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清平:印章演变之历程

来源 :现代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yan_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法、绘画、印章,它们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在中国艺术史上并驾齐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就是以象形属本源符号,既然象形就是要像,它来自对象概括性极强的模拟写实。当然象形又包含有指事、会意的成分。所以在造字之初即显现出了原始绘画的雏形。远在距今约六千年的西安半坡村遗址的彩陶上,就有了类似文字的刻划,而商代乃至周初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和留传下来各个时代的印章,都是以刻字的形式来表现,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各自发挥各自的作用罢了。所以说它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历史是久远的,前人以金石书画相提并论是有一定道理的。
  前人说印章始于邃古,称盛于晚周。到底始于何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既然称盛于晚周,盛行前应该有一个孕育发展期。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三件铜玺來看,二件现存台湾故宫博物院,一件散失民间不知下落。另外一“从”字印陶现存安阳“殷墟展览馆”。这四件器物就是迄今发现历史上最早的印章作品,是印章起源于殷商时代最有力的物证。
  春秋战国这个时期,是奴隶社会急剧衰落,封建社会开始萌芽和发展的时期,在这种动荡的激变之中,政权机构的成分复杂了,社会结构复杂了。表明身份,履行职能,上下沟通的问题突出了,正如《后汉书·祭祀志》所载:“自五帝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玺印以检奸萌”。俗话说:“口说无凭”。在这个时候,采用一种象征性物件来证明身份和行使权力,就显得迫不及待了,印章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盛行于社会的,并一直沿用到我们现在的商品时代,各行各业运用公章取信于社会的作用依然继续存在。
  古人有佩印的习惯,史记:“苏秦佩六国相印。”淮南说训日:“龟纽之玺,贵者以为佩。”《抱朴子·登涉篇》说:“古之人人山者,皆佩黄神越章之印,其广四寸,其字百二十,以封泥著所住之四方各百步,则虎狼不敢进其内也。”所以说古人佩印,一是为了取信,二是为了避邪,三是为了装饰。古人崇尚印章,远远胜过我们现代人,为啥这样说呢?因为古人死后都要以印章殉葬,留传下来的古印章大多数都出自墓葬,我们现代人哪个又做得到呢?
  印章从实用而过渡为艺术品,大约始于唐朝,唐太宗李世民在见到的某些书法和绘画作品上,就钤盖着以年号为印文的连珠印“贞观”。唐丞相李泌,也以书斋“端居室”名称入印。由于帝王将相好尚和倡导,在文人中也就蔚然成风并影响后世。至宋代,就出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部印谱《宣和印谱》,元朝吾丘衍编写了我国历史最早的印章艺术论著《学古编》。米芾、吴踞、赵孟頫等不仅在书画作品上钤盖印章来增加艺术情趣,他们还自己在印面上书写篆文,由印工来刻。相传元代王冕发现了“花乳石”,为文人墨客提供了自篆自刻印章的理想印材,于是到了时代中叶,一些有“金石癖”的文人,从此在这块天地里耕石不倦,倾注了毕身精力,继承了秦汉印章的传统艺术,形成了篆刻流派崛起的新时期。明清以来印学,莫不以秦玺,汉印为楷模,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共识下,根据各自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加以继承和发挥,进而突破了秦汉玺印的程式,创造出许多的流派,使之名家辈出,争奇斗艳,形成中国印学史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辉煌时期。
其他文献
他在坚守中致力于艺术高度和思想深度的突破,实现了人与世界、作品与观者的审美共鸣和精神沟通。  大约两年前,伴着淅淅沥沥的绵绵秋雨,我饶有兴致地拜读了胡真来先生编辑的《听雨楼诗钞》。书中辑录其先君胡鸿业老先生诗作109首,品之如饮陈酿,醇香直沁心脾。诗中展示了这位北大才子在抗日烽烟中投笔从戎的干天豪气,倾诉了中年时代“人惊海外传名字,谁信腰间无酒钱”的窘况与无奈,袒露了暮年时期的舐犊情深和季子成才带
搜尽奇峰寻文脉,满腔沟壑写华章。程峰的写生画不同于纯粹山川草本的客观摹写,而是将文化地理学的观点巧妙运用于写生过程之中,努力探寻一代代历史往事留存积淀在自然山水环境中的历史内涵和文化因子,在历史文化的堆积层中去发现与自然风物高度契合的外在表象和内在意味,努力用一笔一划去还原和升华自然与历史共生体。  久远、厚重的历史虽然在岁月的冲涮下有的变得面目模糊,有的变得更加苍老,而有的也变得日益清晰而颇具光
