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中窥豹 可见一斑——从多音字看中国文字文化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笔者的想象中,汉字的复杂多样,应该让外国人望而却步。可跟他们交流后,才意外地发现了两个有趣的现象:一是千变万化的汉字是让外国人对汉语着迷的一个主观原因,在他们看来,长一点或短一点就变个字,“太神奇了”、“太有魅力了”;二是同一个字竟有不同的读音(多音字问题)常常让他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头都大了”、“都不敢念了”,这也是国人觉得外国人发音“怪里怪气”的一个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江苏省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是“绿色生活”,笔者有幸参与了高考作文阅卷工作。全省54万考生,居然2/3的考生都只是在谈“环保”“低碳”,要么编故事,要么像一道政治问答题,“假”“大”“空”,毫无文学色彩可言。毫无文化底蕴可讲,千人一面,千人一技。江苏高考作文总分是70,可实际的平均分只有四十五六,也就是仅仅高于及格。对此,绝大多数阅卷老师都感到迷惑不解:难道十二年的作文教学就是让学生写出这样的作文?得到
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隋语。”景为情设,景为情驭。大凡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捕写,大抵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