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来源 :中国民间疗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pdavi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对缺血性脑中风治疗效果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78例缺血性脑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治疗28 d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37/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DL-C、T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联合补阳还五汤可提升缺血性脑中风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调节血脂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影响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312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脑卒中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R软件构建预测模型,以H-L拟合度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能力及区分度,再以临床决策曲线(DCA)证实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312例中76例存在营养风险,占24.3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
期刊
背景:探讨功能磁共振在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前沿热点,把握未来研究趋势,以期为后续该领域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目的:采用CiteSpace知识图谱结合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可视化解析基于功能磁共振中医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把握未来研究趋势,并进一步探索与脑卒中后功能障碍类型相关的神经活动异常脑区分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W
期刊
目的:了解江苏省中医院(以下简称“该院”)神经内科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用药的基本情况和合理性,为临床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将2021年该院神经内科诊断为缺血性脑卒中的1 819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用药的基本情况;基于药物利用评价(DUR)方法,以限定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DUI)为指标,评价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药物治疗的合理性。结果:1 819例患者中,男性患
期刊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结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1月新余市紧急救援中心收治的32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检查并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232例和预后不良组94例,对两组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预后情况。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各项临床资料对急性缺血性脑
期刊
目的:利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癌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要求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3专用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Jadad评分均低于3分。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比较,黄芪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癌症,可提
期刊
目的 调查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感知复发风险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基于三元影响理论,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4月选取在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2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复查的23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脑卒中患者复发风险感知评估量表、脑卒中患者健康素养量表、患者沟通模式量表、卒中环境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36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
期刊
<正>脑卒中是一个全球性健康问题,被列为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残疾原因 [1]。目前,改变已知与脑卒中相关的因素进行有效预防,是降低卒中患病风险的最佳方法。识别新的危险因素可能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干预方法。近年来,临床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能是神经系统疾病的关键易感因素,包括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病、自闭症谱系障碍等。肠道菌群作为脑卒中的潜在危险因素受到关注,本文就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期刊
作为一种以高发病、高死亡、高致残、高复发为特征的脑血管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与肠道微生物通过微生物-肠-脑轴进行关联,微生物-肠-脑轴的研究也为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与风险因素开拓了更广阔的思路。本综述从历史演变、肠道微生物与AIS间的关系、以及相关治疗等方面对肠道微生物及缺血性脑卒中之间联系做一叙述,以期为临床治疗
期刊
目的:探究剖宫产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期间在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并发切口感染的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收集在产科接受剖宫产术分娩且未发生切口感染的产妇40例作为参照组。40例切口感染者经细菌培养,并统计其病原菌构成比。两组均接受血清IL-6与PCT、CRP检测,比较两组
期刊
目的:探索揿针针刺合谷穴联合常规针刺、表情肌康复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7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针刺联合表情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揿针针刺合谷穴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Sunnybrook面神经评定量表评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