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xhbj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计算机已经普及了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成立了计算机的专业学校,可想而知,计算机的技术对社会有多重要。笔者旨从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等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也成为了培养新型高级人才的标准之一。计算机技术的飞跃进步,给计算机的基础教学带来了很多的挑战,也加速了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尤其是对中等专业的学校。
  1.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信息量急剧增加,“公共”这个概念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很多中等专业的学校都对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尤为重视,并且加重了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领导、组织和实施,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因此,计算机的教育和学习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在中等专业学校中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探讨:
  1.1目前,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当步入专业学校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学生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功能,但是也有些学生连电脑怎么开机都不会的。目前,很多人也都只是掌握了计算机的初步应用。
  1.2在中等专业学校中,计算机的教学是学生的必修课。随着世界的信息量不断的增加,计算机的应用也在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地变化着。也就是说,在将来计算机将逐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甚至也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计算机将逐步代替原有的事物,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目前很多中等专业学校也已经将计算机的基础课足位于公共的必修课,教师的教学任务也就繁重了许多。因此,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也就相当的重视。
  2.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的基础教学的改革可以从下面几点分析:
  2.1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措施。为了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实施因材施教。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积极有效的改革,采用以下对策:
  2.1.1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模块化和阶段化的教学。例如:将《计算机文化基础》分成五大块来讲解,即分成计算机基础知识、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办公软件、计算机来进行逐一教学,每个模块都要设置相应的、适当的习题练习或者操作考核,以此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1.2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改革中的网络教学平台。现在很多中等专业学校里都有了先进的多媒体机房,教师便可以利用这些教学媒体来展开适当的教学。不仅如此,中等专业学校还应该要开发《计算机公共基础网上教学平台》,然后通过这个平台将每堂课程的电子教案、习题作业、考试大纲、问题解答、在线测试等发布到校园网上,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甚至在课堂之外,都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增强自己的学习。
  2.2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体系改革。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体系改革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2.2.1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开设安排。以往很多中等专业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堂只开设一个学期,第二学期学的很少,这样的课程安排是不能达到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的。因此,应该把计算机基础课堂分为三个层次来完成,合理地运用教学的时间,合理地安排好教学的递进层次,这样才能不断地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
  2.2.2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目标的定位。在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一般分为: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联网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把这些教学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文化基础,即基本操作技能及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和计算机软、硬件的基础知识。第二个层次是计算机的应用基础知识,即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是计算机技术基础,即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总结
  总之,所谓“教学”就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的学习,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改革中要充分考虑课堂的合理安排、知识的充分利用、实际的操作课程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求知效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并且使得学生能够更多的处于积极学习的状态中。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6.
  [2]李华,李春杰.王锐.《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科技咨询导报,2007(8).
  [3]魏德志,林丽娜.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福建电脑,2007(10).
  [4]肖永良.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改革研究.世纪桥,2007(4).
  (作者单位 江苏省海门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兴趣是学生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学习的强化剂。《课程标准》改革目标之一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查发现新课程实施以来造成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的主要原因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因素有关,本文就此略做介绍。  关键词:兴趣;调查;分析;策略    为了加强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教育教学的新思路,全面提高我县的教育教学质量,特此对全县基层学校学生学习兴趣现状进行
期刊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加强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几种:  一、情感式激励  感情是教师与学生双方联系的纽带,第一堂体育课开始,学生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来回报教师对其的信任。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融的基础上。教师
期刊
摘 要:在当今形势下,职业教学模式的改革已走到了一个关键点。本文以中职物理教学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教学改革的必要性,然后系统论述中职物理动态教学模式的概念以及具体的构建举措。  关键词:新形势;中职;物理;动态;教学模式;创造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要培养出满足经济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在中职物理教学中,如何做到
期刊
摘 要: 导入教学法,特别是文化导入在英语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重视。然而,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入教学在独立学院却未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这一问题能突破独立学院英语教学的颈瓶,活跃课堂气氛,并达到理想的英语教学效果。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教学 导入教学法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对于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文化导入和文化意识的培养是培
摘 要:小提琴是最具“歌唱性”的乐器之一,而右手的技术正是体现这一特征的重要因素。要发出好的、理想的声音以及能够自如改变声音的力度和色彩,就必须解放右手。近期通过对小提琴演奏及教学等相关书籍的阅读,并结合自身在学习和演奏过程中的总结,在文中对于右臂的运动和小提琴的发音等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并提出了一些较为科学的演奏姿势和方法。  关键词:握弓;姿势;音色    关于握弓姿势。通过归纳总结,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