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提高临床实习护生共情及沟通能力的作用

来源 :护理实践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l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巴林特小组活动”对提升实习护生共情及沟通能力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在我院实习的护生120名,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名.对照组按常规临床实习模式参与临床实习.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分批次参与巴林特小组活动每月2次,共12次.分别于活动开始和活动结束后运用杰弗逊共情能力量表(护生版)及沟通能力量表评估两组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的变化.结果 参与活动前两组护生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结束后,观察组共情能力及沟通能力评分各维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巴林特小组活动”可提高实习护生共情及沟通能力,可在应用于临床实习护生带教活动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对肝癌介入患者身心应激、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肝癌患者3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护理模式.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身心应激、生活质量及应对方式.结果 观察组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屈服、回避维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面对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
目的 探讨镂空式固定法应用于脐静脉置管危重新生儿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的行脐静脉置管的危重新生儿185例,按组间基本特征匹配原则分为对照组92例和观察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明敷贴密闭式固定脐静脉导管法,观察组采用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法.比较两组导管留置时间、敷贴更换频率、置管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采取镂空式固定法固定脐静脉导管后,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敷贴更换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置管期间导管相关并发症
目的 探讨六步癌症告知模型(SPIKES)干预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在医院进行肺癌介入治疗的13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疾病类型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采用SPIKES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告知病情后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告知后,观察组患者各维度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
目的 探究加速康复外科理念(ERAS)结合临床护理路径在胰腺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胰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观察组在临床护理路径中融入ERAS,比较两组术前1 d、术后5 d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前1 d转铁蛋白(TRE)、前清蛋白(PAB)、白蛋白(AL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 d,观察组TRE、PAB、ALB均
目的 探讨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以提高手术室医护满意度的实践效果.方法 在手术室引入磁性护理管理理念,包括建立多渠道共享治理,合理配置和使用人力资源,优化薪酬结构,支持职业发展及建立支持性人文环境.通过问卷调查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满意度、护士自我效能感、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磁性护理管理后,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及自我效能得分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师对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护理管理应用于手术室可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工
目的 探讨白血病患儿化疗期中焦点护理对感染防护及生活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9年6月—2021年3月在医院收治的202例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化疗.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焦点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的感染情况、骨髓造血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焦点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