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多糖的提取纯化及体内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来源 :动物医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610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枸杞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依次通过水提醇沉法、去蛋白、DEAE-52纤维素柱对枸杞多糖进行提取纯化,分别得到枸杞粗多糖(LBPc)、去蛋白枸杞多糖(LBPp)、纯化的枸杞多糖LBPp1、LBPp2和LBPp3。通过自由基清除试验与H2O2所致的氧化溶血抑制试验,比较了5个枸杞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筛选出活性较强的LBPp和LBPp1。将LBPp和LBPp1分别注射14日龄雏鸡,以维生素C为对照,分别于注射后7、14、21、28 d采血测定血清GSH-Px、SOD活性和MDA的含量。结果显示,LBPp和L
其他文献
优化砂生槐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为兽药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建立砂生槐子中4种生物碱(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苦参碱、槐果碱)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以4种生物碱的提取率及干粉得率的总评“归一值”(OD)为评价指标,分别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因素对OD值的影响,并结合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方法来优化砂生槐子生物碱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最佳的提取工艺为:乙醇750 mL/L,提取温度55℃,料液比为1 g/mL∶30 g/mL,超声时
草地综合顺序分类法(comprehensive and sequenti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grassland,CSCS)经过6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完善,已成为具有中国知识产权的唯一的可数量化的草地分类系统。特别是2008年任继周等在Rangeland Journal专门著文推介CSCS,开启了CSCS在国内外研究的新高潮。本研究以CSCS作为关键词从Wed of Science及中国知网等科技论文数据库检索得2008-2020年发表的中英文文献分别为48和29篇。通过系
对2008年-2015年分离的56个PRRSV毒株进行全基因测序和序列比对,并对主要易变区Nsp2、GP5和非编码区进行分析。全基因分析结果显示,56个PRRSV均为美洲型PRRSV,其中54个毒株为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另外2个为类NADC30 PRRSV。54个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5.2%~99.9%,与高致病性PRRSV变异株代表毒株JXA1的同源性为97.2%~99.3%。2个类NADC30分离株之间的同源性为99.9%,与NADC30 PRRSV代表毒株NADC30的同源
为探究甲基转移酶样21C(methyltransferase like 21C,METTL21C)在小鼠成肌细胞分化过程中的功能,设计2组METTL21C的shRNA干扰序列,构建靶向METTL21C的干扰载体。用慢病毒法侵染小鼠C2C12细胞,筛选获得稳定干扰METTL21C的C2C12细胞株并检测干扰效率,经过20 mL/L马血清诱导细胞分化后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成肌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两组靶向METTL21C的慢病毒干扰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
选取18头新生仔公猪,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博落回提取物组(M组)、抗生素组(D组),分别隔天灌服1 mL生理盐水、8 mg/mL博落回提取物和5 mg/mL金霉素,于7 d和21 d每组处死3头并取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对微生物菌群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博落回提取物可提高肠道菌群物种丰度,减少分类操作单位(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数量,调节菌群结构;属水平组间差异分析显示肠杆菌、厌氧菌、考拉杆菌属、Fournierella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源
本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岩藻多糖对肉兔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内脏器官指数、血清生化指标和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为岩藻多糖作为抗生素替代物在肉兔日粮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从200只35日龄健康断奶福建黄兔中选取36只体重相近的试验兔,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组分别饲喂添加100、200和300 mg·kg-1岩藻多糖的日粮,预试期5 d,正试期22d。结果表明:1)试验Ⅲ组末重、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
为探讨地榆不同部位提取物对多重耐药大肠埃希氏菌(MDR E.coli)体外抑菌效果及抑菌机制,通过系统溶剂提取法萃取制备地榆石油醚、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部位提取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各部位提取物对MDR E.coli的抑菌活性,筛选最佳抑菌活性部位提取物,并通过对MDR E.coli的细胞壁、细胞膜、菌体总蛋白合成的影响探讨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地榆正丁醇部位提取物对MDR E.coli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最小抑菌浓度(MIC)为3.125 mg/mL,在浓度为MIC和0.5×MIC时作用菌体12 h,MD
为了解猫冠状病毒(FCoV)的流行情况,2018年-2020年收集来自广西、河南、广州和江西等地疑似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病例108份。通过RT-nPCR方法对样品进行鉴定和部分S基因扩增和遗传进化分析。108份样品中阳性样品66份,阳性率61.1%,血清型分型均为Ⅰ型。将扩增所获得的57条S基因的分型序列与国内外其他参考毒株序列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FCoV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样性,其中55个毒株与欧洲、日本和中国毒株都分别在不同分支,它们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81.8%~93.7%。来自同一只猫的不同脏器
A型流感病毒(IAV)的宿主谱广泛,对人类健康和畜禽养殖均构成严重威胁。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作为IAV囊膜表面主要的糖蛋白之一,在病毒的感染过程中至关重要,是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作用靶点。以往关于NA蛋白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其通过切割宿主细胞表面唾液酸与血凝素(hemagglutinin,HA)之间的α-2,6或α-2,3糖苷键以促进新生病毒粒子释放的功能方面,而近来不断有证据表明,神经氨酸酶蛋白在受体结合和宿主适应性方面同样发挥关键作用。论文综述了神经氨酸酶蛋白的结构特征,并对神经氨酸
细胞凋亡在多细胞生物中广泛存在,对于细胞正常生命活动是不可缺少的生理过程。Bcl-2家族分子是参与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途径的一类分子,通过促凋亡和抑凋亡分子相互作用来控制细胞的凋亡和存活,是细胞凋亡研究中最深入广泛的一类分子。在哺乳动物,Bcl-2家族分子的研究有利于研发临床治疗肿瘤的药物,或监测肿瘤发生发展的程度。而在节肢动物,相关研究有利于害虫的生物防控。论文就Bcl-2家族分子功能及其在不同物种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