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口径应用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China’s foreign Trade·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garet9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宽口径应用型人才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对高等教育赢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将起到重要指导作用。在强化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高校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对于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共同推进各类高等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佳木斯大学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对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教学、实践、科研等方面明确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途径和支撑条件,效果明显。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 宽口径应用型 培养模式
  佳木斯大学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始建于1958年, 担负着为黑龙江省三江地区经济建设培养农机、农艺科技人才的重任。专业高度重视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不断探索适合地方高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和实践载体,逐步形成了面向基层、面向三农、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建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应用型人才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为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才、技术保障。
  1. 我国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国家“三农”政策的提出引发了农业新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农机生产企业迅速的增长起来,很多传统的机械类企业也涉足了农机产品,甚至非机械类企业或对农业机械知识一无所知的单位和个人也相继踏入了农业机械领域。然而,与此极不相称的是,农业机械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仍然不好,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就是现行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以下称为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工科院校的农机专业不同于农业院校中的该专业,这些院校起初大都隶属于机械工业部门,因此农机专业的培养方案偏重于设计和制造。现行的国家农机专业培养方案是基于农业院校的特点而制定的,在课程设置上偏重于应用、管理和田间生产操作,工科院校的农机专业若照此套搬套用,就失去了专业原有的特色,造成了专业招生与就业的困难,同时也造成了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人才的匮乏。由此可见,对现行的农机专业尤其是工科院校中该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探索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针对宽口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人才的培养具有现实意义[1]。
  2. 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思路
  在农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以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和行业发展为目的,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以优化课程体系和培养过程,强化实践教学,规范教学运行为措施;密切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探索人才培養新模式,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加强应用基础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出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特色[2-3]。
  2.1彰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已进入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对人才的需求更注重能力和应用。这就要求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新农村建设需求作为根本着力点,以区域市场需求为出发点,为振兴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确实强调“地方性、应用性、特色性”,突出形成自己的人才培养特色。
  2.2突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点改革偏重课堂理论教学而忽略课外实践教学、偏重课本知识传授而忽略实际能力培养的模式,努力改变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实践动手能力较差的现实。从专业实际出发,以知识为基础,能力为重点,实践为抓手,强化素质教育,使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3实践体系的构建
  实践环节并不是零散的一些教学单元的集合, 只有将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设计等各环节进行系统设计,构成与理论课程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才能达到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中打造“产、学、研、用”人才培养平台。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模式转化为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创新实践有机结合的立体交叉综合教育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缩小学校和社会对人才培养与需求之间的差距,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4]。
  3.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
  3.1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拓宽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了融基础实践教学、专业实践教学、综合实践教学三个层面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积极推进实验教学、实习教学、设计环节的建设。
  3.1.1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开展专业教育及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基础实验( 如物理实验、计算机应用实验) 、专业基础实验( 如材料力学、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等) 和专业特色实验( 如汽车拖拉机、农业物料学、农业机械学等) 。为了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专业实验教学部分设置了基础性、设计性、综合性和研究性 4个工程训练层次。针对该专业每个开出的实验课程编写了相应的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指导书,其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占 85%以上。
  3.1.2 实习教学
  为提高实习教学效果,设置了金工实习、驾驶实习、汽车拖拉机拆装实习、农业机械装备认知实习、农业机械化生产实习和机械制造工艺实习等实习环节。使学生加深对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内容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3.1.3设计环节
  专业设计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 论文) 两种实践形式。课程设计开设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测绘与工程制图实践和小产品设计,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能力。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的课题包括设计性、科学研究论文性及计算机软件设计等几种形式。通过毕业设计( 论文)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
  3.2进一步开放实验室,增加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机会   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了实验室的开放,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实验室进行钻研和探讨。实验室由原来的定时开放,改为全天随时开放。实践证明,实验室的开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对巩固实验内容、加强实验效果、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3积极开展课外科技文化活动
  学生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与学生的能力培养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实践创新能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级挑战杯、数学建模、计算机仿真等大学生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屡获佳绩。
  另外多名教师指导学生主持、参加了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由学生做项目的主持人,教师指导完成项目,充分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创新的兴趣。
  3.4主动参与社会实践,面向社会,创业创新
  积极开展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从自我做起、从身边做起、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业创新意识。专业每学期假期组织学生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活动。另外经常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为农民解决实际问题,到桦川农场、友谊农场等地参加实践活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锻炼。
  結语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佳木斯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好效果,学生就业率逐年提高,并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随着探索和实践的深入,农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内容体系将会进一步完善。宽口径应用型人才模式培养面向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应对国际竞争,实施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国家目标,能够承担起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创新人才这一历史重任。
  ※基金项目: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KB2012-007),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KB2012-008),佳木斯大学教研项目(JYB2011-037)
  参考文献:
  [1] 刘长荣,刘士光,郑玉才,等.新世纪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与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方向[J].高等农业教育,2001(8): 72 -73.
  [2] 王春光.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未来发展的思考[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03 -107.
  [3] 周厚高,周俊辉,王文通.园艺专业课程群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0(6):48 -50.
  [4] 高吭,李玉柱,姬江涛,等.产学研有机结合提高农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31 -34.
  作者简介:李亚芹(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E-mail:liyaqin_20020702@163.com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其他文献
专业课程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数字通信与技术》是电信专业里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的一个综合课程。在教学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历了一个比较漫长、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始于 5 0年代中期毛泽东的探索。他提出的涉及市场经济体制各种基本要素的“新经济政策”,成为
学生在学习中创新能力的培养,应通过两方面来进行: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的习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在教学中通过提问培养创新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介绍了数控加工技术的特点,近年数控加工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广泛应用,数控机床向高速化、高精度、集成化、多轴化方向发展,数控加工技术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是实现优质、
技工学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中高等技能人才的重任,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技工学校的学生处于心理不稳定的青春期,学生群体素质不高,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
数控刀具是参与生产第一线的重要工具,在数控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保证了制造技术的有效实施。本文从数控刀具的概念八手,介绍了数控刀具的特点与选择,对数控刀具技术的发展做了
通过大量的实验和数据处理,测得使用OV-225固定相时一系列正构烷烃的容量因子和柱温的关系,同时也测得大量化合物的保留指数,并将其存入数据库,使软件的仿真能力得到加强.
目前国内许多啤酒生产线中缺少对瓶盖上生产日期喷涂码的反检验过程,导致最终产品生产日期字迹模糊、难以辨认甚至喷涂错误的情况频频发生。鉴于此种现状,我们开发了一个基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