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宽:百代宗师

来源 :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ngtu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溪山行旅图 北宋 范宽

  中国山水画兴起于五代,真正崛起壮大在北宋,范宽是最具代表性和成就最大的画家。范宽上承五代,师从荆浩、李成,自己又辟蹊径,独树一帜,成为大家,将北方山水画发展壮大,推向一个高峰。自此以降,后世历代山水画家受其影响巨大。北宋有纪真、宁涛等师法范宽;南宋有李唐师承范宽,马远、夏圭等又继承李唐,是范宽再传弟子,使得南宋一朝的山水画家几乎都出自范宽一系;元代倪瓒、王蒙、赵孟頫;明代董其昌、唐寅;清代四王;近现代大家黄宾虹;直至今日,还有众多山水画家受范宽画风影响,视其为典范,尊为远师,长达千余年,可谓“百代宗师”。
  范宽,名中正,字中立,陕西华原(今铜川耀州)人。生于五代后期,主要活跃在北宋前期。因其性情敦厚豁达,豪爽好酒,喜道家之风,不计功名,时人谓之“宽”,于是索性用“宽”为名行于世。范寬生活在陕西关中,长期居住行走在秦陇终南、华山畔,醉心于群山茂林间,胸中有大山大水雄峰沟壑,作品便自然形成了气魄雄浑,境界高远,笔墨厚重的全景式巨幅山水。代表作是《溪山行旅图》(206.3厘米X 103.3 厘米,绢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幅中央耸立着一座高大的山峰,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气势逼人,观者顷刻间便体会到高山仰止的雄浑与凝重。峻冷的落笔苍劲有力,勾勒出大山的轮廓和脉络。浓厚的墨色层层积累渲染,丰富而又富于美感,凸显出秦陇山川峻丽壮阔的气概。山下路上,一队商旅缓缓而行,马铃声叮当响起,山涧溪水潺潺跳跃,动中有静,静中有音。在这一动一静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苍莽辽远的诗情画意扑面而来。这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座高峰。
  《宣和画谱》著录范宽画作58件,现存世作品有《雪山萧寺图》、《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云山秋霁图》等。
其他文献
榮荣乘凉一  是在一个古旧的凉亭里听来的。当时是一次集体采访,路过小坐。树荫很浓,蝉的叫声固执绵长,十来个人围坐着,小歇,乘凉。  乘凉的标配是闲话。  她刚一回神,就见他碗里只剩一小口饭了,全在他嘴里,全没咽下,两腮像鼓着两只松鼠。他说是小时候饿怕了,有口吃的就想先入嘴,他得确认是真的,也是他能吃的。  “怪不得。”  “什么?”  “你先哄住了我,至于拿我如何,只想以后再论吧。”  然后就没有
期刊
吴周文  作为散文的读者,不能不阅读韩小蕙;作为散文的评论家与散文的研究者不能不读懂和阐释韩小蕙。因为,新时期至今,她是与50后赵丽宏、贾平凹、丁帆、马丽华、王英琦等,60后刘亮程、祝勇、王尧、王兆胜、李敬泽、穆涛、潘向黎、张培忠等并驾齐驱的一位散文家。因为她是诸多女性散文家中很有个性、特立独行的一位思想者。因为,她是在新时期至今的散文史上确实产生诸多影响、多少持有男性阳刚风格的韩小蕙。  自19
期刊
提起华夏九州,几乎无人不知,而九州之一的雍州也是声名远播。那么雍州来历如何?  雍州源于雍山,雍山孕育了一条叫雍水的河流。古雍水从雍山出发,由西北奔东南,穿流如今凤翔全境,最宽处超过百米,最终汇入渭河。如今的凤翔彪角镇,就是古雍水河道的渡口之一。雍水河现虽已断流,但每逢大的汛期,雍水仍沿雍山而下,古河道尚存。雍水的下游冲积成方圆数百里的广袤平原,平原上有座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古城——雍城,位于现在的陕
