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在综合医院内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对于整体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的有效性。
方法对2015年1至12月期间在北京世纪坛医院进行过静脉血栓栓塞症筛查的住院患者应用Caprini量表进行评分。比较发生和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Caprini评分是否具有差异。比较不同的Caprini风险等级以及内外科患者在相同Caprini风险等级中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
结果共纳入6 966例住院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396例。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Caprini评分中位数为5(3~7)分,未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的Caprini评分中位数为3(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3.68,P<0.01)。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组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0%、1.8%、5.7%、10.6%。低危和中危组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88, 95%CI:0.89~3.99,P>0.05)。高危和中危组患者之间(OR=3.23, 95%CI:2.06~5.06,P<0.01),极高危组和高危组患者之间(OR=1.97, 95%CI:1.59~2.45,P<0.01)的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科和外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发生率在Caprini低危组(χ2=3.58 ,P>0.05)、中危组(χ2=2.89,P>0.05)、高危组(χ2=0.46,P>0.05)、极高危组(χ2=1.61,P>0.05)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Caprini模型可用于国内综合医院血栓高危(Caprini评分>2分)的住院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