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探讨

来源 :建筑与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f1987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纪念性园林是人类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它不同于纪念性建筑和纪念性雕塑,是一个更大的尺度概念,其中包含了建筑、雕塑等人工因素和山水、植物等自然因素,并且功能也较复杂,更加需要强调整体统一和有机组合 [1] 。本文通过对纪念园林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并结合本人实际项目费县颜真卿公园设计为研究内容,探究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纪念主题与艺术文化内涵及形象表达的结合问题,探究纪念性园林艺术的建构、意境、规律以及审美文化心理,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名人纪念园景观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
  [关键字]:公园、地方特色、纪念性
  前言 纪念是人类的本能,是通过对过往的人和事的回忆,以唤起缅怀和感悟,其实质是一种情感体验。通过纪念活动,人类不仅感知了历史和文明,而且丰富了个人和集体的文化意向,同时也促进着人类的文明进步。任何纪念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有一个媒介,纪念性园林就是其中的一种媒介,它“是一种对人或事表示怀念以及传承历史的综合区域环境,是人类的纪念情节物化于园林的一种形式”。纪念性园林不同于普通的公园,它把精神功能放在首位,要求有较高的艺术表现力,因而在规划设计上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 纪念性公园的概念
  当人类的纪念性情感,如追忆、哀思、凭吊、缅怀等,能够寄托于园林,在园林的建筑、山水、草木等景观之中被激发和表现的时候,这座园林也就具有了纪念性质,成为了一座纪念性园林。《中国园林鉴赏辞典》[2],一书中,对纪念园林有如下叙述:“纪念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中较特殊的一类,它以缅怀纪念某个先贤、高士、哲人或其它重要人物或事件为园林主题,具有较强的历史人文意味。也有些园林所纪念的人物只见于某些上古的传说,如伏羲、轩辕、女娲等,但因为通过数千年的流传,他们已成为华夏文化源头时期的中心人物,早就成为人们纪念甚至祭祀的对象。"具备纪念性质,发挥纪念功能是此类园林的核心和目的所在,也是区别于其它类型园林的特殊之处。
  纪念公园乃是以可观、可闻、可触、可感的园林载体,承载着后世对先贤的仰慕、崇拜、缅怀等情感,园林之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精神情旨,无疑是极为突出和强烈的,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它是为满足人类纪念的精神需要而存在的,它的精神功能超越了物质功能而成为第一位的因素[3]。
  二、研究意义
  (1) 通过对纪念性园林艺术的研究,清晰地展现出纪念园林的艺术特色,确认其在园林中的
  重要地位,促进现代公园体系的研究。
  (2) 对纪念性公园中的花木、建筑艺术研究,提炼出生态美的价值,为当下园林创作稍微提供
  一些可借鉴的资料。
  (3) 对纪念性主旨的研究,展示园林的“重文崇教”的文化特征,归纳出“寓教于游"的園
  林功能,丰富了中国园林功能的研究。
  三、纪念性公园的规划原则
  纪念性园林的空间设计布局不仅要遵守园林布局设计的基本原则,还要有纪念性园林自
  己的设计原则。要既能够体现出“艺术的美观”,又要展现出“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高
  度”。因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纪念性园林布局的综合性与统一性
  既要把园林中的一些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艺术规则有机的组织起来,还要因地制宜,结
  合实际地形以就地取材。同时还要考虑到当地的气候条件。
  (2) 要主题鲜明,主景突出