期刊
朱西一  翻译不是我的主要工作。从本质上讲,我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特别是短篇小说和诗歌。然而,很多时候,甚至只是为了向那些读者解释我的想法,特别是当我介绍诗歌时,我求助于翻译,效果很好。比如,在1984年,我为了写学位论文,将1977年至1981年间的12个中文短篇小说翻译成意大利文。我还为费尔特里内利出版社翻译了张洁的短篇小说集,1989年,张洁因此获得了马拉帕特奖。  除此之外,我还将许多中国
期刊
朱丹枫  己亥年的谷雨时节,春天即将步入尾声,蓉城雨量充足而及时,常常“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牡丹吐蕊,樱桃红熟,万物生长,生命鲜活,进入到了一种饱满润泽的状态。“笔吐玑珠·心怀时代——徐棻艺术生涯七十周年”系列活动之新风徐徐又起,徐棻先生以87岁高龄再次吹皱了戏剧这一池春水,川剧“窝子”锦江剧场又响起了久违的锣鼓声,多个剧种齐聚,不同声腔竞现,数朵梅花绽放,在阵阵涟漪中为冷寂多日的戏剧舞台轻
期刊
朱東  这里曾是一片汪洋大海。  数亿年前,板块的挤压,地壳的运动,隆起与沉降,塑造出大地的千姿百态。隆起的是山,山体庞大,山脉连绵,山势巍然,沉降的是河流沟壑、丘陵盆地、田畴阡陌,由此便有了山水的概念。  广西山多,六万大山、九万大山、十万大山、云开大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大桂山、大瑶山……光看这些名字就知道体量的巨大和内涵的不凡——可谓五岭逶迤,万峰来贺!以桂林为代表的喀斯特地貌,座座峰
期刊
本期评论从20年前的一件事情说起吧,但由于篇幅所限只能简略介绍。  2002年我在英国伯明翰大学读书期间,遇见一位来自加拿大的50岁左右的原住民(the first nation, 最初被称为印第安人),她与我们6位华人留学生住同一宿舍区,我们初次见她都以为她是一位华人,她说见到我们也感到一种异常的亲切感。后來她看到我们用筷子,就告诉我们她的祖辈也用筷子,而且祖辈亲口告诉她,祖辈的祖辈说过他们来自
期刊
張同武  “粉汤羊血”是一道西安传统深厚的、“土著”意味较强的小吃,之所以墙里开花墙外还不够香,原因可能与“大肉泡馍”“梆梆肉”“卤汁凉粉”等一样,由于“卖相”或称谓的缘由,所以尚未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其实,更多的原因是多数人对它还不够了解,不了解就产生不了尝试的欲望,从而使得这种美食的拥趸还只限于西安本地人、抑或本地人中的年龄稍长者。  之所以说“粉汤羊血”的土著意味更强一些,缘于它一不是舶
期刊
“儿童”作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之一,其价值意义虽已为学者所明辨,但它进入研究视域的时间并不久远。历史上的人类童年为思想界所关注,是在西方启蒙主义思潮兴起之后;对于史学界而言,这一领域的开拓则更要迟至20世纪。古代中国的史学书写带有无可避免的成人视角,通过成人化的修辞、逻辑、价值观去选择与编织历史事件和人物,在成人世界中体味戏剧张力与民族经验。这一导向致使传世文献中与儿童相关的史料稀少且分散,随之而来的
期刊
一种轻微的酸楚感萦绕在门牙旁,随后又蔓延在整个口腔里,挥之不去。没错,今天是我戴上牙套过夜后的第一个早晨,而我将要面对的是充满挑战的一天啊!  我慢慢地支起身子,打了一个大大的哈欠“啊……啊”!我渾身颤抖着,一阵疼痛又像针扎一般直直地插进心里。顿时,我感到一阵光波穿过我的耳膜,在我脑中“嗡嗡”地响。我用指甲轻轻推了推钢丝,一种硬硬的感觉出现后,那种炸裂的不言而喻的痛苦又出现了。哎!  我在一个月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