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发达国家创业教育的实践,再加上我国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自主创业是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途径之一。创业教育在我国兴起的时间较晚,但是我们也非常清楚地了解到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先行者。面对当前大学生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指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有效实施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研究——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DSZ305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已是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也是与日俱增,据统计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213万,就业率为75%,2004年为280万,就业率为73%,而短短的几年时间,截止到2010年,我过高校的毕业生已突破600万,因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就业率更是不堪设想,大学生人数和就业率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为一条道路。因而培养创业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尽管目前仍有许多的不利因素,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创造相应的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高校以培养全面的劳动者为己任,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学生的创业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
2.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缓解当今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能更好的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如若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当今的教育水平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各位大学生的共同的努力,就业岗位不足,根本在于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够多,创业的岗位不多,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多,因此调动一切可以创业的人员来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的岗位,才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3.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就需要一系列的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其更好的迎接挑战。但是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所缺少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偏重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是掌握程度,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综上所述,当代教育模式更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相关措施
1.加大创业意识教育力度增设创业培训课程
对于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整改,使其更好的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例如:设立相应的创业方面的指导部门,完善管理体制,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除此之外,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为形式的系列活动。并积极的宣传当今社会的创业环境,打消其在创业初期就出现的一系列顾虑,加大相关创业政策的宣传使创业大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创业政策,并更好的利用到实践中来。
2.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如组织学生团体开展暑期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把书本里的知识与现实有机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创业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时代,他们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创业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刻,缺少相应的复杂环境的体验,于是许多的大学生会出现依赖感强,缺乏独立性,意志不坚定等问题,因此,针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多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使大学生适当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锻炼自己的创业方面的心理素质。
3.设立相关的扶持机构
大学生创业初期,对相关社会环境及国家政策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理论运用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在初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学校相关扶持性的机构应发挥其延续性教育的目的,建立相关的校园创业扶持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由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的一条龙服务,坚持“前期创业教育+后期延续扶持”。机构设立初期,可以以社团或是高校职能部门等的形式存在,通过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基地及构建社会实践平台等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
随着校园创业机构在发展完善后,可以推广至社会,作为独立的创业扶持机构存在,与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针对创业的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其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2]单儒超.新时期大学生创业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7)
[3]张蕾.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陈建峰.浅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缺失及其导引[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意识 培养
【中图分类号】G455
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理工科院校对特殊学生进行过程管理的实效性研究——以东北电力大学为例”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3JDSZ305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已是必然趋势。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程度也是与日俱增,据统计2003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213万,就业率为75%,2004年为280万,就业率为73%,而短短的几年时间,截止到2010年,我过高校的毕业生已突破600万,因受一些因素的影响,就业率更是不堪设想,大学生人数和就业率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可以很直观的告诉我们: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很严峻,面对这种形势,大学生选择创业,既可以为自己寻找出路,同时也可以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社会劳动力就业,从长远角度来看,对于缓解国家就业压力不失为一条道路。因而培养创业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必要性
大学生创业尽管目前仍有许多的不利因素,但市场经济的发展迫使我们必须创造相应的条件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
1.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高校以培养全面的劳动者为己任,在当代社会激烈的竞争条件下,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因此,学生的创业意识水平的高低不仅仅决定了学生个人的发展,同时也决定了学校的发展和生存。
2.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是缓解当今就业压力的重要举措
大学生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解决好这个问题不仅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也能更好的把知识转化成生产力,从而推动一个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如若解决不好,会影响到当今的教育水平的发展,解决就业问题不仅仅是国家的责任,同时也需要社会、高等教育机构和各位大学生的共同的努力,就业岗位不足,根本在于能够提供的岗位不够多,创业的岗位不多,具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所占的比例不多,因此调动一切可以创业的人员来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的岗位,才会需要更多的劳动力需求,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
3.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21世纪,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到来,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就需要一系列的创新人才,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其更好的迎接挑战。但是现如今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所缺少的是全方位的能力,创新和创业精神,在我国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的是偏重于学生对于所学知识是掌握程度,缺乏对于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综上所述,当代教育模式更需要加强对于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相关措施
1.加大创业意识教育力度增设创业培训课程
对于高校学科专业,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整改,使其更好的向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创业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例如:设立相应的创业方面的指导部门,完善管理体制,并且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实践考查公司企业的运作,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除此之外,大力开展以“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为形式的系列活动。并积极的宣传当今社会的创业环境,打消其在创业初期就出现的一系列顾虑,加大相关创业政策的宣传使创业大学生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国家颁布的一系列创业政策,并更好的利用到实践中来。
2.创造更多的创业实践机会
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如组织学生团体开展暑期社会调查,暑期“三下乡”等实践活动等。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真正的做到把书本里的知识与现实有机的结合,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当代大学生创业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学生时代,他们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到社会,因此对于当今社会的创业环境的认识不够深刻,缺少相应的复杂环境的体验,于是许多的大学生会出现依赖感强,缺乏独立性,意志不坚定等问题,因此,针对于以上种种问题,多参加社会实践,就可以使大学生适当的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锻炼自己的创业方面的心理素质。
3.设立相关的扶持机构
大学生创业初期,对相关社会环境及国家政策是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其社会经验不足,理论运用实践能力不强,因此在初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心理,因此学校相关扶持性的机构应发挥其延续性教育的目的,建立相关的校园创业扶持机构,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由创业理论到创业实践”的一条龙服务,坚持“前期创业教育+后期延续扶持”。机构设立初期,可以以社团或是高校职能部门等的形式存在,通过为大学生开展创业指导,提供创业技能培训、创业实践基地及构建社会实践平台等多种方式,推动大学生创业。
随着校园创业机构在发展完善后,可以推广至社会,作为独立的创业扶持机构存在,与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与高校合作开展创业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机会。针对创业的大学生所遇到的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为其走好创业的第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红.当代大学生创业难的现状、原因及对策[J].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8)
[2]单儒超.新时期大学生创业中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 2010(07)
[3]张蕾.当前大学生创业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J].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4]陈建峰.浅论大学生创业意识的缺失及其导引[J].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10)