹陷1例,枢椎肿瘤3例,寰枢关节类风湿关节炎1例.均采用内镜辅助下经高位颈
一、对象与方法:710例入院健康疗养的海勤人员,均为男性,年龄:19~49岁,平均(31.0±2.3)岁;军龄:≤6年215例,6 ~16年436例,≥16年59例;工作种类:潜艇艇员313例,水面舰艇艇员266例,其他海勤人员131例.各工种海勤人员一般情况差异不明显.采用自拟问卷调查表,内容包括年龄、性别、军龄、工种、职务、体育锻炼情况、疼痛性质和以往体检情况等项目.对患下腰痛者,参阅外科既往
期刊
@@
目的 探讨距骨体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2年4月至2008年7月,手术治疗距骨体骨折患者44例,男41例,女3例;年龄15~61岁,平均31.7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根据Sneppen分型,Ⅱ型24例,V型20例.开放性骨折11例,根据Gustilo和Anderson分型,Ⅰ型3例,Ⅱ型7例,ⅢA型1例.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8例,交通事故伤13例,重物砸伤8例,扭伤4例,
在直立中央领导干树形条件下 ,M7、MM10 6、M 2 6中间砧幼年苹果树中心干生长速度快 ,4年生树高达到 2 .7~ 3.6m。中心干上抽生的侧枝数量多 ,红富士、王林、新红星和乔纳金 4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 探讨处于免疫清除期(IC)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确诊为IC期的CHB患者,同步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血清HBsAg定量及生物化学指标检测.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法判断HBsAg水平与肝组织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之间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相关指标的诊断意义,并构建肝脏纤维化诊断
目的 探讨长期服用恩替卡韦是否会导致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线粒体损伤.方法 CHB患者52例,分为3组:(1)2年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2年,共17例;(2)3年组:恩替卡韦单药治疗3年,共17例;(3)对照组:未经抗病毒治疗的首次发病的CHB患者18例.实时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线粒体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丙二醛、F2-isop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