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抗早孕蜕膜雌孕激素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来源 :中国医师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fs2997izx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或米索前列醇对人早孕蜕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 取正常早孕人工流产、服米非司酮及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药物流产后各10例蜕膜组织,应用单克隆抗体链菌素亲生物蛋白-过氧化酶(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ER、PR的变化.结果 正常早孕蜕膜ER和PR位于大部分蜕膜间质细胞及少数腺上皮细胞胞核内,ER阳性率为(52.27±3.63)%,PR阳性率为(52.17±3.51)%;服米非司酮后蜕膜ER、PR阳性率分别为(32.55±2.69)%、(31.73±3.14)%;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后蜕膜ER、PR阳性率分别为(38.13±3.42)%、(40.02±3.49)%.三者间及每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服米非司酮可使正常早孕蜕膜ER、PR水平下降,米非司酮配伍三苯氧胺组克服了单独应用米非司酮后致使蜕膜组织ER、PR过低的缺点,说明二者协同抗早孕及缩短药物流产后出血时间长的可能。

其他文献
随着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长期演进(LTE)技术以高速率、低时延等特点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如何降低小区间干扰(ICI),提高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
当前,用户对于高速网络日益增长的需求推动运营商的服务网络飞速发展。随着LTE/EPS技术规范的完善,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已经开始了商业化部署。当前,大部分的话音服务和数据服务
目的 观察透明质酸钠配合物理因子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单纯采用物理因子治疗,治疗组(20例)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内注射配合物理因子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综合情况按照Lysholm功能评分标准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第5周、治疗后6个月及1年的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显示,2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2组同期比
静止图像压缩技术一直是信号处理方面的一个重要课题,因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应用的扩展,人们对信息量的要求越来越大,特别是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
目的 评价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标准的112例UA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美托洛尔静脉注射.结果 应用低分子肝素联合美托洛尔治疗UA有很好的疗效.心绞痛缓解率为96.43%,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92.86%,都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并未出现出现严重
目的 探讨昂丹司琼用药时间和用药剂量对术后恶心呕吐(PONV)预防性效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患者200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40例,以双盲方式按下述方法给药:A组不给止吐药;B组麻醉前昂丹司琼4 mg;C组术毕昂丹司琼4 mg;D组麻醉前昂丹司琼8 mg; E组术毕昂丹司琼8 mg.记录手术后24 h内PONV发作及补救止吐率.结果 与A组相比,C、E组病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对射频导管消融(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2例行RFCA患者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和曲美他嗪药物干预组,测定2组患者术前、术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清丙二醛(MDA)、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 2组患者术后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曲美他嗪对RFCA所致局部心肌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患儿,男,12岁.以"动脉导管未闭"于2006年11月28日入院.PE:BP:120/60 mmHg(1 mmHg=0.133 kPa),胸骨左缘第二肋间闻及Ⅳ级收缩期杂音,并扪及震颤,P2亢进,周围血管征阳性。
患者,女,40岁.因"反复双下肢乏力6月余, 加重伴肢端麻木15 d",于2006年9月8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年,近半年乏力、口干、多饮、夜尿增多,未诊治。
  本文针对多媒体认证中的数字音频问题,围绕如何利用数字音频水印进行音频认证展开研究,根据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的自同步音频水印算法,将水印认证码嵌入到需要进行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