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临床药学进展探究

来源 :康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tt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临床中为满足抗深部真菌感染实际需求,抗深部真菌药物在低毒、高效以及广谱方面加大了研究力度。在对两性霉素B剂型改进的基础上实现了脂质型制剂的研制,使得肾毒性以及发热等即刻反应明显缓解。特别是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实现了氟康唑等化学结构的优化,效果确切。基于此,文章将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阐述临床药学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临床药学;进展
  【中图分类号】R9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39
  1  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概述
  根据化学结构,可将唑类划分成咪唑类与三唑类两种。而以抗真菌作用为划分标准则可分成三代,三唑类根据抗真菌作用则可分成两代。
  1.1咪唑类
  目前,三唑类已经逐步替代了咪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物。咪唑类抗真菌药物因抗菌活性不高,很多国家仅在浅部真菌疾病中使用外用剂型,而未将其应用于全身[1]。特别是酮康唑,因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用于全身治疗的情况也十分少见。
  1.2三唑类
  一般来讲,唑类抗真菌药物可对真菌细胞膜产生直接作用,具体指的就是对细胞色素加以抑制产生的羊毛固醇堆积以及缺少麦角固醇,进而使得真菌的细胞膜结构以及功能出现障碍,将抗真菌的功效充分发挥出来。在常人体内均有细胞色素 ,而三唑类与咪唑类药物相比,其选择 的能力更强,因而肝脏等器官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少。
  氟康唑是最常见的三唑类药物,且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尤其是防治白色念珠菌感染方面,被作为治疗全身白色念珠菌感染疾病最常使用的药物。与此同时,针对葡萄牙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等,对氟康唑使用后可显著增强抗菌活性。目前,侵袭性曲霉菌病以及非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临床发病率显著提高,在更新第一代三唑类药物结构后,成功研制了雷氟康唑、伏立康唑等药物[2]。
  伏立康唑在第二代三唑类药物中应用价值最高,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在治疗严重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方面的效果优良。但在白色念珠菌感染治疗中,虽使用伏立康唑治疗相对安全,但在药物互相作用以及不良反应方面,与氟康唑相比并不理想。
  2  氟康唑临床药学研究进展
  2.1 化学特性
  氟康唑属于低脂溶性药物,较之于高脂溶性(伊曲康唑)唑类药物,其化学结构的分配性理想。究其原因,氟康唑的分子量不大,且2位中心C存在羟基,因而水溶性明显增加。且2位羟基三唑类的药效学能够使真菌选择性增强,因而对于人体的毒性很小,一般经过肾脏即可排泄,较之于其他的三唑类药物,和药物发生作用的情况极少[3]。
  2.2 给药方案
  因氟康唑具有较长的半衰期,所以在给药方面可使用负荷量。一般情况下,成人患系统性念珠菌感染以后,首次用药为400毫克,以后的每天用药剂量在200~400毫克之间,且每天仅使用一次,治疗时间不少于4周。即便临床症状有所缓解,也必须持续治疗2周。此药物经口服可完全吸收,而且每天的服用剂量和静脉推注给药剂量相同,所以可在静脉给药以后转为口服给药。
  2.3 药效学
  氟康唑的广谱抗真菌效果明显,特别是在白色念珠菌等方面的抗菌活性突出。此外,对于皮炎芽生菌以及隐球菌等的抗菌效果也十分理想。
  2.4 不良反应
  在众多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物中,氟康唑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一般在10 %  ~ 16%之间。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消化道反应、肝毒性、过敏反应等方面。
  3   伏立康唑临床药学研究进展
  3.1 药动学
  伏立康唑分为静脉给药与口服两种形式,口服给药的生物利用度超过96%,而吸收情况会受食物影响,此药物一般通过肝脏代谢[4]。
  3.2 给药方案
  伏立康唑代谢的可饱和性明显,因而在调整临床给药方案的时候,所需注意的是,当药物剂量为200毫克的情况下应以米氏动力学为参考。而伏立康唑半衰期和剂量存在一定关联,在服用200毫克以后,其半衰期是六小时,因而对患者体内蓄积药量的预测不应以线性动力学为参考依据计算。
  对伏立康唑的使用需每天服用两次,每次剂量为400毫克。在用药后的24小时之内,血药浓度与稳态浓度接近,若不采用负荷量而是只保证每天服用两次且每次剂量为200毫克,则需要六天才能够满足稳态浓度的标准。
  3.3 药效学
  与氟康唑、伊曲康唑相比,伏立康唑的抗真菌活性更强,能够有效杀灭烟曲霉、黄曲霉和黑曲霉等等。在美国已将伏立康唑作为侵袭性曲霉病的首要治疗药物[5]。
  3.4 不良反应
  将伏立康唑应用于临床试验中发现,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恶心呕吐、发热、视觉障碍、头痛、腹泻以及皮疹等方面。另外,有接近30%患者在使用伏立康唑以后会出现视力模糊、视觉变化、色觉改变以及畏光等情况。而视觉障碍一般是轻度,很少有患者因此不良反应而停药。对于视觉障碍的不良反应则和高血药浓度以及剂量存在直接关联。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此研究中选择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作为研究重点,针对三唑类药物中使用最多的氟康唑和伏立康唑展开了临床药学研究,在了解其化学特性、药动学、药效学、给药方案以及不良反应的基础上,可为临床使用提供必要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汝龙.三唑类抗深部真菌药的临床药学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5(1):1-7.
