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带绕颈经阴分娩可行性的研究

来源 :现代妇产科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you06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率已达90%以上,降低脐带绕颈的剖宫产率是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为探讨联合监护下脐带绕颈经阴分娩的可行性,进行了本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0年1月至6月经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孕妇108例为研究组,23~35岁,孕37~42周,均为单胎初产妇,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头盆不称,无产道及产力异常,估计胎儿体重2500~4000g,有宫缩后或孕37周时住院待产.随机选择同期因脐带绕颈要求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妇60例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年龄、孕周、胎儿体重等均无差
其他文献
以小麦品种鲁麦21和烟优361(低支链淀粉含量)、鲁麦1号和济宁13(中支链淀粉含量)、济南16和糯麦2号(高支链淀粉含量)为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小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对50份子宫内膜癌石蜡包埋标本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8.00%(24/50),其阳性表达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L.)弱筋品种宁麦9号和中筋品种扬麦10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钾施肥水平下花后旗叶叶绿素含量(SPAD)、净光合速率(Pn)和荧光参数的变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为研究防治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我们将足月妊娠剖宫产术分娩9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观察了米索前列醇(miso)和催产素对第3产程及产后2h出血量的影响,现
患者,24d,因停经46h,突发性下腹疼痛2小时,于2002年7月4日2时30分急症人院.中度贫血貌,脉搏120次/min,血压9.6kPa,心肺正常,下腹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
目的:研究子宫内膜癌bcl-2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增生期、分泌期、单纯型增生、复合型增生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共26份、子宫内膜癌49例的bcl-2癌基因蛋白表达及
患者28岁,因停经9个月,双下肢水肿,头痛,抽风2次于1998年8月30日收住院。患者于1997年11月30日早产一女婴(胎儿死亡),此后无月经来潮,早孕反应不明显,早产后6个月感胎动,15d前出现双
利用冠层高光谱反射率及演变的多种高光谱植被指数(VI),分析了不同施氮水平下不同棉花品种叶片氮积累量与冠层反射光谱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棉花叶片氮积累量的敏感光谱参数及预测方
建立棉花纤维品质指标的时空分布模型,对预测我国不同生态区棉花纤维品质,指导我国原棉进出口和纺纱企业配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棉花花铃期生理
在人工气候室水培条件下,以玉米(ZeamaysL.)杂交种F1户单4号及其亲本478和天四为材料,用根压力探针技术研究了正常供水和PEG-6000模拟-0.2MPa水分胁迫条件下,玉米单根吸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