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重视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供现实的、有趣的、适合幼儿审美需要的学习内容,创设让幼儿充分进行音乐活动的机会,充分交流,悉心体验,切实突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以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实生活;音乐表达;音乐创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4-0046-02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音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课程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独立存在,音乐课程必须生活化。
一、源于现实——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一切音乐的素材都源自生活,我们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下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泉水的声音叮叮咚咚……然后我就将这些声音内容有效地加以整合,来提升幼儿对这些声音素材的利用。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活动《郊游》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幼儿为一段无声的郊游动画进行配音,动画的内容是描述郊游过程中的场景。首先,我让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配音游戏,如树上小鸟的各种叫声;小河的流水声;人们的脚步声、交谈声;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接着让幼儿根据动画内容,尝试自主地为其配音。当画面出现喧哗的马路场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有的幼儿发出嗒嗒的脚步声;有的幼儿发出叮铃铃的自行车声音;还有的幼儿发出喧哗的交谈声……当动画上出现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时,教室里顿时出现了百鸟齐鸣的悦耳声音:有的叽叽喳喳,有的布谷布谷,有的啾啾啾……当画面出现郊外美丽的风景图时,教室里就出现了优美的声音:有的幼儿发出沙沙的树叶声;有的幼儿发出叮咚叮咚的泉水声;还有的幼儿会发出呱呱的青蛙叫声……最后我让幼儿为动画中可能出现的每种声音挑选一种适合的乐器,再让幼儿利用自己挑选的打击乐器为动画进行配音,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地将其内化。
二、寓于现实——让幼儿挖掘生活中的音乐
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常常伴随着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音乐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而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生活化。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音乐,让音乐教学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能满怀信心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如: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我用纸盒来创编”,首先我让幼儿玩纸盒,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纸盒会发出声音,接着我就让幼儿拍打纸盒创作不同的节奏,幼儿根据要求创作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节奏: 1.X X / X X / 2.XX X / XX X/ 3.XX XX / XX XX / 4.X XX / X XX /……接着我就让幼儿用自己创作的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这节课我给了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我始终引导、支持、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在这次教学中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样的教学比单一的教师进行节奏的练习,然后再进行乐曲演奏,效果要好得多。
三、用于现实——让幼儿学会用音乐来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表明: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它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可以合理地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一些体验、感受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首先我创设情境,鸭妈妈要带着鸭宝宝们去赶花会,你们瞧它们是怎么去的。边听第一段音乐边看图谱,在跳跃的音乐中幼儿的思维也活跃了起来,他们都纷纷举手说:“它们是边叫边走着去,走着走着还要游泳呢!”“对呀!它们边走边叫,还游泳呢!那让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赶花会吧!”幼儿跟着老师在快乐的音乐中去赶花会了……“花会市场终于到了,让我们来看看吧!”让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音乐第二段,“我们一下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朵,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你最喜欢的那一朵花!”幼儿都踊跃地摆着优美的姿势,来诠释自己喜欢的花朵……最后我让幼儿根据音乐编排音乐剧,我将全班幼儿分成两大组,让幼儿倾听整首音乐,并根据每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进行音乐舞台剧排演。
四、创于现实——让幼儿根据音乐来创编
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我们若能注意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创造性地对音乐进行创编、运用,将音乐融合于现实生活中,勾勒出一幅“现实生活画面”。如我曾经组织过的一次教学活动《幸福拍手歌》,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后,我就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不同礼貌习俗动作进行歌曲创编,如:新西兰毛利族人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见面时,鼻子与鼻子互碰,表示亲热;我国台湾省的阑屿原著居民背靠背擦两下,喊一声“锅盖”;印度和泰国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屈膝;西班牙人相互拥抱、脸颊相贴;日本人的鞠躬礼;中国传统礼节抱拳作揖……幼儿根据这些有趣的礼俗动作进行歌曲创编,接着我就让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歌曲进行表演,让幼儿围成两个圆圈唱《幸福拍手歌》,内圈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相反。当唱完一段,教师喊出一个国名或地名,大家赶快找到另一个圈中的人做出规定的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音乐经验得到很好提升。