  比如说陵园、陵墓类的园林绿化就要体现出庄严、肃穆的氛围,那么就要多用草坪和松柏类常绿乔、灌木等,在植物的配置上也应该以规则式为主。而如果主题是纪念历史事件的话,那么则可以通过主题雕塑或者小品自身的特点。
  (3)应合理的选址
  纪念性园林是人们进行纪念活动的场所,其特殊的功能决定了它的环境应该是较为庄
  严、肃穆的,如果周围环境十分的复杂和嘈杂,那么就会影响到纪念的目的和意义。因此,
  我们应当尽量利用那些有利的因素,而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那些不利因素的干扰。
  (4)要考虑到参观者的心理
  现代纪念性园林主题的表达更加关注人的感受,因此在设计时要从参观者的心理出发,
  注重普通参观者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以表面化的叙述来达到感化和教育的目的。许多纪念
  性园林更注重把周围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结合在一起,并将景观与特定的纪念仪式连接出
  来,这样更有利于参观者感情的提升。
  (5)要考虑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纪念性园林的环境要素包括物质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要素。物质要素主要包括地
  形、水体、植物等因素,自然环境要素是指自然界的光、声音、色彩等因素,人文要素则是
  指那些以历史文化和民俗的形式参与到空间要素的各个环节。其中,物质要素和自然要素都
  是作为独立的因子参与到园林的设计规划中的,而人文要素则往往是与前两者融合在一起
  的、那些以精神内涵形式参与到空间塑造和设计中的。因此要充分考虑到这三者的融合贯通。
  四、 纪念性公园的设计手段(实证研究)—— 以费县颜真卿公园为例
  (1) 项目概况
  4.1.1 场地分析及项目解读
  颜真卿公园总规划面积187亩,公园选址位于温良河以西,自由路以南,基地内部有现状水系资源。方案构思需体现颜真卿文化内涵和城市滨江公园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创造秀丽城市形象,以塑造“真卿故里,山水费县”为主旨规划设计。
  4.1.2 问题与思考
  颜真卿事迹为一个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和自然魅力,一般来说,纪念的主题是抽象的概念,它需要通过一种或一组可感知的物化环境空间去表达,能够让参观者在过程中感悟,在感悟中纪念。现代纪念性景观强调以空间为重点,以情感为纽带,通过为参观者提供不同的思考空间,以及视觉、听觉、触觉等感悟方式,让纪念的意义在不同的片段中得到叠加,并最终得以升华。针对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的项目设计,在纪念园的设计中重点思考以下几方面:   (a)把握场地特征,整体纪念框架的构建;
  (b)着力空间营造,注重人与物的情感交流;
  (c)设计语汇的多元化。
  4.1.3 项目定位
  集历史教育、休闲游憩、生态自然为一体的展示盛唐风貌的园林式颜真卿文化主题公园。设计突出“颜真卿文化”结合费县特色的的旅游资源,如“费县石” ,“颜体”等。费县可以通过“颜真卿公园”的建设, 树立“文化”品牌, 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和知名度,有利于招商引资和优秀旅游城市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4.1.4 总体布局
  公园的总体布局采用“一脉、五区、多景。”
  一脉:指公园的弧形水系
  五区:文化主题区、滨水休闲娱乐区、奇石观赏区、文化纪念区、植物观赏区
  多景:各个功能性的景观场所
  (a)设计南入口为公园主要入口,节节高的对景轴线延伸至公园的焦点颜真卿雕塑广场。生态水系具有向心感,由广场渗透至四处,广场以西分别分布颜真卿纪念馆、颜真卿会馆、鲁公阁等一批唐式建筑群。为了协调和过渡城市环境,东侧为滨江娱乐区,滨水环线和步行道串联各个休闲设施和景点广场。
  (b)公园北入口轴线为主题景观轴线文化区,体现开门见山的构思。采用轴线规划布局方式分为主轴线的纪念性景观和休闲活动空间。虽按轴线处理,但两边运用了均衡而不严整、对称而有变化的手法,有收有放,灵活多变。
  (2) 设计策略
  4.2.1建筑
  颜真卿为唐代著名文人,主要以展示颜真卿生平事迹为主,有颜真卿纪念馆、颜真卿会馆、鲁公阁等一批主题建筑,互相之间用连廊相连。为了呼应历史背景,整个公园建筑以唐代建筑风格为主。
  4.2.2主题纪念区——轴线控制、主题的凝练
