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浅探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gyuan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而且成为21世纪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发展。生物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一样,本质上是实验科学。实验教学是生物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之一,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探究性学习,有许多活动也是通过实验来进行的。
  初中生物实验孕育着大量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各种因素。在实验时,丰富的生物事实作用于感官,为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感官刺激;各种需要回答的课题,为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提供了源泉;各种实验器材使用功能的改进革新,为学生创新操作活动提供了条件;各种自然生物规律应用于实际,为学生创造想象提供了成功的机会;不断出现的各种错误、失败,为学生的创新精神增添了动力。因此,教师应把事物实验教学作为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目标之一。
  一、引导学生敢于主动提问,激发创新意识
  问题是创新的源泉。在以往生物实验教学中多是由教师提出面小、狭窄的问题,学生进行解疑,这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学生是“有思想、有个性”的人,对生命现象的好奇心促使其会产生定向的探究反射,也就存在许多发自内心的疑问。如花为什么是五颜六色而叶片是绿色的?鱼为什么生活在水中?鸟为什么会飞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往往激发其强烈的求知欲,向往自己能解决。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不应“圈地为牢”,限制学生的创新。
  二、大胆假设,优化设计,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素质的核心。学生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问题提出假设性的理论(具科学性),假设仅仅是尝试性的解释和推测,因此教师还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验观察等进行探究,使学生设计出相应的最佳方案去验证假设,进而解决问题。在设计中,学生自己尝试改进实验仪器,完善实验装置寻求证据;或运用多种实验方法研究提出的假设,以求得到答案;或采用多种实验观点、结论探究其规律,以肯定或否定假设;或与实际生产、生活相联系,科学地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拘泥于一种尝试、方法、例证和结论。如把家鸽的心脏安装在青蛙身上会怎么样呢?一个新生命的起点和开端在哪里?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年龄是否与真实年龄相符?为什么?使学生的求异、发散、怀疑、否定等创新思维在假设理论设计方案中充分地发挥、运用和展示。
  三、不懈探究,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是学生在生物实验中的操作活动,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环节。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是学生独立操作,因而教师应特别 学生的操作活动,及时反馈信息,为学生铺设符合认识规律的探究过程和思维坡度,使学生敢于改进和革新,不被现有的实验条件限制,又能沿科学道路探究,这样才能使其创新操作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同时注意经常鼓励学生不要因一、两次的错误而气馁,更不能为一、两次的失败而放弃,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之处、失败之因,例如,在观察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中,学生分隔草履虫的方法不当,教师应给予提示。让他们多次摸索、实践、总结,最终找到最佳方法。“敢于从头开始”,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四、精细分析,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结果分析是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辨证思维过程。从提出问题、假设理论、设计方案、探究发现到得出结果,经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了从具体、个别的事物中抽象概括出一般原理,进一步分析结果与假设的肯定性或否定性。肯定假设,则提高了假设的可靠性,也验证了学生的创新;否定假设,同样是一个成功的研究,它能促使学生用脑去分析,用手去操作,用新一轮的创新得出科学、正确的结果。例如,在学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后,有学生对教师发问:“既然噬菌体能杀灭细菌,能否采用生物灭菌的方法对伤口消毒呢?”这种有独到见解的问题正是教师深入引导置疑的极好火候和时机。“好哇,你提出的问题正是生命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如果在座的同学中有谁将来攻克这类问题,就极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如果有谁能研制出预防感冒的疫苗,全人类就会永远感谢他。”因此,不管是肯定了假设还是否定了假设,都是学生经过辨证思维、精细分析结果而得出的,是学生创新思维的体现。
  五、自己动手,培养动手能力
  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框框的限制,时时牢记创新教育是生物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例如,在学习呼吸的全过程时,课本没有呼吸的全过程示意图,这让学生对呼吸的全过程掌握得不很清楚。通过展示呼吸的全过程示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讨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后由学生根据图示,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再来解释扩散作用的原理。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使学生自己由挂图得出结论,使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江泽民同志在1995年全国科技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INTEL公司总裁格罗夫面对即将来到的知识经济也发出:“无创新无以求发展”的感叹。创新是社会的要求,时代的呼唤。由此我校也提出了“为培养21世纪知识经济,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打好全面基础素质”的战略目标。学生在生物实验过程中具有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操作能力都亟待开发和发展。
  当前,素质教育实践虽正走向深入,新的课程标准正在全面推广,但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瞬间而至,因此在生物实验教学中开展反映素质教育灵魂的创新教育十分迫切、重要和必要的,只有使学生具有創新素质,才能让学生面对21世纪的挑战,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主人。
其他文献
一、课题研究背景  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国际通用语言,具有巨大的应用范围和使用价值。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和国际之间交往的重要工具。在种种形式下,学习和掌握英语不仅是对新时代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保证。作为一门语言,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础,也是交际使用的基本功能单位,更是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单词的学习还支撑着听、说、读
奚元龄(1912~1988)先生是江苏省武进县人。1931年毕业于江苏省立常州中学。1935年毕业于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农艺系。早在大学读书期间,即从事棉花遗传和杂种优势研究。先后发
一、活动主题  感恩父母,感恩生活,感恩失败,感恩社会。  二、指导思想  以感恩教育为主题,通过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和活动载体,把富有人性的情感教育渗入活动各个环节环节之中,让学生受到心灵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感染,使“知恩图报”这一传统美德得以弘扬和传承,构筑健全的人格;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父母與孩子间的心灵互动,让学生懂得对生活和他人心存感激是一种美德,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产生一种回报恩情、
柑橘溃疡病是柑橘生产上主要的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树势生长、果实品质和产量,对柑橘产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该病害是由地毯草黄单胞杆菌柑橘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xonopodi
在教育课程改革中,体育课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着重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个人身体练习”为主要目标,激励学生主动与自主参加体育锻炼,达到身体、心理的全面健康。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游戏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谈体育游戏的意义和作用。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它具有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娱乐性、欣赏性、竞争性等。它能锻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陶冶情操,所以深受学
我参与了沙雅县第二中学《课外知识探究》校本课程的编写,现谈谈我校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课程生成,实施过程及课程效果。  一、校本课程开发的资源依据  1、依据党的教育方针 教育方针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课程体系,以邓小平“教育要向现
由Magnaporthe grisea(Hebert)Barr引起的稻瘟病是世界性水稻病害,对世界粮食产量有着重要影响。实践证明,选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开展稻瘟病持久
【摘 要】强调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注重过程评价的这种理念要求我们不仅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也对作业的布置提出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检测学生英语学习,反馈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作业过程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和体现过程。因此,英语作业的布置既要立足于教材,指导学生学习掌握英语语言,又要着眼于拓宽学
以非共价键理论为基础的超分子化学是目前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瓜环家族(cucurbit[n]urls,Q[n]s)是一类新型的主体大环化合物,具有大小一定的疏水空腔和在端口分布着亲水的羰基
【关键词】渗透教学 综合优化 起点低 坡度小 兴趣浓  著名教授钱理群说:“语文课应是一种精神漫游,应该是好玩的,有趣的。现在的语文却变得很可怕,不怕作文的学生太少了。”可见说起作文,孩子们都很头疼,甚至连才进入作文起步阶段的低年级学生都有“横眉冷对方格纸,俯首咬碎铅笔头”的苦恼。这其中的原因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文教学脱离生活实际,低段忽视作文的渗透教学,造成写作起步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