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容积曲线的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fzhang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实施基于压力-容积曲线(pressure-volume curves, P-V曲线)个体化肺保护性通气策略(lung protective ventilation strategy, LPVS)的可行性。

方法

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肥胖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A组)和研究组(B组),每组3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后行LPVS。A组:潮气量(tidal volume, VT)为6~8 ml/kg(理想体重),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 PEEP)为3~10 cmH2O(1 cmH2O=0.098 kPa)。B组:根据P-V曲线行个体化通气参数设置。在气腹前(T1)、气腹后10 min(T2)、气腹后1 h(T3)及术毕(T4)4个时点分别记录循环、呼吸参数和氧合指标,包括心率、有创平均动脉压(invasive mean arterial pressure, IMAP)、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 Ppeak)、pH、PaO2、PaCO2、动态肺顺应性(lung dynamic compliance, Cdyn)及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以Cdyn、OI及Ppeak作为主要观察指标,心率、IMAP、PaO2及PaCO2作为次要观察指标。

结果

与T1时比较,两组患者T2~T4时心率、I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PH下降,T2、T3时PaO2、OI降低,T3时PaCO2升高,T2、T3时Ppeak升高、Cdyn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患者T3时PaO2、PaCO2、OI及Cdyn均较高,且Ppeak较低(P<0.05)。

结论

肥胖患者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基于P-V曲线的个体化LPVS有利于维持肺顺应性,改善氧合。

其他文献
神经外科麻醉主要包括3个方面:脑肿瘤手术麻醉、脑血管病手术麻醉和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手术麻醉。文章就以上3个方面的麻醉进展进行论述,并对2020年神经外科相关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围手术期药物应用、麻醉方法等进行综述。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较传统触诊盲穿法具有显著优势,可提高成年人和小儿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不同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术各有其优势及不
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 SMA)是一种罕见的神经肌肉性疾病,是儿童期最常见的遗传致死性疾病之一。这类患儿因为全身肌肉萎缩及其他畸形的存在,麻醉存在一定的难度
目的对比基于症状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筛查问卷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创议(GOLD)建议的"肺功能检查金标准"在社区老年人群COPD筛查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1~12月采用分层抽样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宜宾市的社区老年居民712人,采用基于症状的COPD筛查问卷筛查COPD患病情况,对筛查阳性者用肺功能检测仪测定肺功能,参照GOLD 2017标准确诊COPD,比较两种方法在COPD诊断中
术中镇痛监测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良好的术中镇痛监测能够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使用,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缩短手术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近年来,一些用于全身麻醉镇痛监测的无创设备可以提供衡量伤害性感受与镇痛作用之间平衡的参数指标,如手术体积描记指数(surgical pleth index, SPI)、镇痛与伤害性刺激指数、意识指数以及瞳孔直径测量等,其中SPI是近年来常用的全身麻醉中监测镇痛水平的指
随着对阿片药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的发展,无阿片药麻醉(opioid-free anesthesia, OFA)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多。OFA是基于多模式麻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6分钟步行试验(6MWT)诱导的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率,探究其与肺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纳入中日友好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67例稳定期COP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其肺功能检查及6MWT结果,根据6MWT过程中是否发生EID进行分组,评估EID的发生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肺功能等指标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6MWD及肺功能
骶丛神经阻滞是临床常用于下肢手术麻醉和镇痛的神经阻滞技术之一。相较于以往盲探操作和CT等引导技术的缺陷与不足,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以其安全、实时、动态、可视化的独特优势广泛应用于临床,极大地推动了骶丛神经阻滞技术的发展。文章主要综述了超声引导下骶旁入路、外侧入路、腰骶干阻滞等骶丛神经阻滞技术的方法及其优劣势,临床应用时需综合考虑以上方法的可操作性及利弊。为临床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手术前后大多数患者存在紧张恐惧、焦虑抑郁等心理应激反应,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是围手术期患者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因此围手术期需要评估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必要时采取相应医
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 EEG)及EEG相关指标是反映大脑意识状态的重要指标,目前临床主要依赖于BIS进行术中麻醉管理,进一步理解EEG波形的意义有助于更好地开展麻醉管理,预防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文章系统介绍了不同麻醉药物诱发的EEG波性特征,以及EEG特征波形与围手术期神经认知功能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ysfun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