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南海江尾村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构思

来源 :旅游纵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tian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平潭国际旅游岛的建设正处于上升阶段,南海乡作为平潭旅游发展规划空间布局的五组团之一,同时也是未来离岛规划主要旅游目的地,其许多旅游资源还未进行大规模开发。本文通过对南海乡江尾村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对江尾村提出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构思,总结出平潭离岛乡村旅游的发展规划思路。
  关键词:旅游资源;规划设想;平潭南海乡;江尾村
  中图分类号:F320;F59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平潭国际旅游岛发展规划(2016-2030)》(以下简称《规划》)将平潭旅游的空间布局确定为“一廊两环三区五组团”,其中五组团之一就是南海海岛旅游组团[1]。“南海组团”是未来平潭真正的离岛,同时也是渔业养殖基地和海洋生态富集区。南海乡位于平潭岛的南端,距离平潭16千米,属于离岛,主要由草屿岛和塘屿岛123个岛屿组成,有人居住的只有草屿岛和塘屿岛。全乡陆地面积13.9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110公顷,山林面积约212公顷,海岸线长59千米,可开发的浅海面积1 400公顷,滩涂面积约133公顷。南海乡东面是台湾海峡,南面是莆田的南日岛,西面与福清市东翰隔海相望,北面是平潭市敖东镇。可以说,南海乡是整个平潭离我国台湾最近的岛屿。《规划》指出:南海乡的旅游将突出生态优势,做到原生态、真生活、深体验和面向专门群体,发展低容量的海洋观光、休闲渔业、海钓运动、海岛训练等深度体验游,与主岛的现代、时尚、大容量旅游和度假的模式形成差别和分工,达到错位互补、联动发展。
  当前,国家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乡村地区以其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国家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2]。休闲旅游市场下的乡村旅游更加突出原生态、真体验、慢生活[3]。乡村旅游的体验形式主要以感受与亲密接触乡村自然田园风光、呼吸乡村新鲜空气,体验乡村农家生活等慢生活为主[4]。“旅游吸引力”被公认为是旅游资源的核心要素,乡村旅游的核心吸引力是其优越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乡村淳朴自然生活形态的乡村人文资源[5]。乡村旅游资源规划包括乡村区域旅游要素调查、旅游空间布局、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线路策划、旅游环境优化等内容[6]。
  本文选择的规划对象为南海乡江尾村,主要位于南海乡草屿岛东南部,是南海乡的一个行政村,村庄三面环海,临近塘屿岛平潭海坛风景名胜区“海坛天神”,附近有两个无人岛——前岐岛和东甲岛,同时村庄拥有大片保存完好的红顶石厝建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草屿岛是南海乡的行政中心,资源优势以及便利的政治区位可以为更好地发展离岛乡村旅游提供条件。

一、江尾村旅游资源特点


  (一)自然资源环境
  江尾村北侧的洋雷顶,是草屿岛的最高山峰,海拔200多米,山上遍植各种相思树、黑松、芦苇草等,生态环境好,登顶峰可四面观海,东面是台湾海峡,南面是莆田南日岛,西面与福清东翰隔海相望,北面是平潭的敖东镇,是看日出、观日落的绝佳平台。在江尾村有着一片鹅卵石的沙滩,该沙滩的鹅卵石全是天然形成,形状各异,颇具特色。
