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的高校图书馆馆员继续教育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7894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有效应对网络时代给高校图书馆工作提出的新挑战,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素养,改变其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关键词:网络时代 高校图书馆 馆员
  继续教育
  
  近年来,技术的日新月异将全球带入了网络时代、信息时代,人们对麦克卢汉构想的“地球村”不再陌生: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通道,信息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不可逆转。伴随着信息技术革命与网络社会的崛起,高校图书馆的信息服务转向数字化与自动化,其服务手段、工作程序、管理形式也有了很大变化。作为大学教学与科研的粮草库,高校图书馆必须积极顺应时代的要求,把握信息技术的变化规律,提供更深层次的文献信息服务,真正实现从传统图书馆到现代图书馆的转换。毫无疑问这是对当今高校图书馆服务范式、服务理念的新一轮挑战,但它归根到底挑战的还是馆员的综合素质。因此,高校图书馆应该与时俱进,认真反省自身的现状,致力于全方位提升图书馆馆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一、高校图书馆馆员队伍现状
  高校图书馆本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承担着为教学与科研服务的重任,但出于这样那样的特殊原因,图书馆尤其是地方高校的图书馆存在着如下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
  1.知识储备严重不足。信息时代海量的信息要求高校图书馆员能够熟练驾驭互联网的信息资源,具备快速识别、检索、汇总、评判信息的能力,而不是陷入信息的海洋中不分良莠或被其所惑。尽管高校图书馆拥有一些图书情报专业的馆员,但是大部分馆员由于知识面狭窄、结构不合理、更新不及时而仍然无法满足新的信息时代下服务创新的需求。
  2.学历水准参差不齐。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高等学校图书馆的专业人员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应逐步达到60%以上”,而每年高校图书馆专业的本科毕业生最后在高校图书馆就业的仅有20%左右,这导致图书馆工作人员自我更新的速度较为缓慢。
  3.人员队伍不成梯队。目前,图书馆馆员的年龄结构很不合理,老龄化、女性化的倾向尤为明显,没有形成一个年龄、职称有等差的馆员队伍,一般性的工作人员多而有专业技能的人员偏少。
  4.缺乏真正的服务意识。部分工作人员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陈旧,服务意识不强。5.工作积极性不高。实事求是地说,图书馆馆员的工作时间较长,而且往往是重复率高、创造率低,加之他们的待遇与教学及研究人员相比偏低,外出培训的机会也不多,总体的职业前景不会有大的改观。另外,大学教师的教学效果有学生的不记名式民主评议作为重要参考,而科研成绩则有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制定的CSSCI期刊目录进行衡量,比较起来,大学图书馆员的工作业绩则没有多少明确的优劣标准。由于竞争机制匮乏,虽然不同的部门与岗位工作轻重、工作量、工作态度等都有很大差异,但最后经常是吃大鍋饭,平均分配,这也销蚀了职工的积极性。因此,图书馆馆员之间常散发着一种隐隐的惰性气息,这种气息又有十分强烈的传染性,一旦形成浓厚氛围就很不利于整个图书馆的工作。
  鉴于以上的种种问题,图书馆必须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继续教育提高馆员的综合素养,改变其目前不尽如人意的现状。
  二、继续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内容。(1)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育。从信息的收集、分门别类到整合利用,图书馆的文献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与学术性,因而,工作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与服务工作的质量息息相关。根据自己馆员的知识构成情况,高校图书馆既应进行查缺补漏,大力拓展馆员的基本知识面;同时更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高精尖的馆员人才,尽快争取大的高校学科门类都能有相应的专业馆员。以上两手都要抓,不可偏废,都需过硬。(2)业务技能方面应特别注重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与网络知识教育。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高校图书馆趋于电子化、数字化、虚拟化,因此,馆员的职能也随之将不再局限于馆内面对面式的服务,而转向信息的归纳、整理、指导与教育。这要求图书馆员既要有图书情报学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对以计算机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信息科学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要根据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和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技能与网络知识教育。譬如,对以咨询、检索工作为主的高级人员应以网络知识培训、提高为主,而对已具备图书馆学知识的馆员主要进行机读目录编目方面的培训,对那些尚无独立工作能力的馆员则主要进行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3)职业道德方面应加强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图书馆员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具备高尚的职业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热情的工作态度,充分认识到图书馆工作对整个高校发展尤其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有大局观念、团队精神、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以积极的心态认真做好教学与科研的后勤工作。馆员要有健康的心态,对于工作中存在的不公、不解要通过正常渠道向上级领导反映,通过沟通解决而不是闷在心里,消极怠工。(4)信息安全教育。面对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各个主要国家加强了在信息安全领域全方位的竞争,而中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力度并未跟上时代的需求。电子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在信息管理方面埋下了一些隐患。这就需要对馆员进行信息安全教育,建立网络信息安全的保护措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为图书馆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转与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另外,信息安全教育对那些藏有台湾文献的图书馆,譬如厦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而言具有特别的意义,因为台湾有些报纸刊物、书籍立场反动、言论错误,必须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有批判性的阅读。
  2.形式。(1)岗位培训。针对图书馆不同的岗位要求,制定多种样式的培训策略。譬如,专题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进修、馆员轮训、参加提高班等等。(2)学历教育。网络时代的图书馆要求馆员必须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这使得他们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取得更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如学士、 硕士、 博士,以适应现代图书馆建设的需要。(3)经验交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组织图书馆的业务骨干赴国内外其他图书馆参观访问,或者与较为先进的图书馆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短期馆员交换来吸取他人的经验。(4)刻苦自学。自学不受年龄、时间、地点、文化程度等条件的限制,还可以节约图书馆的经费,缓解图书馆的经济压力。
  总之,高校图书馆馆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图书馆领导与馆员本人的高度重视,需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保证馆员的继续教育能够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加]麦克卢汉, 何道宽译.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译林出版社,2011.
  [2] [美]曼纽尔·卡斯特, 夏铸九等译.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责编 张敬亚)
其他文献
从地下厂房布置与地质条件的关系出发,阐述了地下厂房的开挖、支护施工技术与成效,重点研究小夹角陡倾岩层下开挖分层与爆破方式优化、仰角锚索施工技术创新、直立隔墙对穿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