  [2]詹瑩,疏楠,郭楠, 等.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的治疗药物监测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4,19(6):706-711.
  [3]陈青连,姚振,万超.三唑类抗真菌药物泊沙康唑注射液无菌检查方法研究[J].中国药业,2020,29(17):63-67.
  [4]方利敏,汪流伟,熊丹, 等.三唑类农药及其金属配合物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研究[J].生物灾害科学,2020,43(1):19-25.
  [5]普文申.他克莫司、环孢素与三唑类抗真菌药的代谢及药物相互作用[J].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19,28(1):63-6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CT与MRCP诊断胆管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胆管癌病例43例,回顾性分析其CT和MRCP表现。结果:①胆管癌病例43例,肝门胆管细胞癌22例,肝外胆管细胞癌1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5例。②肝内胆管癌的CT表现为不规则片块形,相邻区域胆管扩张;肝门、肝外胆管癌的CT表现为肝内胆管扩张,胆管壁不均匀增厚,环形强化,管腔变窄等。MRCP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自拟扶正祛风汤治疗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时段:2019.12~2020.12,选择本院接收的荨麻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研究内容者共计86例,对其临床资料展开分析,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常规治疗)和观察组43例(自拟扶正祛风汤治疗),对比治疗效果、临床症状评分。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和对照组(83.72%)相比,观察组(97.67%)更高,P0.05。观察组瘙痒程度(
期刊
【摘要】目的:研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择2019年8月~2020年8月我院高血压患者90例,随机划为2组:对照组(45例)、研究组(45例)。对照组执行传统治疗方案(厄贝沙坦片),研究组则采用优化方案(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比较两组患者的血压状况、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压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高血压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良好,可促进血
期刊
【摘要】目的:研讨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喉镜在饱胃和困难气道患者清醒气管插管麻醉中的效果。方法:于2019年3月—2020年12月期间选取饱胃和困难气道患者分析,共76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咪达唑仑联合普通喉镜(对照组)与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可视喉镜(观察组),2组均为n=38。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气管插管的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P0.05),可进行对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方法:选择到院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共80例进行研究,时间为2020年1月~2021年1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华法林和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出现栓塞事件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1。患者纳入标准:(1)所选研究对象均符合《ACC/AHA/ESC心房颤动处理指南》中诊断标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在小儿消化不良中的治疗价值。 方法:采取单双号分组法将本院于2019年8月~2020年7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消化不良患儿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单用雷尼替丁治疗,观察组再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各症状缓解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食欲不振、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时间(3.01±0.25天、1.64±0.34天、1.7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肝苏片联合替诺福韦对重症乙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乙肝患者12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所有患者均为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以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联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在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中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60例重症肺炎伴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患者治疗时间为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对照组30例行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观察组30例行乌司他丁联合以上药物,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整体疗效更好,患者治疗后肺功能各项指标情况更优,(P0.05)未见显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在治疗高血压方面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高血压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疗法,研究组加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后的血压水平明显偏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偏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信息化病理标识在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尚未实施信息化病理标识管理的100份手术室标本为对照组,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间本院实施信息化病理标识管理的100份手术室标本作为观察组,比较分析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标本标签准确率、问题标本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标本送检时间、护理质量管理评分以及科室人员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