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间杂种早代回交和高代选择性回交性状改良效果的研究

来源 :大豆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resentSco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别运用早代(F_1)连续回交和高代(F_3)选择性回交两种交配方式,探讨了改良大豆种间杂种野生性状及最大限度遴选优良基因型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高代有选择地回交可以有效地保持野生大豆的高蛋白特性;同时,对提高百粒重和扩大黄色种皮类型入选率也有明显效果。早代随机回交使高蛋白、高亚油酸和丰产基因型频率大幅度下降。从育成超高蛋白(>45%)品种考虑(长期计划),野生种质渗入率不应低于0.25;而从育成普通高蛋白(<45%)品种考虑(短期计划),渗入率可以降到0.125以下。在大豆种间杂种后代,种皮
其他文献
【正】 近年来,面对国内外包装产品的市场竞争,我国的包装印刷行业把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发新型产品、抓紧培训职工等工作都列入了企业发展的首要日程。不少企业做出了可喜
【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活动日益频繁,假冒伪劣商品也日趋泛滥,打假与防伪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据有关资料统计,全世界每年因仿冒各类高档名牌商
<正> 雷州半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北热带气候,冬天短而温和,偶有寒潮入侵,罕见冰霜,年平均气温23℃,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在15℃以上。加上雷州半岛冬闲田比较多,
本文以长江下游地区随机抽取的86个地方品种为材料,以6个推广品种为对照,研究该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群体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和产量等16个性状的遗传变异和遗传相关。结果表明:
大豆灰斑病是一个世界性的病害,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尤以黑龙江省最为严重,使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降低商品价值。育成抗灰斑病品种,是解除灰斑病对大豆危害的根本方法。采用
对73个生育期相近产量水平不同的南方大豆品种研究结果说明,籽粒产量与生物量及收获指数正相关,尤以后者更密切。鼓粒期茎叶比与收获指数显著相关,因而也与籽粒产量显著相关
本文对栽培大豆(Glycine max)和野生大豆(G.soja)雄配子体的发育和同步性及精子发生进行了比较研究。大豆和野生大豆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是属于同时型的,小孢子的发育过程基
用系谱分析法研究了东北地区168个杂交育成大豆品种与其祖先品种间的亲缘系数,估计了各祖先品种对辽,吉、黑三省大豆基因库的相对遗传贡献。结果表明,我国东北地区大豆育成品
连作与轮作大生各生育期土壤微生物生态分布和大豆孢囊线虫群体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无论上壤微生物总数或大豆根表微生物总数的动态变化,均以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其次是放线
本文研究了大豆种间杂交(G. max&#215;G. gracilis, G. max&#215;G. soja)后代的遗传力、遗传进度。结果表明:种间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规律基本上与栽培种内品种间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