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90例的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hw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新生儿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临床表现和病原体情况,为防治新生儿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收治的90例新生儿IFI的流行病学资料、病原学检查、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等。研究期间总住院病例数为23 179例,以院内开始对高危新生儿实施真菌感染预防措施的时间为界限,将2009年7月1月至2014年12月31日收治住院的患儿设为A组,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收治的患儿设为B组,比较两组患儿的IFI发病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

90例IFI患儿发病主要集中于6月至8月,共55例(61.1%)。早产儿(胎龄<37周)75例(83.3%),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有23例(25.6%),1 000~<1 500 g的患儿有36例(40.0%)。23 179例患儿中,A组8 239例,B组14 940例。IFI总发病率为0.39%(90/23 179),超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 g)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1 000~<1 500 g)IFI发病率分别为5.64%(23/408)、1.99%(36/1 805)。A组患儿IFI总发病率为0.72%(59/8 239),高于B组的0.21%(32/14 9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17,P<0.01)。A组中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患儿IFI发病率为9.66%(17/176),高于B组的2.59%(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2,P=0.020)。发生IFI前的危险因素暴露包括使用广谱抗菌药物89例(98.9%)、肠外静脉营养89例(98.9%)、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置管74例(82.2%)、有创机械通气59例(65.6%)、有外科手术史26例(28.9%)等。IFI的临床表现不典型,74例(82.2%)表现为精神反应差,65例(72.2%)氧饱和度频繁波动,37例(41.1%)频发呼吸暂停,36例(40.0%)发热。69例(76.7%)C反应蛋白升高,32例(35.6%)发生血小板计数下降。90例IFI患儿标本共培养出92株真菌菌株,病原菌主要为念珠菌(87.0%,80/92),其中34株(37.0%)为希木龙假丝酵母菌,18株(19.6%)为近平滑假丝酵母菌,10株(10.9%)为白念珠菌。经抗真菌感染治疗后,治愈或好转72例(80.0%),死亡4例(4.4%),放弃治疗或自动出院14例(15.6%)。

结论

IFI好发于早产儿,尤以超低出生体质量儿和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且发病主要集中在炎热的夏季。非白念珠菌感染逐年增多,成为主要致病菌。应针对高危因素进行早期识别、预防和治疗IFI。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微RNA(microRNA, miRNA)表达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中的可能机制。方法采集2017年于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就诊的4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和4名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标本。通过Affymetrix GeneChip microRNA 4.0芯片检测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的miRNA表达谱,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轻症和重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重症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2月29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八人民医院所收治的148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轻症组(包括轻型、普通型)和重症组(包括重型、危重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 domain molecule,TIM)-1及TIM-3、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纳入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和治愈的肺结核患者各50例,分成结核病组和结核病治愈组;另选同期在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体格检查的50名健康者,作为健
目的分析蛋白尿合并梅毒患者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抗体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诊断肾脏病理类型及治疗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宁波市泌尿肾病医院肾内科收治的临床表现有蛋白尿同时合并梅毒的患者共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抗M型PLA2R抗体的表达,并将患者分为血清抗M型PLA2R抗体阳性组和
病原学的精准诊断对感染性疾病的诊断非常重要。宏基因组学第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具有无偏倚性、广覆盖、快速等优点,能覆盖更广范围的病原体。本专家共识就第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样本采集、分析解读和诊断效能等方面进行证据总结和意见推荐,建立中国感染病原体宏基因组学检测的标准规范。
对于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的患者是否应进行抗病毒治疗,一直是临床难点。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外各大指南也分别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但综合来看观点并不一致。近年来一些大型描述性队列研究和干预性研究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现对此做一总结性综述,旨在帮助临床医师对乙型肝炎免疫耐受期患者的诊疗做出合理决策。
目的预测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刺突蛋白的抗原表位,分析刺突蛋白的变异规律。方法从基因库(GenBank)和全球共享禽流感数据倡议组织数据库下载2019-nCoV的基因序列(截至2020年3月4日)。应用ClustalW、MEGA 7.0、免疫表位数据库等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刺突蛋白潜在的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表位,分析比较刺突蛋白的
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日至3月2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收治的69例境外输入性COVID-19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同期收治的147例国内本土病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其流行病学、临床特征及转归等。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
肠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性疾病,为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但是儿童肠结核的发病率较低且易被误诊,尤其是与克罗恩病鉴别困难,现总结1例13岁儿童肠结核患者的临床特点、结肠镜检查表现、影像学改变、诊断及鉴别诊断经过、治疗和复查随访过程等。
目的了解采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干扰素受体(interferon-α receptor,IFNAR)、干扰素刺激基因因子3( 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factor 3,ISGF3)、双链RNA依赖蛋白激酶(double-stranded RNA-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KR)、核糖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