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在漆艺创作中的应用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o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漆艺术从几千年艺术文化长河中走来,拥有精湛的技艺与深厚的内涵,需要继承与发扬。与此同时,现代漆艺创作在沿袭传统漆艺创作的基础上,急需技法的尝试创新与品质的丰富拓展,从而有效提高漆艺作品适应现代审美与实用性完美融合的需求。在漆艺教学基础课中,熟悉并掌握漆材质的特性和训练并完善技法能力缺一不可。深入学习并运用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比例尺度、节奏韵律、联想意境等形式美的基本法则,能开阔思维,提高审美情趣,创作出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作品来。
  【关键词】形式美;基本法则;漆艺;创作
  大多数高校美术课程中构成基础课是必修课,也就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俗称三大构成。而在三大构成的学习中,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是最应重视的核心,它可以让学生从高考中所学的以基本功表达画面,过渡到发扬个性、拓展联想、自由创作的设计思维中去。在丰富学生对艺术理解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的审美水平,从而培养对美的敏感度,并能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法则。
  漆艺,一门古老而源远流长的中国艺术,自余姚河姆渡出土的木胎漆碗到现代漆艺,这门承载着千年文化的艺术,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华彩,具有中国民族的独特性,既是传统艺术,也是新生的艺术,追求开拓思维,在遵循美的法则的基础之上进行多元创新。学习漆艺创作的美术院校师生,应该从多方面领会形式美法则的正确表现功能,融合古今中外绘画形式与几千年传统漆艺技法,尝试创造出体现漆这一独特材料之美的作品。以下,我从形式美基本法则的详细要点着手,试讨论将漆材料结合此法则,实践于漆艺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去。
  现代漆艺发展至今,主要形成漆画艺术和立体漆艺造型两大艺术范畴,而对其研究学习在脱不开绘画艺术本身的审美情趣的同时,还有技艺的娴熟操作掌握和材料的丰富与创新之美,并且糅合运用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既讲究对称与均衡,又讲究变化与统一,比例尺度拿捏有序,节奏韵律鲜活灵动,极富联想意境,进而创作出具备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作品。
  许多作品会通过画面的结构与布局来强调突出形式美法则中的“对称与均衡”,这一法则也常见于漆艺创作构图中,以宫殿、建筑为主体物多运用对称构图,如良好运用对称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往往能够体现稳定、庄严、厚重,然而,一成不变的对称,也会给人乏味、古板等视觉效果。如图1所示的学生的茶盘作品,首先应用了对称形式,将一块长方形茶盘分为两个同样大小的部分,就像一个天平,如果左右的图一模一样,那么关注点完全一致,便会使画面显得无趣俗气。此作品聪明地结合了均衡法则,一半是绽放的鲜花,一半留出空白的墨色。鲜花一方虽然绘制图案繁多,色彩缤纷,但色轻明亮,而墨色一方没有花纹,但色厚沉稳,两方等量不等形,或等形不等量,均衡就像一杆秤,能协调双方,达到视觉上的平衡,相较于一比一的对称,更加富有变化,多了许多新鲜灵动的味道。现代茶艺在追求品茶的同时享受美的体会与茶具的质感,茶盘材质不断推陈出新,精致的瓷盘、天然的根雕乃至古朴的石雕将越来越多地被优美雅致的漆艺茶盘所取代。漆艺茶盘的构图设计和绘制题材如果仅仅局限于临摹和仿造,便会止步不前。遵循形式美的基本法则,提高作品本身的审美情趣与品质内涵,结合茶盘应用的实用性,才能拥有无限的市场。
  再如图2,韩国漆画艺术家崔荣根的作品《静物》也是对称与均衡的典型之作。以大面积的墨黑为漆地,用疏密结合的蛋壳来镶嵌花瓶,形成细腻有规律的肌理效果,同时表现出花瓶的光影和体积感,植物则用戗金来表现,一枝一节都描绘精致。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方式,加强了植物枝干的轻飘,突出花瓶的厚重,增强静物与背景墨色的对比与其在构图上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不同技法与材料的恰当区分使用,两侧等量而不等形的植物枝干也能够在作为支点的中央这个花瓶的配合之下,达到构图布局与摆设力度的均衡。
