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 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积变化率,根据病灶是否残余将患者分有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各径线、体积和5个DCE指标(平均强化时间,正性积分,达峰时间,最大上升斜率和最
【机 构】
:
10014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影像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0142,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医学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MR动态增强成像(DCE)能否预测宫颈癌放疗和(或)化疗的短期治疗效果.方法 搜集32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资料,治疗前行MR DCE扫描,并于放疗和(或)化疗2-3周的早期点及放疗结束后1个月内为时间点行常规MR检查,计算体积变化率,根据病灶是否残余将患者分有残余组和无残余组,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比较各径线、体积和5个DCE指标(平均强化时间,正性积分,达峰时间,最大上升斜率和最大下降斜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早期点径线变化率、体积变化率与治疗前DCE指标的关系.结果 无残余组20例,有残余组12例.无残余组治疗前横断面长径[(47.45±13.76)mm]和矢状面纵径[(38.75±10.69)mm]均小于有残余组[分别为(61.08±13.73)mm和(53.67±16.0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55和-2.650,P<0.05);无残余组低强化区正性积分为0.62±0.25,高于有残余组的0.39±0.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19,P<0.05),即病灶越大、低强化区血供越差,则放疗和(或)化疗后易有残余.高强化区最大上升斜率与横断面长径和体积早期变化率有中至强的负相关性(r值分别为-0.577和-0.723,P<0.05),即MSI越低的病灶在放疗早期退缩越明显.结论 宫颈癌治疗前的DCE在预测放疗结束时病灶是否残余和治疗早期的体积退缩情况等短期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与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粥样硬化斑块的MSCT特征.方法 搜集ACS和SA各27例的MSCT图像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ACS组和SA组正性重构的发生率(19/31和6/41)、点状钙化的发生率(10/34和3/48)、偏心性斑块的发生率(29/34和32/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95、8.00、3.62,P值分别为<0.01、<0.01、<
目的 探讨CTA对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及继发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正常对照组和经DSA证实的31例IVCS患者的CTA资料,测量2组受压髂静脉的前后内径,计算受压程度,并采用t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比较.以DSA为诊断标准,统计IVCS的CTA诊断符合率.结果 对照组受压左髂总静脉前后内径女性组为(7.0±2.5)mm,小于男性组(8.1±2.5)mm;
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tnusoidal obetruetion syndtrome,HSOS)是一种不常见的肝脏流出道疾病,与接受放化疗(尤其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免疫抑制剂治疗、肝移植及摄食含吡咯双烷生物碱的植物有关[3].由于HSOS的致死性和高危险性,早期十预治疗可能改善预后,临床上需要无创性手段进行HSOS的早期诊断.笔者搜集了4例服用土三七所致的HSOS并总结其MRI表现
腮腺腺淋巴瘤又名淋巴乳头状囊腺瘤或Warthin瘤,是一种较常见的、发病率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腮腺良性肿瘤~([1]),但术前CT诊断准确率较低,尤其是对于单发病灶常常误诊为腮腺多形性腺瘤.目前国内已有少量该病CT方面的文献报道~([2-5]),但有关其CT表现的报道不是很一致,因此笔者回顾性分析总结25例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旨在探讨和总结腮腺腺淋巴瘤的CT征象,以提高其CT诊断准确性。
目的 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和MRI的影像特点(6例CT检查,3例MR检查).9例中男4例,女5例,中位年龄58岁(40~79岁).对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CT密度或MRI信号及强化形式进行分析.结果 9例患者均为单发肿瘤,8例位于腮腺浅叶,1例位于腮腺深叶.9个肿瘤中7个为类圆形,无分叶;2个为长椭圆形,有浅
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哈尔滨医科大学联合主办,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分子影像学高峰论坛暨第二版<分子影像学>编委会会议"于2009年2月14日在哈尔滨市召开,哈尔滨医科大学分子影像研究中心主任、附属第四医院院长申宝忠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美国和中国的30余位医学影像学、分子影像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材料学等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人民卫生出版社杜贤副社长、哈尔滨医科大学
目的 探讨MR DTI在评价胶质瘤病理等级与毗邻纤维束状态之间相关性的价值.方法 选择24例经手术及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I、DTI.在各向异性分数(FA)图上,ROI设定在瘤周纤维束FA值最低点(Faa)及对侧半球对称区域(Fac),测量出Faa及Fac值,在相同层面ADC图的相同位置,测量出ADC值最低点(ADCa)及对侧半球对标区域ADC(ADCc)值,计算出相对FA值(
腹腔镜巨脾切除术因脾脏巨大、手术操作空间狭小、脾周粘连严重、韧带分离困难,有引起侧支循环损伤导致大出血而中转开腹的风险,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应用.笔者对7例巨脾需要切除的患者行腹腔镜术前经导管全脾动脉栓塞后再进行腹腔镜巨脾切除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目的 评价3 T MR对比增强全心冠状动脉成像(CE-CMRA)诊断冠状动脉有意义狭窄(950%)的诊断价值.方法 顺序搜集5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行3 T CE-CMRA,采用心电门控、呼吸导航和梯度回波序列,并加用非选择性反转恢复脉冲抑制心肌信号.增强采用钆贝葡胺注射液静脉缓慢注射,流率0.3 ml/S.以X线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参考标准,分别计算CE-CMRA诊断冠状动脉主要分支(9段划分法)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