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和生命的综合——评胡学文长篇小说《有生》

来源 :扬子江文学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guaiwdai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篇小说《有生》(1)是胡学文的新作。《有生》是一个有关"记忆"的故事,小说借祖奶的一天一夜,讲述了她的百年人生,就像乔伊斯在《尤利西斯》中,借用布卢姆荒诞的一天,来象征人类可笑的发展历史。《尤利西斯》中有一句十分令人难忘的人物独白:"历史是一场噩梦,我想要从中醒过来。"在祖奶一天的"基本感觉"中,她一生的卑微与荣耀、孤独与空虚、希望与绝望,甚至于悲悯和怜悯,在短暂的记忆瞬间,被一一回溯和激活。
其他文献
审稿意见是编辑出版部门对来稿质量好坏以及是否刊发、出版做出明确判断的评价意见,大都写在格式化的审稿单上,或者以书信、电子邮件的形式与作者交流,作为工作文件的审稿意
阅读胡学文耗费多年精力创作完成的长篇小说《有生》(载《钟山》长篇小说专号2020年A卷,首先引起我高度兴趣的,就是何为"有生"?以及胡学文到底为什么要把他的这部长篇小说命
一我认识王尧差不多已经有二十年。作为1960年代出生的知识分子,他既有作为一个学者的严谨、审慎和谦和,也有作为文学批评家的深刻、灵动和睿智。其才情和思想力量,令人惊羡,
其实,怎样写作是无法清晰描述的,诗的来临是神遇,类似在幻觉中行进。那第一行诗,究竟受到了怎样的指引?你往往糊里糊涂难以自述。好的诗句都是生命体,它或许受到过某个理念的
不知不觉中,新诗的历史已跨过百年的栅栏。如果说在新诗发轫之初,只要能够暗合其发展趋势即会获得读者的认可,方向就意味着成就;那么在新诗具有百年积累后的今天,唯有凭文本
一一个诗人,从步入诗坛到引人注目,应该说是有自然的机遇,也会有人为的操作。我们曾经目睹过某些"一鸣惊人"的诗人,在短时间内造成了轰动效应,可是时过境迁,没有人再读他的那
一1911年的辛亥革命,以"五族共和"而成民国。这个历经龃龉而达成的共识,从现代国家的意义上,将中国少数民族群体纳入"民国"之"民"的主体。有意思的是,随后"五四"开启的现代汉
城堡属于卡夫卡,当然也属于卡达莱。作家均有钟情的叙写对象,如俄罗斯作家的草原和天空,南美作家的丛林和河流,这无疑与作家的出身、经历、环境、文化有密切关系,那是在血液
一、引论:散文作为"母体"的文化原型散文作为母体性文化的功能,不仅在于其承载中华民族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发展,不仅在于因"载道"与"言志"两个母体话语系统的支撑,而使中
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自己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莫言《捍卫长篇小说的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