  在现代漆艺创作中,材料的选用也会应允于时代而变得更加不拘一格。所用之材料“漆”主要有天然漆、腰果漆和合成化学漆等三类,天然漆的色泽沉稳浑厚;腰果漆更为透明,有较好的颜料融合性;合成化学漆快干耐磨,有着良好的颜料入漆性,能发挥色彩的最佳绘画效果。以这三种漆料的不同特性,互为补充熟练运用,能够丰富画面的色彩与肌理表现,又能够大趋势上和谐统一。漆艺创作中的审美情趣及其格调的雅致往往还能体现出一种时代的美感。众所周知,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强调统一与变化,将材料多样统一后,我们面对的是技法与色彩的表达,既要求统一,又追求变化。中国传统的漆画工艺技法朗朗总总多达400多种,镶嵌贴敷、研绘变涂、研磨推光,形式多样,变化丰富,可单独使用,也可组合配套,变化无穷,充分展现了漆艺创作的变化与统一之美。如图3所示,这是一件漆立体的局部,柱体分出几个几何面,在统一的红底色基础之上区分出朱红、深红和暗黑红,每一个几何面变化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左上角几何色块堆出黄、蓝等几层色,磨显后保留整体的深红,露出些许斑驳的点缀色;右下角以黑色打底做出漆皱,再铺红色,两色交相辉映,肌理效果强烈;左上以朱红刷出干净利落的面,没有一丝一毫的肌理,漆面光可鉴人,与另外两个几何面的肌理既有对比又显出变化。
  统一与变化也体现在这两个方面,在创作时要高度地糅合达到和谐统一。比如在表达美的内容时,强调色彩与技艺之美,又通过强调材料变化之美来得以体现。如图4,同样是一件漆立体的局部,在整体朱红的光滑漆面上,贴一些大小不一的螺钿,拼组成或理性的抽象图案、或感性的随意涂鸦,磨薄后与红漆融合为一体。这些小材料的运用变化了单调的面,似有似无,却无可否定地存在着。
  有人说,陶瓷是火与泥的艺术结合,漆艺则应该是研磨与漆材质的亲密配合。在漆艺创作过程中,丰富的漆材质并不是只要刷上漆板就能够大功告成的,只有通过耐心和熟练的不断研磨打造,才能获得纹理变化、色层交错的美丽艺术品。无论是漆画,抑或是漆立体的各个时期的创作者,都应按照形式美的框架,遵循一定的比例尺度。如图5所示,这是江苏省出土的南宋时期文物“紫褐色漆托盏”,虽然年代久远,却不失为一件精美的漆立体作品,其高和口径的比例与黄金比(1:0.618)极为相似,呈现出一种和谐优美的器型设计。南宋时期使用的器皿材料繁多,有金银器、玉器以及陶瓷等,漆质的茶具非常稀少,该器物通体一色,虽然没有陶瓷的釉色缤纷,也没有玉器的晶莹剔透,更没有金银器的富丽堂皇,但独具风格,更显得珍贵,它的木胎胎体轻薄灵巧,比例均匀,尺度拿捏适当,器型优美大方,具有非同寻常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流传至今,乃是国宝之物。   节奏与韵律是形式美法则中相对于其他法则而言,较为抽象而又相辅相成的一对。在我们生存的大自然中,所有运动着的或者拥有生命的物体,都或多或少地表现出节奏和韵律。如花开花谢、日出日落、春去秋来、生老病死以及雨过天晴等。艺术的美也一样不可缺少节奏与韵律,才能拥有生命力,如何让我们的作品形成音乐一般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在装饰绘画的表现中,长短疏密、高矮大小、刚柔曲折等要素应用于造型、色块、线条几个方面时,遵循某种秩序地整齐摆设或者反复排列就会给人宛如音符的节奏感。而韵律是节奏中深层次的追求,像心跳,也像潮汐,在永不停歇的重复过程中,蕴含了偶发或意外的起伏。图6这一组学生的漆立体作品,在造型因素上采取了有规律的器型重复和大小变化,摆设在一起像音符一样高低起伏;器物上的图案以起伏线条表示山峦云雾,单纯的线条重复描绘出简单的节奏,技法和色块交替使用打破单一的秩序感,柔软的漆绘与坚硬的蛋壳面、火热的红色与冷静的白色交相辉映形成了轻松的韵律感。
  再看图7,韵律不仅仅是在漆面上有规律地重复贴蛋壳,而是可以根据风吹花落,有节奏地或密集或松散地处理蛋壳的布局,并将树枝和花瓣之间呼应的相互关系和些许空隙之间露出蓝色天空结合表达,再以一座横桥隐藏在花丛中,在构成和色彩上都打破了花丛的节奏,显得更有看点。
  节奏理性的规律显得平淡,而韵律多了一些激情,能表达浓烈的内涵,更加有韵味,两者不可分割,它们看似彼此独立,但在装饰表达中,又不能彼此抛却,应该紧密相扣,才能表现出物象的变化之美,带来视觉上的快感。比如漆画艺术家乔十光先生的作品《水乡》,以“漆”为通道,将蛋壳黏合镶嵌用以表现中国江南地区的房屋,借由蛋壳的肌理,画面中房屋纹理皲裂有度,纹饰优美,就好像青瓷的开片一般风格一致而变化无穷,变化神奇,极富韵律美感;再如白晓华的作品《故宫》系列,通过镶嵌不同形状的块状蛋壳和粉末状蛋壳粉来表达雪景的形状,节奏与韵律和谐共存,与背景中深色的建筑物形成强烈的对比,增加了画面的形式美感。
  在联想意境的法则表现方面,很多的漆艺作品往往受限于材料工艺的特殊性,可能会通过一些高度概括的方式来将作品的内容进行抽离式的塑造。比如漆艺创作家郑力为先生的作品《拉网》,在创作时作者将整幅画面分割为黑色和红色两个色块部分,并通过抽象的方式将主观色相进行概括,通过不同色彩的运用,将人和鱼群的对抗以一种抽象的方式相连起来,一方面,两种不同色彩的漆地构成,以及不同方阵的鱼与惠安女的布局考究,能够增添作品节奏美和韵律感;另一方面,岸上惠安女拉网的身姿与水里鱼儿的游动虽然是静止的,使观者在观看画面时能够联想到两者的力度较量,达到力的均衡,在心理上达到平衡视觉的感受。