  正对江尾村的无人岛是前岐岛,沙滩平缓,海湾风平浪静,是踏浪、拾海螺、海钓的绝佳体验地。岛上一片石山,显见一块巨大的“飞来石”,俗称风动石。另一处无人岛是东甲岛,从江尾村乘船需要30分钟抵达,东甲岛长1.4千米,宽0.5千米,面积0.8平方千米,距离草屿岛9千米,是无数游客向往的福建“马尔代夫”。岛上淡水丰富,早在1984年福建省在这里开通了对台贸易的平台,因此又称闽台贸易岛,直到1989年才撤销了交易。
  从草屿岛乘船20分钟可到塘屿岛,塘屿岛的国家级风景名胜景区“海坛天神”是平潭海蚀地貌的代表,为一巨型灰白色花岗岩,是天然的象形石人。天神头枕沙滩,足伸南海,躺长330米,胸寬150米,头宽35米,头高31米,脖子长18.3米,下身斜翘一柱状风化岩体,当地居民称之为“神仙石”,周身均为花岗岩球状风化造型,如此巨大的球状风化造型世所罕见,天下奇绝。
  (二)丰富的人文民俗风情
  保存较为完整的红顶石厝民居建筑群,布局严谨,比例协调,设计独特,历史悠久,保留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当地庙宇文化丰富,其中供奉最多的是齐天大圣。一般过节、盖房、或有重大事件都会请神灵,更有当地民众组织具有传奇色彩的表演活动,这在其他景区是看不到的,使这个美丽的小岛增添了不少的神秘色彩。
  (三)江尾村旅游限制因素
  江尾村位于平潭南海乡草屿岛,由于草屿岛属于外岛,需要从平潭主岛的芬尾码头乘船才能到达,目前草屿岛的旅游开发基本为零。草屿岛与塘屿岛都是离岛,但当前南海乡的旅游开发只有塘屿岛的“海坛天神”,景区也还处于建设中。在以往旅游季,“海坛天神”并没有列入旅游开放景点,所以旅游项目开发团队也没有设计这条线路,来这里游览的大多是自由行的散客,也有旅行社拼团来这里,但基本不过夜。
  目前,制约旅游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的制约,每天的渡轮只有两班,且客货同船,没有专供游览的客轮,不利于游客出行;二是岛上接待能力有限,淡水的供应是主要问题;三是旅游资源还未整合,吸引力不足。

二、南台文旅小镇策划构思


  (一)项目策划思路
  江尾村一面靠山,三面朝海,自然地理环境优越,村落保留有建筑年代久远的红顶石厝景观,周边有两个未开发的无人岛(前岐岛和东甲岛),对面又有“海坛天神”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整个村庄的自然生态还没有被破坏,在山海之间的自然村落生态环境是稀缺的旅游资源。在计划经济时期,江尾村就已经是南台贸易中心,具有与台湾联系的历史渊源。充分挖掘江尾村的自然和历史文化资源,以山、海、食、乐为旅游规划串联元素,能够让游客在看山、看海、吃山里、海里美食、体验海岛渔家生活、无人岛岛主的活动基础上,充分感受独特的平潭海岛的离岛原生态风俗民情。   (二)项目功能定位
  以“离岛4A景区”为开发思路,打造集海岛观光、渔村文化体验、南台贸易历史纪念、“未来森林”亲手植树及其他滨海文化休闲体验产品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度假小镇。
  (三)项目功能组团
  1.后山生态观光区
  修复后山的洋雷顶抗倭古寨遗址及烽火台,新建同心塔并配备望远镜和VCR演播室,另建观光亭和山顶木栈道,形成以观光游览为主的旅游区域,既可体验南海乡最高峰洋雷顶四面观海的心旷神怡,又可体验看日出、观日落的舒然心境,同时可以参观南台贸易的历史痕迹,游览古寨遗址,欣赏一山的独特风景,满足游客“游”“娱”的旅游需求。
  一是同心塔。在“洋雷顶”的最高节点选择合适位置建造一座瞭望塔,取名“同心塔”,并配备望远镜和VCR演播室,演播室的主题命名为“南台之声”,请专家把江尾村的对台贸易历史用文字书写出来,并用播放电影的方式在演播室来回放。二是抗倭古寨遗园。对洋雷顶的明代抗倭古寨烽火台遗址进行修复,并增加历史典故,取名“抗倭古寨遗园”,将其作为古遗迹游览点。
  2.滨海度假休闲区
  要结合洋雷顶山下农耕地及鹅卵石滩,打造游客服务中心、商业木屋、“十指连心”雕塑、“未来森林”种树园、滨海石滩浴场、滨海游步道漫步为一体的滨海文化休闲园区,既可满足游客中高档住宿需求,又可参观“十指连心”雕塑、体验“未来森林”亲手摘树,欣赏海景,感受“石疗”,享受美食及购物,同时在这里设置游客服务中心,满足吃、住、游、购、养的旅游需求。
