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跳舞只是素质教育中很小的一部分

来源 :祝你幸福·最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jianv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中国教育有自己的许多优良传统,如先教人做人,后教人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等。素质教育是教育的“回归”,教育改革就是回归常识。常识是什么?说到底,就是不用证明的公理。我们的今天的教育在许多方面被扭曲了,必须回归人类教育的基本规律上来。
  
  Q:学唱歌、跳舞上兴趣班就是素质教育吗?
  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当然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但它们远远不是素质教育的全部,或者说一句到家的话——它不是素质教育的本质。这是属素质教育提倡的范畴: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
  
  Q: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是什么?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要义:第一,是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是一个人整个的内在的生命体的能量的释放;第二,应该是有个性的发展——人与人是不同的,十个手指头都是不一样齐,我们要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培育;第三,对孩子的发展道路的选择,要尊重规律,尊重人的发展规律。
  
  Q:为什么要提倡素质教育?
  第一,我们的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发展之后,教育结构开始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说,参加高考的人数下降了,“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的局面发生变化了。
  第二,高等教育“大众化”给我们带来一个契机,就是调整高等教育价值观。考上大学的人多了,就业结构就发生重大变化。如果说还是按照过去的精英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告诉家长,大学毕业后孩子能找到“坐办公室的工作”,家长就会对高等教育不满。
  第三,现在,山东高考独立命题,独立划分数线。这就意味着,国家给山东50万招生计划,你山东的孩子考满分,还是只有50万个孩子能上大学;考80分,还是50万个孩子上大学。山东成为独立的高考单元给了教育改革的空间。
  
  Q:素质教育能“解放”山东的孩子吗? 怎么“解放”?
  过去考生多,能考上的机会少,所以大家拼命朝着分数使劲。很多学校就把提升素质的课程减掉,高考考什么我就开什么,本来节假日该让孩子休息,学校一个月才让孩子回一次家。这样做的代价是什么?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不高——发展得不全面,发展得不主动,社会实践能力没有,社会适应性差。
  我们山东素质教育的主要的价值主张是:三个“还给”.
  第一,把时间还给孩子。就是该上课上课,该玩玩,该社会实践社会实践,该在学校生活就在学校生活,该回家生活就回家生活。
  第二,把健康还给孩子。我们不能为了追求考试成绩而牺牲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近20年来,山东的孩子和全国一样,但是山东更严重一点——我们的孩子的身体素质比如肺活量、爆发力、耐力素质,包括眼睛的健康水平,是持续下降的。这样下去,对整个国民素质影响甚大。另外一个是心理健康的素质不高。
  第三,把能力还给孩子。我们希望孩子的能力强,希望山东的孩子不单拿着学历证书,还拿着我们的能力去闯世界,用综合的素质去闯世界。山东人吃苦耐劳、忠诚,有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还希望山东的孩子综合素质高,有创造力。这样我们山东的整个综合素质,包括我们国民的综合素质、综合竞争力就会往前走。
  
  Q:提倡素质教育,会不会影响学习成绩?
  素质教育和考试不是对立的关系。学生的综合素质高,他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和方法强,考试成绩肯定是高的。没有一个学校、一个地方,因为搞了素质教育,成绩下来了,升学率下来了。
  
  Q:推行素质教育这些年,有效果吗?
  山东的素质教育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很多指标比五年前得到了改善。我们国家有个五年一次的学生体质状况的监测,孩子们的暴发力,包括肺活量开始恢复。另外,我们的高中校长们都有一个体会,孩子不怕考试了,心理状况比过去好了。
  放假的时间比过去多了,这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家长开始有些误解,放假放那么多干什么?很多家长只认为在教室里上课是学习,考试是学习,做作业是学习,他不知道学生自主读书也是学习,社会实践也是学习。孩子对人生的感悟和体验,反过来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大了解。
  
  Q:高考试题能做到向素质考察倾斜吗?
  第一,高考的命题和30年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试题对于能力考察、综合性的考察,已经发生了巨变。很多孩子丢分是在哪里?不是书本知识,而是丢在生活经验和知识面。孩子必须有社会实践才有真正的生活。高考命题已经不单单是一般人所理解的“考试”。
  第二,现在的高考录取除了分数之外,要看其他的综合素质,包括面试。
  第三点非常关键,考高分的孩子具备这么几个特点,第一是兴趣,厌学的孩子没有学习好的;第二是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不好的,没有学习好的;第三个是综合素质,综合素质差的孩子,真正学习好的很少。
  