  漆画艺术家陈立德先生在《皓月红烛》中绘制出了两位满脸皱纹的老人相拥而坐,面上神情复杂,他们的身后,一轮圆月挂在夜空中;桌面上烛光昏暗,将整个空间全映照成耐人寻味的暗红色;窗户外夜空的黑与屋内烛光的红对比,色调深沉。这幅画是表现一位因为某些无奈的原因离开了故土几十年的老人,终于在垂暮之年回到祖国,见到了半生未见、日夜惦记的结发妻子,执子之手,却没能一生相伴,震撼了所有观众,让人不约而同地随着画中人物一起心痛,联想到那种难以言喻的遗憾和悲伤,以及跨越了半个世纪后相见的欣慰和幸福。
  图8是学生的尝试性作业,运用了多种形式美的基本法则,首先,运用对称与均衡,将画面用明亮的黄暖色和暗沉的冷暗色分出两个色块,黄暖色表达树木草丛,面积较大,颜色轻,给人感觉松散轻柔、随风摆动;而用冷暗色表达火车,面积较小,颜色重,给人感觉坚硬不可摧;其次,用节奏与韵律法则,处理树木和草丛。例如:左侧的树木都是笔直挺拔的,树干用贴蛋壳形式表达,清晰又有节奏。右下角则用漆皱来绘制杂乱的小枝桠打破这种规律,充满了韵律感。最后,火车只画了个车头,后方颜色与树丛隐在一起,色调统一,表现出强烈的层次感和空间感,让人联想到火车马力十足的动感,似乎还能听到火车“呜呜”的声音,和火车开过后被劲风吹得摇摆的树木“沙沙”作响。
  漆艺创作,离不开绘画者本身的绘画涵养和技巧,也离不开漆艺的技法尝试和对漆材料的了解,这一古老的行当之所以能够行进到今日,并且发扬光大,无外乎其能够给绘画者带来满足和惊喜,能给观众带来美的寄托与享受,故而,美的追求应该摆在漆艺作品评价的第一位。笔者认为,在现代漆艺的创作中,实用性和功能性可能在某些时候都应该让位于作品的装饰性。因此,在教学中,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巧妙地融入漆艺创作,是顺应时代审美潮流的发展之举,值得进行一定的推广和创新。
其他文献
中国竞技体育与均衡发展已成为世界乃至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旋律,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体育战线也不例外。中国竞技体育必须走均衡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才能使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目的:研究补充不同剂量支链氨基酸对力竭游泳小鼠脑组织5-羟色胺与5-羟吲哚乙酸含量以及血氨浓度的影响,以探讨支链氨基酸抗运动性中枢疲劳功能。 方法:采用健康雄性昆明小鼠
体育在人类追求真善美的价值理想和价值目标中,具有自己特有的地位和作用,体育既从整体上通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真善美的统一构建,又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突出了各自求真、求善、
健身锻炼向来是体育界关注的重要议题,随着体制改革的推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新一轮健身锻炼的热潮。社区体育中的健身锻炼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于社区体育设施、器材的增
胡锦涛总书记今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要求各级党委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艰巨性、复
新课程改革的开展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对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提出了全面的更多更高的要求,时代呼唤教师的专业化进程,社会迫切需要对各级各类教师进行教育,以促成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目的: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精神病理学和脑神经科学交叉领域的角度出发,在揭示正常人情绪负启动双重机制的基础上,研究抑郁症患者及抑郁缓解者在执行情绪负启动任务时的抑制功能
教学技能在中小学很受关注,对此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人也很多,在培训上也基本上形成了一套比较有效的模式,但是在高校,很多人在观念上认为学术研究才是根本,再加上在实际工作中,在教师
当前广播电视进入结构调整、媒体融合和供需改革的新阶段。如何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力,促进广电行业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转型发展,成为摆在广电媒体面前一个需要思考并拿出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