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舞步

来源 :扣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1.83米,48岁的南部芝加哥人走入了麦迪逊广场花园,他的衣着是标准的NBA助教范儿——全身从头到脚都是拥有球队标志的装备,训练鞋,战术板——他礼貌地跟认出他的人点头示意(你好,这位麦迪逊的员工),而他对那些熟悉一些的人则会报以微笑,并伸出手打招呼(怎么样啊,前尼克斯的约翰·华莱士先生!)。这是一个慵懒的周三,在这座世界最著名的球场中,有些讽刺的是,这个家伙竟然是现在球场中最出名的人。
  蒂姆·哈达威可能与你之前认识的那些前职业球员不一样——他的身高让人不相信他是职业球员(1.83米),他的肩宽却又像是大走廊——但当他走上球场时,他球风的强悍和韧性,为他赢得了主队球迷满堂喝彩,也让对方球迷恨之入骨。现如今,哈达威告别自己的最后一场NBA比赛已经10多年了,现在的他在场外为活塞效力,他希望在这里帮助年轻的后卫们变得更好。而他本人则在板凳席上以低调为主——这一点,与他在1990年代担任热火首发控卫时,用凶悍的表现惹得尼克斯死忠暴怒差别可不是一点点。
  不过,这并没有妨碍到他对于那段日子的记忆。“我记得,我会用跳投让尼克斯球迷闭嘴,”蒂姆得意地笑着说,“我会用交叉步突破让他们闭嘴。我会用10分15助攻让他们闭嘴。我会用他们所希望看到的动作,全力以赴的表现,向他们展示我的爱。即便他们一直在嘘我,但我依然会表现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理解这一点——但我还是要做好我的本职工作。”
  这份工作,哈达威干得太漂亮,也太神奇了。要知道,在那的15年之后,他可是为数不多的至今依旧能够影响现役球星的人。
  1984年的选秀大会,勇士在第14位选择了蒂姆。他们前一年拿下了米奇·里奇蒙德,更久之前得到了克里斯·穆林,于是这三个人联合起来成为了“RUN-TMC”。他们在进攻至上的唐·尼尔森的带领下,成为了炮轰打法的先驱。哈达威是这个组合的舵手,他带领队友不断打出快攻,让防守者在其绚丽的控球技巧中迷失。



  “我们几个凑到一起后,就是致命的,”哈达威说,“这一切就是为了好玩。”
  当然,将关注点聚焦在哈达威身上,尤其好玩。
  早些年,哈达威在雪城大学同乔治城大学的比赛中,看到波尔·华盛顿用交叉步完成了突破,于是,到了他代表德州大学艾尔帕索分校打比赛时(他的大一赛季没怎么打),他决定将类似的交叉步和其他理念结合——在他看来,你可以在双腿间用一种方式运球,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来突破。你可以冲入篮下,然后将防守者甩在风中。
  “我只是在努力打球而已,”蒂姆说,“当我在训练中才做了一次这样的动作后,我心想,OK,我明天就要将这个动作加入到比赛中。而后,我不断琢磨这个动作。华盛顿会朝一个方向走,然后用一种非常低的重心完成变向后,再冲击篮下。我没法做到这点,他的重心太低了,于是我用了自己的方式:我在双腿间运球,然后直接朝你而去。”
  “面对这样的家伙,如果你上扑,他会晃过你,”多年来一直盯防哈达威的加里·佩顿说,“如果你后撤,或者(在挡拆中)让步,他就会跳投,这两种技能他都有。真不知道该如何阻止他。”
  “勇士可以将哈达威放在低位,放在近篮处,他在内线可以完成交叉步——这太难防守了,”同样是1990年代后卫的肯尼·安德森说,“他可以直捣篮下,以这种方式得到很多分,所以你必须要在内线挡住他。伙计,他可是能做到这一切的。”
  如今,YouTube上还能看到这样的精彩视频,而RUN-TMC组合的勇士也主宰了1990年代早期的常规赛。可惜,他们在季后赛从没有尝到过真正的胜利。他们在1991年输在了第二轮,1992年输在了首轮,1993年连季后赛都没进。



  “你得有一个大个子来防守对方的大个子,”哈达威说,“我们连一个在内线能为我们得分的大个子都没有。在季后赛,这样的场面太艰难了。但常规赛不一样,他们防不住我们。如果我们在NCAA,那我们肯定能赢下所有比赛(笑)。我们在低位真的需要一个得分点,可惜我们没有。”
  1993年,勇士将米奇·里奇蒙德送走,换来了比利·欧文斯,而这次交易被尼尔森后来称为“我职业生涯中最后悔的决定之一”。随后,哈达威,这个在1991-93年间都入选全明星的球员(那几年他都是场均得分20+,助攻10+的大杀器),也因为韧带撕裂而错过了1993-94赛季。需要提醒你的是,那时候的医疗水平可没有现在先进,一个因膝伤而错失整个赛季的球员,复出后还能和以前一样?这样的故事可不常见。和现在比,过去更是如此。
