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小的“换心人”

来源 :大众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hgbmnmap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很早以来就曾想用“换心术”来实现治疗心脏病或挽救生命的愿望。


  1967年12月,在南非开普敦的一家医院进行了人类首例同种异体心脏原位移植术。虽然病人术后因肺部感染仅存活了18天,但手术的初步成功,引起了全世界的瞩目和极大兴趣。之后,全世界进行了上百次心脏移植手术,但由于排异反应和感染等因素,病人大多死亡。直到20世纪80年代,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的发明,使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易于控制,这才使心脏移植手术复苏。
  1992年我国正式开展心脏移植手术,至今年年初统计,在近40例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手术中,存活的心脏移植病人有20多人,他们带着一颗他人的心脏过着健康正常的生活。今年5月,我得知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又为一名年仅12岁的女孩夏云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她是我国心脏移植手术中年龄最小的病人。于是,我拨通了医院的电话,希望在小病人(夏云)出院前让我与她见上一面。
  6月下旬,在医院心外科教授王舂生医生安排下,我见到了这位中国最小的“换心人”。 站在我面前的夏云,十分腼腆,见到我时,白净的脸上泛起一片红云,但仍掩饰不住幸福的微笑。有谁想得到,一个月前的她还是一名被医生断定无法救治的病人。
  热心的王舂生医生看见我惊讶的神态,便将夏云手术前后的情况娓娓道来。
  
  (一)
  


  夏云是江苏东台镇的农家女孩,在去年9月的一次感冒后,心慌、气短愈来愈重,当地医院无法医治,辗转到了上海,经检查,诊断为严重的扩张型心肌病,病情已发展到全心功能衰竭。
  由于全身衰竭,夏云住进了中山医院。当时,她全身浮肿,肝脾肿大,腹腔已有不少腹水,心脏明显扩大,心壁变薄,收缩无力。她气促,不能平卧休息,频频咳嗽,吐粉红色泡沫痰(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表现)。她不能进食,情绪沮丧。她的病情已严重到不论什么药都已无济于“病”了。救治夏云的惟一办法是换一个健康的心脏。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医院积极投入寻找供体的工作。
  
  夏云真幸运!医生为她在浙江省湖州市找到了与她匹配的供体。从供体身上取下的心脏,必须在4小时内移植到她的胸腔内,这是心脏移植成功的第一关。为了保证闯过这一关,中山医院心外科医生决定把手术室设在湖州。2000年5月21日,中山医院派出一支30人的医疗小分队护送夏云,并携医疗设备进驻湖州市中心医院。此时,小夏云已极度虚弱,出现频繁的室性早搏,生命岌岌可危。大家希望她能挨到给她换心的那一天——5月23日。
  
  (二)
  
  5月23日下午1时30分,两个手术组同时进行:一组取供体的心脏;另一组为夏云取出有病的心脏,并快速缝接供体的心脏。
  打开夏云的胸腔,一个硕大而软弱的心脏赫然在目,医生迅速为夏云作体外循环,使人体血液循环暂时绕开她的心脏,然后取下病变的心脏。这时,医生踩着倒计时的秒钟,五、四、三……以最快的速度将从供体摘下来的心脏,按左心房、右心房、肺动脉和主动脉的顺序,用连续缝合的方法缝接到夏云的胸腔内,将供体的心脏与夏云的血管对接吻合完毕,仅用了45分钟。当供体心脏恢复血供后,心脏跳动有力,血压正常,心率稳定并一直保持在80~90次/分。这些都预示供体心脏将能很好地发挥作用。手术中还有一个重大突破,那就是医生克服了成人和儿童血管口径大小不匹配的困难,成功地将成人的供体心脏植入儿童体内。这标志着我国的心脏移植手术技术已经成熟。
  夏云得救了。等候在手术室外的所有关心她的人,都为之欢呼。夏云的父母更是激动得泣不成声……
  
  (三)
  


  手术后第二天,夏云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浑身轻松,伤口不痛了,呼吸平稳了,肚子也不胀了,半年多的厌食感一扫而光,一听说可以吃东西,她就吵着要吃肯德基炸鸡。夏云母亲看着女儿把一大块鸡腿一转眼吃得只剩下鸡骨头,半年来第一次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手术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一切都没事了,器官移植后,最重要的是预防排异反应和感染。手术后第六天,夏云被医生护送回到上海,“软禁”在为她特别准备的消毒隔离病房。
  手术后第七天,她开始下床活动。又过了一星期,她的食量与正常人差不多了,每天吃六餐。一个月下来,夏云不仅渡过了两大难关——移植器官排异反应和术后感染,而且体力和各项体检指标基本恢复正常。
  2000年7月5日,夏云痊愈出院了,带着医生的嘱托回到了江苏东台镇。
  
  (四)
  
