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衣御寒始于秋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自然气候的需要,又能在不知不觉中起到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添衣,就容易受寒致病;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
  另外,立秋后,冷空气逐渐加强,昼夜温差增大,“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心脑血管病。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若是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摘自《中国中医药报》)
其他文献
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一份子,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各个领域发展迅猛,给中职教育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广泛的前景。计算机教育的实际操作是很重要的,所以这
1名词术语医学名词用新近出版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医学名词》系列,药品名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为准。若原词过长且多次在文内出现者,于首次出现时写出其
例1,患者女,30岁,因左耳后起丘疹及结节伴痒1^+年于2007年7月来我科就诊。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耳后发现米粒大小丘疹,未予重视,后丘疹渐增大至绿豆大小,瘙痒明显,偶有渗出。患
美国的一项新研究结果表明,经常进行俯卧撑训练,不仅能强壮骨骼和肌肉,还能起到改善血管弹性、增加四肢血液流动、降低血压的功效,对心血管的健康十分有益。
目的: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ASOPP)患者在ICU内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我院1995年7月至2005年6月连续10年两个不同时期的ASOPP合并A
不知道朋友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丢了紧要或心爱的东西,东找西找,翻箱倒柜,挖地三尺的想法都有,但它就是始终不露面。最后往往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它在某个你不经意的时刻惊喜地冒了出来;第二种是它从此真的销声匿迹,不见踪影,直到你慢慢淡忘它。  这个遗忘的过程因人而异,有些洒脱的人,哂然一笑,转身即忘;有些人却心存不舍,久久不能释怀,每次想起都有一份失落——因为他(她)不能“放下”。  我们常常说“执著”是
目的:探讨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及合理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食管癌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年龄〉60岁)患者行幽门成形术后胃排空碍障缓解,17
我国自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代历朝都总结了不少有关养生长寿的学说和方法。其中,不少已成令人常读常新的箴言妙语。本刊将其陆续摘选刊登,有心之人可常常诵读,指导养生。
已有的图像表观迁移方法采用基于块的匹配技术,要求源图像和目标图像有较高的视觉相似性.然而,很多情况下用户很难轻易地找到符合要求的输入图像,从而大大限制了其应用.另一方面,已有的方法大多采用单一的迁移源,无法较好地处理复杂图像的表观迁移.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编辑传播的多源图像表观迁移方法.首先,采用基于编辑传播的笔画交互系统在源图像和目标图像中进行简单的标记.提出一种新的笔画自动修正方法
35kV落跌式熔断器是诸大油田电路的主要配电网,其安全性很是重要。最近几十年以来,油田35kV落跌式熔断器频繁异常地发生熔断事故,年平均发生次数近三百次,这严重影响了电路配网的安全。据分析,该问题在油路配电网中具备广泛的普遍性,针对这一事故研究展开,提出配套的抑制措施,对提高35kV电路的供电安全具有极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