  一是游客服务中心。在洋雷顶山下农耕地的入口位置,建造1~2间木屋,作为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服务、游客集散、交通换乘、旅游区信息网络中心等。二是商业木屋。建造40间左右的木屋群,木屋群具有餐饮、住宿、购物等商业功能。三是“十指连心”雕塑。在文化园的中心位置,建造一个“十指连心”的大雕塑,象征“两岸一家亲”,在雕塑旁可立一个小石碑,对雕塑加以说明,让每位来这里的游客都能感受到两岸之间无法割舍的亲情。四是“未来森林”种树园。“未来森林”是由游客们种植的小树成长成大树,最后由这些大树形成“未来”的森林。此种树园具有纪念意义,即小树是两岸共同家园形成的见证者。五是海滨石滩浴场。利用村庄独有的鹅卵石滩建设石滩浴场,开设一些石疗项目,满足现代人养生旅游需求。六是滨海游步道。沿海边鹅卵石滩一带的海岸线修建游步木栈道,以享受滨海漫步,看海上日出的海边渔村生活慢节奏。
  3.古村落游览区
  特色红顶石头厝是江尾村民居的一大特色,通过对特色红顶石头厝进行改造提升,融入当地特色美食文化及渔业文化,连接主题民宿与海滩风景,打造石厝精品民宿,石厝美食街,古村落游览园的海岛古村落景观带,既能游览古石厝,体验当地渔业文化,又能住石厝民宿,品尝当地特色美食。
  一是石厝精品民宿。在不改变老民居主体结构的前提下进行提升改造,清洁街道环境卫生,修整破旧损坏墙体,打造主题精品民宿。二是石厝美食街。对部分石厝采用传统渔村元素进行装修改造,设立当地特色饮食作坊,让游客体验平潭饮食文化,并可现场制作品尝,例如:时来运转、八珍炒糕、老蛏滑粉等美食。三是古村落游览园。结合村内随处可见的渔网、渔船以及旧石厝内村民保留下来的一些日常用品等,设计相关文创产品,把自然村落的历史、生活习俗、民间信仰等用艺术的眼光描述出来,打造石厝观光游览景点,让游客体验别样的离岛民俗。
  4.无人岛体验区
  从江尾村乘船前往无人岛前岐岛只需10分钟,在江尾村普安下海域修建深水码头,此码头可引入快艇和游艇作为主要交通工具。依托前岐岛独特的海岛资源(如平缓的沙滩,石山、礁石等),规划以海钓和滑沙为主,再配合其他的沙滩活动。策划深水码头,海钓乐园、滑沙基地,让游客体验海钓,滑沙,沙滩踏浪、捡海螺等沙滩活动,采用“私人订制”的方式,让游客尽情享受“岛主”的感觉。
  一是深水码头。在普安下海域修建深水码头,此码头可引入快艇和游艇,作为前往前岐岛、东甲岛和塘屿岛的交通工具。二是海钓乐园。前岐岛拥有丰富的鲷类、鲈类等可钓鱼种,利用该岛沙滩上的礁石,建立海钓乐园,开展垂钓休闲活动。三是滑沙基地。前岐岛沙滩面积较大,砂质细腻,沙滩有一定坡度,可选择用来打造滑沙基地,主推亲子滑沙与情侣滑沙活动。
  (四)开发模式与风险把控
  南海乡江尾村目前仍保留村庄合作社,利用村庄合作社平台发布项目合作开发招商公告,引入平潭区内的旅游企业,达成“共同开发、共享收益”的战略合作模式,双方通过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打造“南台文旅小镇”,使江尾村成为离岛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江尾村在投资开发“南台文旅小镇”过程中,主要面临项目用地风险、市场经营风险及离岛旅游政策开发风险。目前,江尾村可利用土地资源大多为农村住宅或农业用地,项目建设用地必涉及征用与租赁农用地,在开展征地时,需制定互利有效的土地合作开发模式。江尾村离岛乡村旅游开发同样涉及旅游、餐饮、住宿、商业等多个业务领域,必将经历客源市场培育和逐步发展壮大的过程,彼时又将面临与周边旅游资源竞争客源的局面以及较大的市场经营压力,因此,项目在后期落地时需考虑引进多种专业经营团队,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合作分工与差异化的策略,化解其市场经营风险。需要注意的是,江尾村离岛鄉村休闲旅游开发与平潭地方政府的旅游规划、旅游产业政策等紧密相关,项目开发需要与政府多沟通协调,以取得政策的大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平潭国际旅游岛新布局:一廊两环三区五组团[EB/OL].[2015-12-18](2021-03-12).http://www.pingtan.gov.cn/jhtml/ ct/ct_2920_46838.