  从公园大门进入园区后,直接进入视线的就是轴线纪念区。在纪念区由于游较多,因此应有一个集散广场,颜真卿公园主题雕塑是颜真卿公园的点题之作,是公园高品质建设的灵魂。
  公园主题雕塑共分三个组,第一组为《颜真卿与祭侄文稿》(图1),位于公园大门入口的庭院内,由颜真卿铸铁坐像与书案石组成,书案石上刻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的颜真卿行草书《祭侄文稿》,颜真卿扶案凛坐,握笔凝视,以意象写实手法,表现颜真卿书写完文稿时悲愤凝重的瞬间情形。第二组为《颜真卿书法石阵》(图2),位于庭院北,距主雕《流长》的道路两边, 分别放置8组、15块刻有颜真卿书法代表作品的费县石。每块石依空间尺度自由摆放。第三组为《流长》(图3),位于水岸边,高12.6米,由黑白相间的特殊石材自然垒砌而成,引水自顶在黑白相间抛光的四面上缓流而下,远望似墨流动,犹似“屋漏痕”,又如高山流水。以中华特有“墨”的流长, 意寓汉字书法艺术和忠孝文化之源远流长。 粗砺外廓、高大伟岸,蕴含博大与雄浑,光洁内壁,如刃如镜,意喻清正与刚烈,此正是颜真卿人格及书法艺术之精髓。其意象是对颜真卿人格魅力及其书法艺术的总结与升华。 图1
  图2 图3
  4.2.3 风格、空间及地形
  公园为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相结合的风格,为了融于自然,顺应自然,师法自然形成中国园林所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园林,布局上以自然式布局为主,不管在种植还是在地形处理上。在地形处理上要因地制宜四周设计微地形围合空间,自然布局,一些在综合性公园内的设施均可以此区设置,还应设置一些水景,座椅等。
  (a)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是智慧的源泉,水是智慧的象征。因此公园的规划以水为主脉,串起公园各个景点,并以历史故事视觉化手法,运用各种景观元素讲述颜真卿的生平典故。通过对湖中小岛设计,形成较好的局部景观节点和视觉焦点,成为湖面的点睛之笔,从而为全园带来灵性与活力。
  (b) 基地的构图上讲究疏与密的有机结合,大尺度的线性构图和丰富的空间处理,把湖水、林带、草地通过自然和人工有机融合起来,给人们展示一个舒适安逸的空间,在继承了地方景观和文化特征的同时,加强了以娱乐休闲为主题的大众参与性。
  4.2.4 植物
  为烘托肃穆的气氛,植物配置以常绿植物为主,如:松柏类,形成色彩浓郁、历史氛围厚重沧桑的环境基调,使游人进入该区就被这种宁静而庄严的气氛所感染,从而心绪转为平和、庄重。附属的休闲纪念空间种植以落叶季相明显的树种,如:重阳木、毛白杨、悬铃木等满足空间开敞、视线通透、景观丰富的需求。文人爱竹,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美谈,竹之优雅苍劲、不畏严寒的品质,正是對文人节气的最好赞美与纪念。碑林区禅意空问以诗词书法为主题,以竹为次题。形成丛生竹、散生竹、观赏竹等绿竹万竿的景象,展示颜真卿的文学修养与个人情操。
  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形式,重要的节点及视点可选取多种彩色叶树种,如:枫香、银杏、黄连木、槭树科植物等,结合水系、建筑,形成色调清新、立面层次丰富、林冠线变化有韵律的诗意氛围。
  五、 结论
  随着纪念性景观城市化,纪念性景观设计更注重景观的休闲游憩化,在对原有纪念性景观的设计中,重视休闲游憩空间的营造,使游人在感受严肃气氛的同时身心得到放松,情感得到陶冶。其次要注意旅游娱乐功能的拓展,旅游和纪念结合纳入:博览、娱乐、餐饮游玩等功能,使游人的参与性更大。
  纪念性景观的设计实质就是调配各种景观元素,利用适宜手段去组织搭配协调各个元素,通过多样的表达方式营造空间气氛,表达纪念意义的场所精神。纪念景观是纪念精神的物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场所的可识别性。作为当代人们精神领域的文化活动,它既要有更深的文化背景、历史内涵和象征意义,更能体现时代的精神。颜真卿纪念园景观设计从景观设计学的角度,提出了传统文化通过现代景观设计手法进行传承更新的方式,希望对其他纪念性景观设计提供借鉴,也希望对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开发思路有所扩展和启示。
  [1].纪念性园林规划设计探讨【D】——以葫芦岛市公园概念性规划为例
  [2].陈从周.中国园林鉴赏辞典【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1 1.