  但哈达威找到了解决之道。在进行恢复时,他回到了芝加哥,在那里,他曾经坐场边看父亲打球。孩提时代,他一直在模仿芝加哥的篮球英雄,伊赛亚·托马斯,毛里斯·奇克斯,马克·阿吉雷,特里·卡明斯,他学习着英雄的动作,慢慢地磨练着在球场上成功所必需的韧性。蒂姆进入了卡佛高中,他在炎热的夏季没有参加全国锦标赛,而是跑到街上去拼搏,去和街球手,以及正在休假的职业球员过招,体验真正高水平的竞争。
  一次,在哈达威还没进入NBA之前,一个年轻并已经在NBA证明自己的球员来到了伊利诺斯理工学院,和他在夏季联赛中完成了一次对话。这个人叫迈克尔·乔丹,根据哈达威回忆,MJ那场比赛得到了65分,而他砍下了63分(根据Chicago Reader在2003年的报道,乔丹的球队赢了2分)。那一次让哈达威收获了信心,他开始更加努力的训练。“MJ出现了,”蒂姆说,“当大家都看到他时,所有人心中都燃起了熊熊烈火。我们俩的对飙就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从那后,我知道了,我也能进入NBA。”   时间回到1994年,当蒂姆带着韧带撕裂的伤病回到芝加哥,并缺席整个赛季时,他再次拥有了去向伟大球员以及当地的传奇街球手学习的机会——回到他成长的地方,回到那些让他成为“他”的那些人身旁。多数NBA球员其实都没有机会,在职业生涯之中去重新审视自己,但哈达威得到了这样的机会。“我回到了街头,回到了我的起源之地,”蒂姆说,“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该如何才能回归球场。我在芝加哥的朋友给我施加了压力,不断批判我——他们给了我信心,但又不会让我骄傲。这让我完成了回归,我找回了原来的自己。”
  蒂姆成为了原来的自己,但在球场上,他却没有找到当初的自己——里克·阿德尔曼替代了唐·尼尔森,而年轻的后卫拉特雷尔·斯普瑞维尔则成为了球队的新名片。蒂姆和阿德尔曼有过非常激烈的争吵,1996年,他和克里斯·加特林在交易的最后时刻被送到了迈阿密,置换了比姆博·科尔斯和凯文·维尔斯。这次交易激活了哈达威,之后他成为了1997年和1998年的全明星,他与阿朗佐·莫宁一起成为了咄咄逼人的迈阿密组合,在东部与公牛,步行者,黄蜂,以及尼克斯死磕。
  “我们成为了1990年代的坏小子,”帕特·莱利说,他在1995年离开纽约前往迈阿密执教。



  而哈达威,这个1.83米的小个子,和他那个不怎么帅气、而且怎么看都不该进、却总能进的跳投一起成为了热火的“助燃器”。“他是关键先生,”莱利说,“如果比赛有最后一投,或者进入决胜阶段,球就要在他的手里。他知道该怎么办。”
  “在热火,我打出了最快乐,最紧张,最满意的篮球,”哈达威说,“那些比赛非常伟大。有的时候,我很沮丧,但那依然是伟大的比赛,那也应该是伟大的比赛。面对面说着垃圾话,针尖对麦芒,就是那样的感觉。”
  就像1990年代早期的勇士一样,1990年代晚期的热火也从没有赢得过冠军,多年后,哈达威就这样一枚戒指都没有就退役了。他在达拉斯和丹佛打了一阵,在2003年为步行者短暂效力后告别了球场。之后,他为热火在2000年代中期当了一阵球探(“我应该直接把他放进教练席的,”莱利笑着说,“我不知道他是否感兴趣”。)随后,他在活塞空缺的教练席上得到了召唤。如今,年轻的后卫们——布兰顿·詹宁斯,肯塔维奥斯·卡德维尔-波普,雷吉·杰克逊——都会来找他听取建议。在他们有能力冲击更高的水平之前,活塞依然年轻,还有着很长的路要走,但在哈达威本人看来,他很有信心能够激励这些孩子前进。其实,只有一件事是别人无法传承他的。
  “到现在,我都没有看到谁能够像我那样完成交叉步,”蒂姆说,“有时这是一种负担,我的动作是,啪啪,然后就直捣篮下。”
  啪啪,他说完就走了。
其他文献
空空荡荡的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里,德里克·罗斯坐在一张折叠桌边。训练师为他剪开脚踝上缠的厚厚的胶带,旁边的工作人员正在一块一块地拆掉硬木地板,为第二天的活动做着准备,头顶的记分牌上写着“莱斯53:51西米恩”的字样。  “我从这次旅行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罗斯说。  那是2007年1月14日,也是18岁的罗斯人生中第一次来到这座传说中的篮球麦加。只不过这个第一次对罗斯而言并不算美好,他所在的芝加哥西米
期刊
