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血管新生与干细胞移植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58141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义的血管新生(neovascularization)有两种情况.一种由组织中既存的成熟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游走,形成新的血管网,称为血管生成(angiogenesis).在正常机体,只在随性周期变化的卵巢和子宫等特殊器官能够观察到.病理情况下,在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癌症时可以看到显著的血管新生,治疗上需要抑制.与此相反,器官、组织缺血时侧支血管的形成,以及创伤愈合,在治疗上需要加以促进的血管新生.另一种情况是由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EPC)形成新的血管,称为血管发生(vasculogenesis),与胎儿期血管发生的机制一致.最近研究显示,周围血液中有来源于骨髓的EPC,它参与重症缺血区血管的形成.病理状态下的血管形成,包括血管生成和血管发生。

其他文献
下肢静脉疾病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周围血管疾病,发病率远高于动脉性疾病.在美国和欧洲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hronic venous insufficiency, CVI)的发病率约为0.5%~3.0%。
期刊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门静脉高压症学组第十届学术会议于2005年9月2~4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代表出席会议并征集了包括门静脉高压症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各类文章近百篇.会议全面检阅了我国门静脉高压症外科研究与治疗的现状,会场气氛活跃,代表发言踊跃,获得圆满的成功。
期刊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PD)是治疗胰头癌的标准术式.近年来,随着手术安全性的提高,PD在慢性胰腺炎等胰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也日益增加[1,2].长期以来,国内仍以术后生存率、并发症率及生存时间等客观指标评估PD手术效果,忽略了患者自身情感等心理主观因素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缺乏对PD术后生活质量的全面评估研究.本文就PD术后生活质量(quality of L
期刊
目的 分析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的远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1962-2002年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420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 1982年以前230例,其中46例因吻合口狭窄致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6例死亡,死亡率2.6%(6/230);1983年后190例,强调低位大口径吻合,其中7例出现胆管炎或胆总管盲端综合征,无死亡病例.吻合口径<2.0cm 110例,2.0~2.5cm 184例,2.5
我院从2002年4月至2003年5月为40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行经乳晕途径的腔镜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现报告如下:
期刊
自1998年起,我们在应用Duhamel手术治疗普通型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s disease,HD)时,保留虽有继发性扩张、但不肥厚的结肠,使本术式更简单易行,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期刊
患者女,61岁.因胆囊结石、胆囊炎、贫血20余年入院.血常规检查:白细胞9.5×109/L、红细胞3.54×1012/L、血红蛋白63 g/L.行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胃小弯侧距幽门3 cm处浆膜表面有一约4 cm×5 cm×5 cm肿物,质地硬,不光滑,比较固定,向小弯侧网膜浸润,并浸润至胰腺、十二指肠与胆道粘连。
期刊
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常发生于严重胸腹部创伤者,因其伤情的隐蔽性和复杂性,诊断较困难,并发症较多,死亡率较高,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十分重要.自1990年8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收治TDR患者2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期刊
我们行保留幽门的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180例,占同期胰头十二指肠切除术的65.6%,现将对本组行PPPD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