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NA-106a表达水平对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肿瘤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gebli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81例食管鳞癌组织和相应正常组织中miRNA-106a基因的表达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的表达情况,分析miRNA-106a表达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蛋白表达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81例食管鳞癌组织中,miRNA-106a基因低表达48例(59.3%),高表达11例(13.6%),正常表达22例(27.2%).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和神经浸润显著相关(均P<0.05).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p53蛋白表达显著相关(P =0.006),与HER-2、TopoⅡ和MRP蛋白表达无关(均P>0.05).miRNA-106a基因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0S)无关(P =0.486),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有关(P =0.03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食管鳞癌患者的PFS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长度、T分期、分化程度、神经浸润和miRNA-106a表达水平无关(均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 =0.029).结论 miRNA-106a基因在食管鳞癌组织中低表达,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可作为生物标记评估食管鳞癌患者的预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 58型E6E7融合基因突变体的转化活性及抗原性.方法 分别定点突变HPV58型E6和E7基因中3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去除突变后的E6和E7基因的终止码并将其基因片段融合,突变修饰后的基因命名为HPV58 mE6E7.将重组质粒转染NIH/3T3细胞,pIRES-neo-HPV58 mE6E7转染组为实验组,pIRES-neo-HPV58 E6E7转染组为阳性对照组,
患者女,53岁,因绝经4年阴道不规则流血2个月于2011年6月27日入院.患者曾于外院诊断为子宫肌瘤、子宫内膜间质肉瘤,并行诊刮术,提示子宫内膜癌.妇科检查示,外阴呈已婚已产型;阴道通畅,分泌量中等,为淡红色血性分泌物;宫颈光滑,无举痛;子宫后位,如妊娠2个月,质中,无压痛,活动可,双附件未见异常.患者近2个月来体重下降约10 kg.癌胚抗原125为208.0 U/ml.关键词:癌,小细胞;子宫内
目的 分析胃小细胞癌的临床特点,结合文献总结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7例经病理证实的胃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分析国内外报道的胃小细胞癌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贲门13例,胃底3例,胃体1例;溃疡型13例,隆起型4例;17例均行手术治疗,其中10例接受术后化疗,1例接受术前新辅助化疗.本组13例获得随访,2例术后40个月仍生存,3例于术后6个
目的 探讨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后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28例Ⅱ、Ⅲ期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差异,Cox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复发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中位随访58个月,随访期内,179例患者出现复发转移.全组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0.3%和7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吸烟状况、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无癌结节、肿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中硫酸酯酶2(SULF2)和WR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伊立替康药物敏感性以及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药物敏感性实验检测伊立替康对102例胃癌新鲜组织的抑制率.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ULF2和WR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状况,并分析SULF2和WRN基因的甲基化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伊立替康敏感性的关系.建立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胃癌组织中SULF2基因的甲基
目的 研究SHG-44胶质瘤干细胞球的分子表型、致瘤能力及其移植瘤的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神经干细胞培养基(NSCM)培养SHG-44胶质瘤细胞株,获取其胶质瘤干细胞球,纯化培养后行细胞免疫(ICC)荧光染色检测CD133、兔抗人巢蛋白(nestin)、A2B5、小鼠抗人波形蛋白(vimentin)、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和IDH R132H的表达;含血清培养基诱导其分化,I
目的 探讨原发性结直肠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特点与诊治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结直肠NH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随访其术后化疗和长期生存情况.结果 52例患者中,男33例,女19例,男女之比为1.7:1,确诊时患者年龄为16 ~74岁,中位年龄为50岁.回盲部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48.1%).B细胞淋巴瘤45例(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29例),T细胞淋巴瘤7例.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痛(
目的 评价血清胃蛋白酶原(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方案和直接胃镜筛查方案对胃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效果,探讨适合高发区人群的胃癌筛查方案.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山东省临朐县40~69岁农村常住居民,分别采用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镜检查及直接胃镜筛查方案进行筛查.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比较两种筛查方案对胃癌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检出率.结果 采用血清PG初筛加高危人群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