“生活与生活磨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因此,我们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教育生活化,为幼儿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育;现实生活;音乐表达;音乐创编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04-0046-02
陶行知先生曾经这样说过:“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生活是音乐的源泉,是幼儿音乐教育的内容,也是幼儿音乐学习的重要途径。幼儿音乐课程不能脱离幼儿的生活独立存在,音乐课程必须生活化。
一、源于现实——让幼儿学会发现生活中的音乐
美国教育家华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一切音乐的素材都源自生活,我们要学会用发现的眼光去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下大雨的声音哗啦哗啦;小鸟的叫声叽叽喳喳;泉水的声音叮叮咚咚……然后我就将这些声音内容有效地加以整合,来提升幼儿对这些声音素材的利用。我运用奥尔夫教学法在音乐活动《郊游》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幼儿为一段无声的郊游动画进行配音,动画的内容是描述郊游过程中的场景。首先,我让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配音游戏,如树上小鸟的各种叫声;小河的流水声;人们的脚步声、交谈声;树叶被风吹动的声音……接着让幼儿根据动画内容,尝试自主地为其配音。当画面出现喧哗的马路场景时,教室里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有的幼儿发出嗒嗒的脚步声;有的幼儿发出叮铃铃的自行车声音;还有的幼儿发出喧哗的交谈声……当动画上出现一群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时,教室里顿时出现了百鸟齐鸣的悦耳声音:有的叽叽喳喳,有的布谷布谷,有的啾啾啾……当画面出现郊外美丽的风景图时,教室里就出现了优美的声音:有的幼儿发出沙沙的树叶声;有的幼儿发出叮咚叮咚的泉水声;还有的幼儿会发出呱呱的青蛙叫声……最后我让幼儿为动画中可能出现的每种声音挑选一种适合的乐器,再让幼儿利用自己挑选的打击乐器为动画进行配音,幼儿在游戏中快乐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经验并不断地将其内化。
二、寓于现实——让幼儿挖掘生活中的音乐
音乐是生活的一部分,它常常伴随着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音乐教学内容应与幼儿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让幼儿感悟到音乐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进而有利于音乐学习的生活化。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音乐,让音乐教学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样才能使幼儿感到更亲切,更能满怀信心地走进音乐的殿堂。如:音乐活动《幸福拍手歌》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环节“我用纸盒来创编”,首先我让幼儿玩纸盒,在玩的过程中他们发现纸盒会发出声音,接着我就让幼儿拍打纸盒创作不同的节奏,幼儿根据要求创作出了很多不同类型的节奏: 1.X X / X X / 2.XX X / XX X/ 3.XX XX / XX XX / 4.X XX / X XX /……接着我就让幼儿用自己创作的节奏为歌曲进行伴奏,这节课我给了幼儿充分的创作空间,我始终引导、支持、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作。在这次教学中幼儿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大家都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每一个环节的活动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这样的教学比单一的教师进行节奏的练习,然后再进行乐曲演奏,效果要好得多。
三、用于现实——让幼儿学会用音乐来表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表明:要给幼儿提供自由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理解和想象,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它作为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可以合理地通过日常生活和艺术的连接,汲取和扩展艺术想象和艺术创作的素材和灵感,在不断提高艺术能力的情况下,反过来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生活,用艺术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幼儿将自己的一些体验、感受用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首先我创设情境,鸭妈妈要带着鸭宝宝们去赶花会,你们瞧它们是怎么去的。边听第一段音乐边看图谱,在跳跃的音乐中幼儿的思维也活跃了起来,他们都纷纷举手说:“它们是边叫边走着去,走着走着还要游泳呢!”“对呀!它们边走边叫,还游泳呢!那让我们也跟着他们一起去赶花会吧!”幼儿跟着老师在快乐的音乐中去赶花会了……“花会市场终于到了,让我们来看看吧!”让幼儿边看图片边欣赏音乐第二段,“我们一下看到了这么多美丽的花朵,请你用动作表现出来你最喜欢的那一朵花!”幼儿都踊跃地摆着优美的姿势,来诠释自己喜欢的花朵……最后我让幼儿根据音乐编排音乐剧,我将全班幼儿分成两大组,让幼儿倾听整首音乐,并根据每段音乐的不同内容让幼儿自由选择道具,进行音乐舞台剧排演。
四、创于现实——让幼儿根据音乐来创编
著名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我们若能注意激活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创造性地对音乐进行创编、运用,将音乐融合于现实生活中,勾勒出一幅“现实生活画面”。如我曾经组织过的一次教学活动《幸福拍手歌》,在幼儿学会演唱歌曲后,我就根据不同国家、地区人们的不同礼貌习俗动作进行歌曲创编,如:新西兰毛利族人或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见面时,鼻子与鼻子互碰,表示亲热;我国台湾省的阑屿原著居民背靠背擦两下,喊一声“锅盖”;印度和泰国人双手在胸前合十、屈膝;西班牙人相互拥抱、脸颊相贴;日本人的鞠躬礼;中国传统礼节抱拳作揖……幼儿根据这些有趣的礼俗动作进行歌曲创编,接着我就让幼儿根据自己创编的歌曲进行表演,让幼儿围成两个圆圈唱《幸福拍手歌》,内圈顺时针方向走,外圈相反。当唱完一段,教师喊出一个国名或地名,大家赶快找到另一个圈中的人做出规定的动作,在整个活动中幼儿的音乐经验得到很好提升。
“生活与生活磨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我们把自己放在社会的生活里,即社会的磁力线里转动,便能通出教育的电流,射出光,放出热,发出力。”因此,我们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使音乐教育生活化,为幼儿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