  Q:有什么特别奉送给家长们有关“素质教育”的建议吗?
  第一,教育最主要的,是身心健康。这是基础,丢掉了这个基础,一切美好愿望都会化为泡影。
  第二,让孩子在身心健康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发展,为他将来的自食其力奠定基础。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谋生,他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第三个才是奉献社会。很多人说都想去“服大务”,都想去“当大官”。但是,孩子没有自食其力的本领,脚下的没有路,没有基础,说得再大也是枉然。
其他文献
让孩子向家长告状时,家长要学会聆听,并分辨出其中不同的含义。    “妈妈!他打我!”  “我没有,是他先拿了我的飞机!”  “他骗人,是他先拿了我的!”  每天,我8岁的双胞胎儿子都会为哪怕是一点点的争执而跑到我的面前告状。尽管我努力克制自己,不去介入他们之间的矛盾,还是难免被他们绕进去。在他们还没上学之前,我安慰自己说,这样的行为是正常的。但他们现在已经是小学生了,我经常为此抓狂。  我选择了
期刊
山东省妇联副主席范晓丽、山东省民政厅副厅长秦守政、山东省关工委副主任王永清、山东省期刊协会常务副会长杨洪柱、山东英才学院学前教育学院院长陈文华等领导和嘉宾在祝你幸福杂志社社长总编郝岚峰、副社长李振宏的陪同下观看演出。    金秋泉城,喜讯传来——《最家长》办电视晚会了!  10月23日,下着淅沥的小雨,但山东广播电视台400演播室里热潮起伏,掌声不断。原来,由《祝你幸福·最家长》冠名、山东电视台少
期刊
怀着对素质教育的困惑、矛盾与无奈,在编辑的鼓励下,我今天中午和儿子就我们家的素质教育进行了一次谈话:    桥爸:回顾咱们家的素质教育,不能说是完全失败了,但好像是跑偏了点,以至于你现在的整体现状不尽人意,你作为一个素质教育的接受者,如何看待目前社会对你们这一代实施的“素质教育”?  桥:我认为素质教育本身没有问题,是一种进步,但先进的素质教育基础遭遇到了较落后的社会用人制度,如果继续如此下去,国
期刊
我们都遇到过雷锋,在不同的时代,他(她)都给了我们向上的力量,今天,这种力量要像薪火一样传下去。    雷锋的精神感动过每个人。  其实,爱和善一直都在。    @窗边的大豆豆:我爸还是个高中生的时候,有天去县城取录取通知书。回家时遇倾盆雨,不仅迷了路,还差点被大水冲走。有个铁匠把他从水里救出来,给他做饭吃不说,还把热炕留给我爸,自己抱着麦秸在炉子旁打了个地铺。素昧平生,竟得到如此帮助,我爸非常感
期刊
教育孩子怎样才算成功?  以全市第19名的成绩考入济南市外国语学校,算吗?高中毕业保送到上海外国语大学?大学入学考试第一,得到自由选择专业的机会?学的是法律,却凭着骄人的能力荣获“新丝路”全国十佳模特?放弃高薪工作考取国外研究生继续深造?  在“民进(中国民主促进会)”山东省委副主委骆宝臻女士的眼里,女儿这些成绩算不得什么,让她欣慰的,是她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家庭素质教育”初见成果:女儿的生活能力很
期刊
父母总担心他被欺负,结果是,他更受“欺负”。    小明和父母一起来咨询的,父母介绍情况时小明有些心不在焉。我让他说一下自己的情况,他的语调很平淡,像是在说着与己无关的事。在他父母的口中,我了解了小明的大概情况。    他是父母重点保护的“神童”  小明是独生子,母亲36岁时才怀上他,因此,一出生,就受到了无微不至的照顾。父亲更是对他寄予厚望,期望他将来能成大器,于是对他进行超前教育。效果也挺明显
期刊
梦境中去世的亲人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是人生新阶段的开始。    梦到逝去的亲人    经常有读者来信说梦到了逝去的亲人,问这样的梦代表了什么?为什么会梦到逝去的亲人?还有人问,是不是父母在另一个世界思念他,所以托梦来看望?其实,所有的梦都是做梦者自己的内心投射,与已经去世亲人的意愿没有关系。而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梦到逝去的亲人有不同的心理原因,也有不同的解释。  1.梦到逝去的亲人只是一种自然
期刊
“魔”高一尺,“仙儿”高一丈。    最近,女儿迷上了“魔仙堡”,“神仙姐姐”成了她的新偶像。家里的丝巾、头饰、化妆品加上她的无限创意,将她彻底地包装成一个小妖儿。这不,她自诩是“最美丽的小魔仙”。原本整洁的房间,在成为“魔仙堡”后,也变得一片狼藉。  被逼无奈的我,也开始魔法变身。摇身一变,成了神秘的“神仙姐姐”。   房间里乱糟糟时,“神仙姐姐”就来信说,她要教“小魔仙”快速“清障术”,魔法口
期刊
沙子没有那么脏,我们小时候都玩过,也没生病。    “妈妈,妈妈,快来吃我做的饭啊!”采小妞在阳台上大叫,“喏,这是馒头,这是菜菜,这是稀饭。”  哈哈,我家闺女是不是很能干啊,才两岁半就会做饭了!其实啊,这些“饭”的材料都是——沙子。没错,这是采小妞最近特别沉迷的玩沙子过家家游戏,不仅乐此不疲还花样百出呢。
期刊
《最家长》收到了一封家长来信,说的是关于素质教育的困惑——      作为一名再普通不过的家长,我很推崇素质教育。我努力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引导孩子的兴趣,循循善诱,不逼迫、不给他压力。而且,我自觉承担起了“拾遗补缺”的活儿,将素质教育在学校中名存实亡的部分,比如说自然课、实验课、信息技术甚至体育课都由我这个当爹的在家里给儿子大补。  但在前有“狼爸”后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