行书 138cm×34cm×2 2007年  謝孟康(1922-2015年),号一米,四川营山人,营山县文化馆首任馆长。自幼习书画,涉诗、书、画之艺海,行走于笔墨之间,醉心于书画之中,师古而写今,作品注重传统、力求新意,用笔古朴、苍劲,山水重意境、花鸟显情趣,书法、绘画并进,风格自成一体,始终以踏实的态度和孜孜不倦的精神行走在艺术道路上。  观其书作,用笔老辣干脆,结体瘦骨嶙峋,可谓深得“瘦”意。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管理系讲师,主要从事影视文化产业及影视传播研究,曾在《中华文化论坛》《四川戏剧》《中国作家》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  高力GAO Ll  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影视创作及理论研究。在C刊和中文核心刊期刊发表影视文化论文70余篇,20余篇被全文选入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影视艺术》《电影电视研究》。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
刘成海   1973年生,四川金堂人。四川省美协会员,四川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成都当代工笔画研究会理事,成都诗婢家画院画师,东方画院画师,范扬工作室画家。自幼喜爱绘画,曾拜蜀中著名画家赵蕴玉、李仲海先生门下,2007年师从当代著名画家郭汝愚先生至今,2011年12年进修于著名画家戴卫先生高研班,现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范扬作室。   作品《和平鸽》被伊朗国家石油部收藏,《文会图》和《薛涛》被新加坡艺术交
读赵晓梦的诗集,读出一点诗外之韵。赵晓梦,笔名梦大侠,现居成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作协全委会委员,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自1986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上百种报刊,入选多种选本,曾获鲁藜诗歌奖、杨万里诗歌奖、2017首届中国当代十佳诗人奖、《西北军事文学》优秀诗人奖等多种荣誉奖励。然而,在诗歌圈里,他不算最露脸的名家,也不是经常被诗评家提
国家二级美术师。198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就职于四川省内江市文化馆。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内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西藏美术家协会会员、蜀都书画院理事。作品丝网版画《国家与政治》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同时发表于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画艺术》第二十九期,而后作品被四川美术学院收藏。曾多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多件作品先后刊登于《四川美术》《西藏人文地理》等主流期刊,另有作品被政府机
可以说,《梦回巴国》这出旅游演出,虽是宣汉这个地区对巴文化进行的一场怀念和缅怀,但是我们却从中感受到了宣汉这方地域美学积淀而来的地域文风。这个地域文风是属于宣汉县的,也是属于古代巴国的,并成为观众可以带走、留存、共享的文化记忆。  近日,“中国巴文化之乡”正式落户达州市宣汉县。与此同时,由宣汉县委县政府出品的大型情景史诗剧《梦回巴国》在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巴山大峡谷剧场盛大开演。这是一场以舞台剧形式
主管单位:简阳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简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邓佳  DENGJIA  《简阳文艺》执行主编。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简阳市文联主席。  寄语  崇德尚艺,人文荟萃,简阳古已有之。自汉武帝元鼎二年建置牛稗县的两千多年间,简阳人民在这片钟灵毓秀的土地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瑰宝。汉代简州逍遥洞石碑,奎星阁宋代摩崖造像,唐代圣德寺白塔,借今鉴古,引发幽思;简州刺史雍陶、女诗人薛涛吟咏
小羊真可爱!一张瓜子脸,头顶上长着两个刚冒出来一点点的犄角,两只耳朵耷拉着,眼睛却特别有神,肚子圆滚滚的,屁股上长着一截可爱的小尾巴。小羊全身穿着厚厚的羊毛外衣,到了夏天,我真担心它穿这么厚会中暑呢!出生快两个月的小羊已经会吃草了,看见我喂草,小羊们就会开心地叫着,一拥而上。  小朋友,你们喜欢羊宝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