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罗汉”的新生

来源 :党员生活·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ghbird51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丰县朝阳寺镇鸡鸣坝村有一个院子,院子里有一棵几百年的古杉树。由于树干形如罗汉肚,这棵树和这个院子因此得名——“杉罗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古树常年遭受烟熏火烤。近几年,又遭受严重病虫害,古树奄奄一息。
  “我们‘杉罗汉’院子,以前还经常有人来参观拍照。现在到处乱七八糟,别人都不愿意从那里过路了。我们几个党员带个头,打扫打扫卫生。”2018年8月,村支部党小组召开会议,整治环境卫生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第二天一早,党员们带上镰刀、锄头,用一天的时间,把杉罗汉古树周围清理得干干净净。看到大家干劲儿十足,秦松、陈庭清等党员主动找到村“尖刀班”商议,希望趁热打铁,组织村民捐款,对古树进行抢救性保护。
  说干就干。县委组织部駐村工作队组建项目专班,利用众筹平台进行筹资。仅两个星期,就筹到资金6.6万元。施工过程中,村民们积极建言献策,李阳兵等农户更是拿出土地无偿支持。
  5月28日,镇政府、派出所、林站与村“尖刀班”联合行动,使用消防车高压水枪为古树全面喷洒杀虫药物,古树逐步恢复了生机。
  “保护古树,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工程,但却是全村党员群众一步一步筹划、建设完成的,今后一定要好好爱惜它、保护它。”鸡鸣坝村一村民说。
  现在,古树周围建起了围栏,铺设了青石板路,盖起了凉亭。环境的改善,带动院子里的农户也行动起来,硬化院坝5户、拆除旧房3栋、硬化院落人行路2条。此外还成立了院落理事会,订立了院规民约。脏院子一跃成为全村示范院落。
  如今,这棵古树又发出了新芽。“杉罗汉”,终于迎来了新生。
其他文献
新滩镇位于洪湖最东端,是湖北省唯一进入“两圈一区一带”的“节点镇”。新滩经合区累计引进入园工业项目146个,总投资超过500亿元,已建成投产项目53个,在建项目33个。其中世界500强企业绿地集团、吉利集团,上市公司美好置业集团、雅居乐環保等纷纷落户。  新滩镇共有党员1504人,储备村(社区)后备干部105名;11个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均超过10万元,其中有3个村超过100万元。全镇共有30个党支部
期刊
千秋功业,人才为先。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人才支撑。但“基层人才荒”“基层人才断层”等现象,一直是基层工作的痛点所在。  基层党建、文明创建、扫黑除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工作十分纷繁复杂、艰辛困难。由于治理结构倒金字塔,上面布置工作的多、提要求的多、督查监管的多,到了基层则积压事情多、新增任务多、文件多、督查多、会议多。同时,基层待遇不高、个人发展空间小。所以,有些优秀人才、特别是青年人
期刊
在陌生的环境、恶劣的气候面前,党组织是援藏队员们坚强的依靠。一年来,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第九批湖北援藏干部人才紧紧凝聚,化零为整。队员们在工作上互相促进,生活上互相关爱,用实干精神、实际行动、实在业绩,彰显湖北援藏精神。  “生日快乐!周年快乐!……”  7月15日中午,第一支部的黄辉、黄祥建等几名党员吃了顿简单的午餐。众人举起茶杯,祝福二人生日快乐,同时纪念各自的援藏一周年。  清茶一盏,滋味万
期刊
一年来,省援藏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一系列重要政策,构建了新时代湖北援藏的“四梁八柱”。与此同时,援藏工作队临时党委在工作队建立了“党委负责、支部主体”体制,完善了领导、组织、制度、考核、保障体系。  这一系列打基础、利长远的政策“组合拳”,对湖北援藏工作具有历史性突破意义。  “加强组织建设、增强政治功能。”在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出征前,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王瑞连为他们写下了工作寄语。  进藏一
期刊
在整治公共资源招投标领域腐败问题行动中,我们正是很好地运用了“四个监督”,才取得了标本兼治的功效。  2017年襄阳庞公大桥监理项目出现令人惊诧的一幕。当时的监理项目中标单位以“工程师不便在寒冷地区工作”为由弃标,这个诡谲的现象引起襄阳市委、市政府关注,当时我们正对市城建委等部门进行政治巡察,发现类似的涉嫌围串标乱象还不少。  为进一步发挥巡察利剑的作用,市委于2018年决定成立7个巡察组,将筛选
期刊
截至2019年底,山南12个县(区)全部脱贫摘帽,全市16983户53380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9.3%降为零,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在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队看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必须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充分发挥产业援藏扶贫的优势。  一直以来,湖北大力推进产业援藏扶贫,援藏“华新模式”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充分肯定。  截至2019年,华新水泥在西藏累计投资20亿元,
期刊
编者按:2019年7月13日,湖北省第九批援藏干部人才离开荆楚大地,远赴青藏高原。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170名湖北援藏干部人才正式開启了为期三年或一年半的援藏之旅。  山南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穿境而过,平均海拔约3700米,是西藏古文明发祥地之一。一年来,队员们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用实际行动在世界屋脊写下党员初心,彰显了新时代湖北援藏精神。  7月中旬,本刊报道组前往山南市
期刊
《党员生活》:去年7月中旬,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正式进藏,迄今刚好一年。这一年,工作队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李修武:调查研究是三年援藏工作的第一步。经过深入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三年是山南机遇叠加、大有可为的三年,“十四五”规划编制、高海拔移民搬迁、索朗嘎咕水利枢纽和雅江流域整治等等重大战略、重大规划、重大工程,将为山南市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也为新时代湖北援藏工作提供了发挥优势、大有作为的重大机遇
期刊
“小组团”是援藏的重要工作模式和载体。从“分散式”的单兵作战到“组团式”的士兵突击,“小组团”援藏模式不仅仅是工作方式的创新,更深刻改变了援藏工作的格局。招商引资、产业援藏、技术支持、人才培养,各项工作都贯穿了“小组团”分中有合、合中有分的工作特点。湖北第九批援藏工作队正在用这种因地制宜的工作模式创造新的成绩。  2015年,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先后启动教育人才“组团式”援藏和医疗人才“
期刊
在随州市曾都区何店镇王店村,村民们经常看见一位老人提着蛇皮袋,在附近的山坡上、公路边走走转转。发现有违护林防火规定的行为就及时制止,看到哪里有垃圾就弯腰捡起来,放到蛇皮袋送往垃圾箱里。  他叫余光寿,是一位拥有90岁高龄、62年党龄的老党员。他退休不褪色,离岗不离党,始终不忘初心使命,自觉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  余热生辉作奉献  2018年清明节前夕的一个清晨,余光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