  [3].丁奇.纪念性景观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
其他文献
摘要: 工程现场管理的方法是工程技术与管理交叉的复合性课题。我们关注工程管理的管理方法的创新,更强调工程管理的内容,内容是管理提高施工的灵魂。我们相信,只要建筑业企业积极推进现场工程管理方法集成化建设,不断改进现场工程管理,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甚至更短的时间内,使我们的企业面向国际,走向世界,拥有一流服务的国际“品牌”新形象。  关键词: 工程项目 施工管理 现场管理  任何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效率
期刊
【摘要】从“绿色建筑”理念出发,在比较研究国外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建筑发展现状,提出分阶段和Q-L 二维评价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综合采用AHP方法及Delphi专家咨询法,对绿色建筑评估的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适应性进行了研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能源、建材和水等各专项的技术专题研究;开发了配套的绿色建筑评估软件和包括建材、绿化和结构体系等在内的基础数据库;从而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科学的绿
期刊
摘要:  作者深入探讨了高压旋喷桩施工技术措施的细节,以及其在地基加固工作中所占的重要性,并现有措施的施工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希望通过本文可以让更多的同仁们认识到高压旋喷桩的重要性,在今后的工作中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  关键词:  高压旋喷桩;施工措施;探讨;工艺  1 引言  随着科学以及技术的日新月异,现今我们对于软土层地基加固处理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同时处理技术也越来越成熟,高压旋喷桩是目前应用
期刊
【摘 要】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建筑项目的兴建,使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然而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本身具有的管理涉及面广,人员层次不一的特点,给项目管理工作带来的困难。本文作者从实际工作出发对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全面阐述。  一、项目管理机制创新  从机构上,设立市场合同部、工程技术部、施工管理部。市场合同部集合同管理、计划管理、财物管理、成本管理和结算管理于一体,有利于突
期刊
摘 要:珠江黄埔大桥北锚碇深基坑采取圆形嵌岩地连墙加内衬的支护形式,该基坑外直径73 ,地连墙1.2 ,内衬厚度2~2.5 。为深入了解该基坑支护方案的安全储备情况,并预测其可能的破坏形式,在模拟施工过程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将土体重度增加至支护结构破坏的方法,对该基坑进行了破坏模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该圆形支护结构空间作用明显,变形小。结构破坏从地连墙径向位移最大处开始,在该点处外
期刊
摘要:  水利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土坝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工程投入使用后的整体效果。为此,必须做好土坝的设计和施工工作,以此来确保土坝的质量。基于此点,本文依托某工程实例,从土坝施工导流方案设计、围堰尺寸、型式及布置方式以及土坝施工技术要点等几个方面对水利工程土坝施工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库;土坝;施工导流;施
期刊
摘要:随着工程勘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水文地质勘测认识的不断提高,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中重要性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密切联系,地下水作为土壤和基础工程环境的组成部分,不仅直接影响岩土工程的地质条件和特征还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建筑物的稳定和安全。本文结合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分别从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水文地质对工程的危害,工
期刊
摘 要:悬挑式脚手架由于具有一次投入少、适用范围广、不受层高和场地限制、有利于现场文明施工管理等特点,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本文结合应用实例,重点介绍了悬挑式脚手架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施工中的注意事项,旨在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关键词:型钢悬挑脚手架;搭设;施工技术;注意事项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业日益增多。脚手架作为建筑施工必须使用的重要的临时设施,其结构、形式
期刊
【摘要】:由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出发,探讨建筑工程管理于我国国情下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此对于提升建筑企业市场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现状;控制措施  建筑工程管理指的是自建筑工程的立项起,通过对招标、规划、设计、施工等诸多过程的管理,从而保障建筑工程项目实现高成效。建筑工程管理融汇于工程的施工与竣工阶段,在此过程中,针对建筑工程的
期刊
摘要:在公路建设中,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抗滑、低噪声、施工周期短、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广泛应用。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飞速发展,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平整度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从目前国内以建成的公路路面运营前后平整度较差的资料显示,沥青混凝土路面不平整不很理想。本文对沥青路面不平整产生的主要原因作了分析,并对提高路基及路面基层平整度提出了相关措施。  关键词:公路 沥青混凝土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