  记得夏云曾对我说过自己的心愿:“今年秋天的9月1日,我要背起书包上学去,长大了当一名麻醉科医生。”夏云短短几句不带任何修饰的“童言”,充满了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
  三个月过去了,我一直默默地为她祈祷,祝愿中国大地的小小“换心人”今后一生平安,也期盼着她的心愿能够实现。
其他文献
人们常说的“蛀牙”,在医学上称为龋病,是引起牙痛最常见的原因。它是口腔中的细菌与食物残渣(尤其是含糖物质)相互作用,形成黏性物质附着在牙齿上逐渐腐蚀牙齿所致。最常见于成人的下颌第一磨牙和儿童下颌第二乳磨牙。起病多始于咬 面的窝沟,邻面次之。  ●龋病发生后,若未能得到及时治疗,小病会酿成“大疾”。龋病刚发生时可见牙齿咬 面的窝沟处或邻面处有黑点或黑线(图1、2),此时家人或自己能从镜中窥见,即
期刊
人们生病后第一个念头是该吃什么药治疗。在药物中,抗菌药的应用最频繁,出问题也最多,带来的危害也最大。如果大家能按抗菌药的功用特点,规则用药,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规则供读者参照应用。    首剂加倍    抗菌药的作用对象是细菌,如果开始剂量按常规剂量给药,由于药物在机体内的代谢、排泄是同时进行的,因而常不能使药物在体内及时达到杀灭或抑制致病菌的浓度,所以首剂应加倍,即第一次服药的剂量
期刊
不少中老年朋友常有这样的经历:平时牙齿好好的,每当进食过冷、过热或酸、甜食物,或者刷牙时,总有一颗或几颗牙齿会产生一种难言的酸痛,当停止进食或刷牙后,酸痛感立即消失。这到底是不是病?该不该治疗?  其实,这些朋友得了一种牙科常见病——牙本质过敏症,俗称“牙齿过敏”。我们知道,人的牙齿牙冠最外面包裹着一层坚硬致密的组织——牙釉质,也叫珐琅质,其内部是坚硬程度稍逊的牙本质,牙本质内则包含神经、血管等软
期刊
在存在心血管病高危因素或已有心脏病情况时,如何安排性生活,尤其是万艾可上市后,哪些心血管病患者可以用万艾可治疗,一直是患者和家属非常关心的问题。  2000年初,美国权威泌尿外科、男性科、心血管科专家召开会议,制定了心血管病患者性行为指南。在该指南中,心血管病根据疾病危险度分为低危级、中危级和高危级,患者的性行为应按分级情况合理安排,必要时需进行心功能状态测评后决定。    低危级——可进行性生活
期刊
病情较为严重的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这不仅是一件“不胜其烦”之事,而且难免会出现低血糖或高血糖。患者终日思想负担很重,常感度日乏味。如今,出现了一种 “人工胰——胰岛素泵” 新技术,能帮助糖尿病患者脱离困境。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胰腺能根据人体的生理需要因“时”制宜地分泌胰岛素,使血糖保持正常范围。如空腹状态下,它能昼夜不停地分泌微量的胰岛素,阻止空腹血糖升高;进食后,它能立即
期刊
子豪在电脑公司兢兢业业干了五年后,终于实现了结婚时对妻子许下的诺言,在近郊用按揭贷款买了一套四室两厅的房子。子豪从小就酷爱绘画,所以,这次装修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一气画了三张风格不同的电脑设计效果图,让好朋友亚宁来做参谋。亚宁在子豪的新居转了两圈后,开始不客气地指点起来。毕竟是心理学博士,说话三句不离老本行,亚宁根据不同色彩的心理学功能,对子豪的设计做了不少修改,听得子豪一个劲地说“高见,高见”。 
期刊
在现代生活中,燃气热水器已走进千家万户,但每年冬季报刊中总会以“燃气热水器惨祸”事件警示之。仔细琢磨,其事发原因有的是犯了一般常识性错误,有的却可能是极小的疏忽所造成。燃气热水器“惨祸”的祸根可以隐藏在购买、安装、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因此,要与燃气热水器“安全共处”,必须把好以下三关。    一、选购时,你要把好“产品关”,即把产品的质量和性能作为主要的选择标准。  包括:  ①生产商是否取
期刊
我的阴毛会逐渐掉光吗?    最近,我阴部前面长阴毛的地方总是非常痒,而且还有厚厚的一层分泌物堆积在上面。我每天洗一次,想把那层分泌物洗掉。可那些东西像痂一样结得非常牢,轻易洗不下来,只能用指甲抠。  不知道是因为洗得太多,还是痒的时候抓的,我的阴毛渐渐掉光了,露出粉红色的皮肤。我很害怕,担心丈夫在房事时碰掉我仅剩的几根阴毛,我已经好几个星期拒绝他了。  请问:其他女人阴部也有那种分泌物吗?我的阴
期刊
不同色彩通过人的视觉反映到大脑,除了能引起人们产生阴暗、冷暖、轻重、远近等感觉外,还能产生兴奋、忧郁、紧张、轻松、烦躁、安定等心理作用,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的行为与健康。  1.红色:这是一种较具刺激性的颜色,给人以大胆、强烈的感觉,使人产生热烈、活泼的情绪。但不宜接触过多,过久凝视大红颜色,不仅会影响视力,而且易产生头晕目眩之感。心脑血管病患者一般应避免红色。2.黄色:属于暖色系统,是人出生时最
期刊
1.到海滨城市旅游的当天,你就迫不及待地去过海鲜瘾。谁知吃过后,就感到腹痛,随后上吐下泻,你该怎么办?  A. 大量喝开水,以免引起脱水。  B. 口服自备的止泻药,如易蒙停。  C. 口服自备的消炎药,如黄连素或阿莫西林。  [正确处理]上吐下泻或伴有腹痛是许多旅游者都经历过的急症,多半属于急性胃肠炎。往往是因进食不洁食物或对异地的饮用水不适应所致。假如是不洁食物引起的,口服止泻药会抑制细菌或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