  [2] 徐露.基于增长极理论的乡村旅游资源深度利用研究[J].农业经济,2017(8):88-90.
  [3] 郭红芳.基于慢旅游理念下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16):60-61.
  [4] 张昌贵,方大凤.全域旅游理念下乡村景区化的内涵及其表征:以陕西省典型乡村为例[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8(4):17-21.
  [5] 张丽翠.循环经济理念下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运用[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29(4):190-191.
  [6] 吴兰桂.乡村旅游资源富集区全域旅游规划路径研究:以宜南山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9,58(19):17-21.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将聚焦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文化传承保护和产业化发展两难的问题,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视野下普洱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实现科学化、商品化、产业化的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让少数民族体育“回到”同為文化遗产的茶马古道文旅产业中,探索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新路径,实现少数民族体育和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文旅融合;叠加效应  中图分类号:G80-05;F127 文
摘 要:本文以洛陽建设中原城市群副中心为背景,就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展开思考,对洛阳现有和正在建设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及国内城市发展与博物馆建设融合的经典案例进行实地调研,查阅相关政策、文献等,开展问卷调查及访谈,深度发现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以点带面,为洛阳打造“东方博物馆之都”提供建设性意见,助力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  关键词:洛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东方博物馆之都”  中图分类号:F299.2
摘 要:基于标准化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人工沙滩景区作为目前滨海旅游市场的热点,科学统一的管理标准有助于提升其旅游服务质量。鉴于此,本文从景区配套设施、娱乐项目和服务人员素养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人工沙滩景区的旅游服务质量现状并提出相应提升策略,以期促进国内人工沙滩景区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人工沙滩景区;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引言  近年来,
旅游的发展给目的地社区带来了影响,当地居民是这些影响的主要承受者。居民的态度感知是居民对旅游发展最直观的评价,居民对旅游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变化的适应能力强弱,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其对社区旅游的支持度、满意度,进而影响其旅游参与意愿。因此,当地居民对环境适应的感知是衡量社区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立足乡村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这为乡村的经济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也为乡村旅游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乡村旅游越来越受到城市居民的热爱,其不仅能够推动当地农业发展,促进农产品销售,也为农民带来了经济收益。本文阐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改革建议,以期为
本文通过分析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的概念,了解青藏高原的发展现状,基于可持续视角研究青藏高原生态旅游模式,旨在遏制藏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以经济发展与生态友好结合为核心的新型生态旅游模式,立足于生态与经济的平衡点,运用生态旅游概念,建立政府部门-社会群体-当地藏民的多维度多主体体系,为藏区旅游产业注入内部动力,实现藏区生态旅游的长足发展。
南粤古驿道是广东省重要的历史文化游径,其保护与创新性发展是当前文化遗产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从化钱岗古道作为8个南粤古驿道示范地区之一,其保护利用对挖掘从化古驿道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及带动古道沿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笔者通过田野调查,结合钱岗古道发展概况及沿线旅游资源概况,提出保护与创新性发展路径,发挥钱岗古道的时代新价值。
摘 要: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缺乏重视,过于追逐经济效益,使靖西旧州绣球的民族手工艺传承面临工艺纯度下降的困境。本文运用文化再生产理论,探讨旧州绣球的多元文化传承路径,是优化平衡旧州绣球商业效益和工艺纯度的一个研究方向。  关键词:旧州绣球;文化符号;文化再生产;靖西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2010604129)。
摘 要:在鄉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业在发展中尝试将旅游产业与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结合起来,积极探索非遗文化视角下乡村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和新举措。江西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具备旅游产业开发的优势,必须基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契机,积极走“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之路。本文主要就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应对策略,以指导当地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
目前,很多城市开始重视公共空间景观建设.在提升颜值同时,一些旅游城市的客流量也逐年攀升.伴随而来的是游客与当地居民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城市居民的“居”与外来游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