站在布朗克斯一所高中的天台上,本·西蒙斯会时不时瞥一眼帕克切斯特的51号公寓楼——建于1940年代,是全美当时最大的公寓,此时,他们只隔着一条街区。  这是西蒙斯的选秀前夕,此刻的他看起来很是享受这里的风景。但对于这位19岁的小家伙而言,过去的1个月却宛如过山车。在结束短暂的大学生涯后,在收获赞誉后,如潮水般的批评接踵而至。为了结束这一切,西蒙斯回到了给他带来磨练的街头,他希望用这一切来结束之前的
期刊
穿着一件胸前有蒂姆·邓肯照片的黑色T恤,格雷格·波波维奇出现在了媒体面前。在邓肯宣布退役的第二天,这就算是一次正式的发布会。  “直到现在我还是没搞清楚,为什么今天是我站在这,而不是他,”说完,波波维奇笑了,“但我们其实都很清楚原因,因为他是蒂姆·邓肯,他不喜欢引起太多人注意。有些话这19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说,那就是他所关心的,就是如何把篮球打好,如何坦诚地对待队友,还有关心他深爱的家人。这一切我都
期刊
感谢这届伟大的新秀们,我们又看到了盛世。  说些发生在我们眼前的事吧,在我们位于时代广场洲际酒店的房间里,那些伟大的名字出现了——本·西蒙斯,德拉甘·本德,贾伦·布朗都在这。也是在这里,我们给这些未来的明星们安排了一堂必修课,让他们在NBA的官方用球上留下他们的印记。这样的工作,他们将来会做很多次,但第一次,他们留给了SLAM。  作为回馈,我们也为他们的选秀准备好了礼物,各种运动装备,他们可以随
期刊
亚锦赛开战,国际篮联官网也在推出亚洲球队实力榜,伊朗高居首位,中国居次席,韩国、菲律宾、中华台北分列三到五位。按照FIBA官网的说法,这份榜单是专家们根据各支参赛队的人员配置和备战情况列出的,排名越靠前,亚锦赛夺冠可能越大。伊朗登顶原因很简单,近4届亚锦赛,他们拿走了3冠。韩国则是上届亚锦赛的第三名,今年他们更是迎来了河升镇的回归和归化球员文泰英。菲律宾本可以更靠前,因为这份榜单出炉时,乔丹·克拉
期刊
在篮球场上,刚年满23岁的哈里斯·巴恩斯可谓少年得志,成绩斐然。他的成功法则很简单:制定一个目标,通过刻苦训练达成目标,之后再向下一个目标前进。  巴恩斯成长于爱荷华州,在Ames高中和现效力公牛的前锋道格·麦克德莫特成为了队友。他俩训练特别刻苦,曾带领校队完成过53胜0负的不败赛季,并在巴恩斯高中最后两年蝉联了州冠军。  高四那年,巴恩斯成为了全美排名前列的潜力新星,这让他又实现了愿望清单中的目
期刊
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德玛尔·德罗赞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康普顿人。他在洛杉矶的公园、体育场和街头练出了一身技术。2009年,在南加州大学读完大一后,在选秀大会上以第九顺位加入猛龙。在那之前,德罗赞在每双定制球鞋里都会绣上Comp10的字样,他的生活范围就在父母家周围30分钟车程之内。进入NBA后,德罗赞搬家搬到了美国国境线以北,距离老家上千英里,他仍然不断地磨练技术,最终在进入NBA五年后入选了全明星
期刊
火一样的热情  沈阳某商场一层,一块硕大的舞台早早支好,在舞台的一侧,竖立着一块巨幅海报,海报的主人公,正是霍华德。他服装上的匹克标志明确地显示着魔兽的新身份——匹克签约球星。  舞台之下,众多球迷早已占据了有利位置。舞台上方,商场的大屏幕上显示着商场内的实况,而几台摄像机都把焦点锁定到了同样的一个位置——商场五层的透明电梯。因为那里,将是魔兽降临的地方。终于,经过漫长的等待,人们透过透明的电梯,
期刊
9月初的北京还是有些炎热,但已是夏末,篮球活动明显没有那么频繁,匹克体育似乎不想这个属于篮球的夏天就这么平静的结束,在这个时候,宣布正式签约NBA巨星德怀特·霍华德,点燃夏末。9月7日,德怀特·霍华德空降北京星光现场,与匹克举行签约仪式。  “超人”霍华德“入火”匹克  霍华德在现场球迷的欢呼声中登场,第一句话便向现场球迷高声喊道:“我爱中国,我爱匹克,我爱所有的球迷朋友。”好,话音未落,震耳欲聋
期刊
阿伦·艾弗森  1975年6月7日/1.83米/PG/退役  篮球名人堂在2015年迎来了众多球迷熟悉的面孔。除迪肯贝·穆托姆博外,还有老裁判迪克·巴维塔、肯塔基大学主教练约翰·卡利帕里、前凯尔特人球员乔乔·怀特和WNBA球星丽萨·莱斯利。穆托姆博在发表入选感言时表示,他感谢当年的教练拉里·布朗,因为布朗“让我能够与阿伦·艾弗森并肩作战,他很快也能进入斯普林菲尔德(名人堂所在地)”。  穆大叔一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